大众touranl(我国锂电池核心技术已失先机)
2018年12月美国有关部分又爆出,一名35岁的中国公民谭宏进涉嫌盗窃美国商业机密,价值总额超过10亿美元。联邦调查局于本月20日将他逮捕。35岁的谭宏在美国某实验室任电池方面的技术专家,主要负责公司的电池科技项目 。
联邦调查局其工作的电脑上查获一封中文任命信,信中指出中国厦门的B公司聘任他担任其能源新材料工程中心主任,年薪80万人民币。
据悉,这位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博士,本月27号被美国湿法部门定罪宣判了:旅美中国科学家谭宏进窃密罪被判两年罚15万美元。
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博士
1、全球化竞争新格局形成,引发中国新能源车企焦虑
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
全球新特斯拉再一次带动全球电动汽车新势力崛起,互联网、半导体等科技巨头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重塑,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利用自身的先发优势和互联网基因,正不断抢占传统车企市场份额。
2019年1至11月特斯拉Model 3北美市场的销量达到12.8万辆,超过同级别宝马2/3/4/5系销量之和(10.4万)、奔驰C/CLA/CLS/E系之和(9.5万)、奥迪A3/A4/A5/A6之和(7万)。另一面,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陆续裁员,FCA(菲亚特克莱斯勒)和PSA(标致雪铁龙)合并成为全球第四大车企,传统车企抱团取暖与新势力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
当今欧洲、日韩等国政府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一次次验证十年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前瞻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的规划和培育,已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
欧美日韩通过顶层设计与车企自下而上推动电动化转型:2019年4月,欧盟发布史上最严碳排放标准《2019/631文件》,挪威、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设定燃油车禁售时间分别为2025、2030、2040、2040、2040年,发展新能源汽车成唯一出路;德国已立法确认境内电动车补贴不降反升,售价4万欧元以下的纯电动车补贴由4000欧元提高至6000欧元;车企加大投入,大众将原计划到2030年生产的电动车数量从1500万台增加到2200万台。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需补齐短板
2019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6.3万辆,全球市场份额达到56.9%,远高于欧盟的20%,三电系统、充电基础设施等产业链配套初步形成;1-1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车企中,自主品牌占据4席(比亚迪、北汽、上汽、吉利)。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大部分依靠内销,2019年1至9月美国、欧盟、日本市场畅销电动车型无一中国品牌。部分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
中汽协数据
3、全球动力锂电行业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带来动力电池的巨大需求,整体来看,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18-2025年间市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
动力电池竞争格局
全球动力电池竞争将主要在中日韩电池之间的竞争。中国、日本、韩国相比欧洲、美国都有自己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其中中国产业链最为完善,日本产业链技术最为先进但较为封闭,韩国产业链比较全球化。电池企业竞争格局中,日本的松下、索尼、NEC等;韩国的三星SDI、LG 化学、SK等;中国的CATL、BYD、力神等多家电池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70%。
4、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专利比重少成为短板
日韩企业由于进入锂电池领域较早,因此在专利方面较国内占有一定的优势。截止2018 年11 月份,韩国LG 化学拥有8134 项,三星SDI拥有为8792 项,日本丰田拥有7551 项,松下拥有5361 项,而中国最大的电池制造商CATL共拥有专利达1900 项,比亚迪BYD 为1209 项。
专利格局
尤其是前瞻性的领域全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申请量日韩企业明显领先,排名第一的是日本丰田专利申请数达218 件,占据总数的20.15%,松下34 件,LG18 件,充分说明在研发投入上中国企业逊色不少。
5、正极材料已失先机,全球化竞争受制于人。
虽然近年来动力锂电池领域快速正在,带动锂电池最为关键的锂电正极材料的快速增长,国内出现了一批有一定竞争力的正极材料厂商,其中包括杉杉股份、厦门钨业、当升科技、天津巴莫等。
国内动力锂电正极材料已经趋向于三元材料为主的趋势,从2017年数据看,三元材料占比超过70%,成为主流技术路线。
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路线明确
6、三元正极材料核心专利受控海外,中国企业急待寻求破局
三元材料核心技术专利由美国3M和ANL掌握。目前优美科(Unicore)拥有3M的专利所有权,LG、SK,以及部分中国企业被授权使用;而ANL(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三元专利转让给了BASF(欧洲正极材料生产企业)。
国外正极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占据高端三元材料供应市场,优美科、住友金属、户田工业、韩国SK从事正极材料较早,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也远超国内,在全球高端三元市场主要有国外厂商瓜分垄断。
正极材料专利分布
编者按: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在产量、应用上已经超过了欧洲和美国,但无论是电池厂商还是上游材料企业,其高端领域仍然被国外巨头所垄断,尤其是核心专利掌握在外企手中,当国内企业进入全球化竞争时,竞争对手势必从专利侵权角度予以限制,虽然可以通过许可授权的方式进入欧美市场,必定增加国内企业的成本,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国内企业应当在获取市场份额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注重真正的研发投入,对一些前瞻性技术进行投入取得主动权。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auto/15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