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汽车知识

网上汽车销售平台(没有一件专利的团车网)

来源:前沿情报站(qyqbz_2021)

没有一件专利的团车网——造车界的“弘芯”?

有风口的地方就有弘芯们

弘芯的事情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

去年,在全国上下都在想法子破解美国对中国的芯片技术封锁时,无数政策、资本、人才进入了这个行业,有的是真心想为国出力,有的则是鱼目混珠,想混水捞鱼。

弘芯无疑是后者。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开始时仅有一个上过小学,却对外宣称是台积电副总、造芯片专家的老板曹山,后来伙同一个开饭馆的、一个跑销售的,三人一顿吹嘘运作,居然成功地把国内芯片鼻祖蒋尚义给忽悠进来了。而后,打着蒋尚义的旗号,三人成功吸引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投资进入公司,甚至说服了荷兰ASML不顾美国的阻拦,卖了一台光刻机给弘芯,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

不过,三人丝毫没有大干一场的意思,把难得买到的光刻机抵押给了银行,获取更多的账面资金。这令蒋尚义感到不可思议,与曹山等人大吵了一场,还受到对方的威胁,随后与弘芯撕破了脸,离开了这个地方。蒋尚义离开的消息传开后,无数投资人找上门来要撤资,施工中的工地也暂停了,工人上门讨薪。而这时候曹山等人的回复是:没钱。

没有一件专利的团车网——造车界的“弘芯”?

弘芯的事情给热火朝天的国产芯片行业泼了一盆冷水。打着独立研发、国产自主的旗号,浪费了200亿美元不说,还阻碍了我国芯片研发的进程。这样的事件值得我们反思,对于高科技行业、卡脖子技术,不能再被那些高喊口号,却没有半点技术积累的人给忽悠了。

然而,在现在如火如荼的汽车界,似乎又有这样的玩家想进来。

团车网与理想的Battle

2021年,中国汽车全年销售2627.5万辆,继续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车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相比2020年增长了近1.6倍。

当今的汽车技术,正处于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过渡的时代。就像当年的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时,有无数新旧势力试图进入这个行业,分一杯羹一样,汽车行业也在经历玩家蜂拥而入的阶段。

先是特斯拉,在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带领下,成功地做出了具有良好体验的产品,并实现了电动车的量产,引领了纯电动车的潮流。此时,传统造车巨头BBA等还在犹豫要不要做电动车。而后,在中国,比亚迪等有技术的企业逐渐提升了产品的质量,蔚小理这几个外行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也做出了不错的产品,加之五菱宏光这种走机制性价比的产品,国产品牌在新能源车的竞争中不落下风。

没有一件专利的团车网——造车界的“弘芯”?

看到风口后,投机者与实干者都进来了。先是贾跃亭,凭借著名的“PPT造车”忽悠完国人又去美国接力,后面是许家印成立恒驰,要求恒驰的设计必须做到“人人见,人人哇”。但是,好歹这俩都像模像样地砸钱、拿地、建厂、搞出点技术来了。再后来,重量级互联网公司加入:华为入局自动驾驶,与其他厂家合作推出新车,雷军也宣布“赌上未来的声誉也要造车”。国产造车,好不热闹。

而在这几天,最热闹的莫过于又有新玩家宣布要进来了。这位玩家叫做团车互联网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主要做汽车销售与营销策划,旗下主要平台叫做团车网。公司201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在2019年与阿里战略合作,进军汽车电商。其CEO闻伟在1月14日时对外宣称将加入造车新势力大军,并透露出以下想法:

1.公司有一个100多人的外来团队,具有20多年造车经验,产品规划、造型设计、工程开发、测试、底盘、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系统化整合方案、生产支持、供应商管理几乎所有造车流程都能做,在技术、样车上都有沉淀

2.可以做2000万元以上的车,也可以做5万元以下的车,包括商用车、物流车,计划定价10万元-20万元,2022年金九银十就能预售

3.团队可以将造车周期压缩到18-24个月,远低于燃油车时代国际大厂的48个月,新能源车时代国内厂家的36个月

4.技术路线首选纯电,太阳能、氢能也做过,可以考虑

5.第一款车失败了也没关系,3个月能再做一款

没有一件专利的团车网——造车界的“弘芯”?

在看到以上言论后,理想汽车的老板李想直接在微博评论,说团车网“大概率是骗子”,引起了舆论的热议。

没有一件专利能造车吗?

李想是汽车之家的前老板,说起来跟团车网还有些类似,可以算“同行”。从互联网切换到汽车制造业,其中的难度李想肯定是有发言权的。蔚来CEO李斌曾直言“现在没有400亿可能都干不了”,而小鹏汽车何小鹏也曾表示“200亿都不够花”。到底造车需要多少钱,我们不太好下定论。

但是,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生产制造无疑还是有较高的技术门槛的。我们认为从专利角度,或许可以一探究竟。我们先对理想、团车网二者的专利数据对比看看。

通过检索,我们发现,理想集团及其子公司的国内造车相关专利共有2137条,主要集中在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身上。相关专利主要分布在动力电池、无人驾驶、电动车辆制造、电池模组、软件算法5大类。相关专利数量分布如下图所示:

没有一件专利的团车网——造车界的“弘芯”?

而检索北京团车及其子公司后,我们发现:其专利数量居然是0!

一件专利都没有的一家公司,居然声称能在今年10月造出车来并对外销售,有可能吗?就算电池及其他核心零配件都用第三方供应商的技术,制造OEM,电气系统、车辆外观这些没有专利,推出产品时不怕别人告侵权吗?即使是苹果这样的不自己制造的公司,在研发新产品前,也一定会通过专利看产品是否可能侵权第三方,自己能绕过的,把核心的部分通过专利保护起来,自己绕不过的,比如5G,通过与华为高通的许可得到使用权,给到富士康等代工厂生产。汽车这种制造链条更长的产业,没有任何的专利技术积累,如何有底气说出氢能源、太阳能、纯电动都可以考虑,整车即将面世的话的?

通过团车的财报,或许可以看到一些原因。

根据万德的数据显示,团车网的营业收入自2019年后开始下滑。2021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676.60万人民币元,公司的主要收入从此前的团购、网销、车展3大来源,逐渐变成了车展一支独大。

没有一件专利的团车网——造车界的“弘芯”?

没办法,近2年汽车电商生存环境不太好,且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优信、人人车等平台都经历了降薪、裁员甚至停摆的情况。叫团车网的团车,其实成了个汽车展会公司。为了继续融资,不说点新的故事怎么行?

结语

在汽车技术转变升级的过程中,相比欧美的迟疑犹豫,中国由于在政策上的持续地、明确地支持,以及自身日益增长的庞大的市场需求,在新能源、自动驾驶技术上后来者居上,(在应用端)有了稍微的领先优势。

但是,这点优势并不足以让我们高枕无忧。

我们在整个汽车产业的深度上是落后于欧美日韩的。在火热的投资环境中,希望投资者及地方政府在选择投资标的时,能以弘芯为前车之鉴,避免新能源车行业出现这种投机者,造成资源浪费、时间浪费。

也希望国产造车品牌能争一口气,像当年智能手机崛起时代一样,在全球范围内诞生属于新能源车中的苹果、三星、华为。

透过专利看技术。关注前沿情报站(qyqbz_2021),获取国内外最新汽车技术情报。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auto/3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