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怎么写(寡)
看过一句话:“舍弃的背后,正是为了找回正面的能量。”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想要幸福,我们需要断舍离。
正如古语所言:“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寡欲以清心。”
寡,才是后半生最好的活法。
01 寡言
《道德经》中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思是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而保持虚静沉默,则更有力量。
说话少的人,方能体会“沉默是金”的重要性。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一生不爱说话,人称“寡言君子”。
和妻子韩咏华第一次见面时,他就一言不发。
媒人以为这场亲事要泡汤了,但梅贻琦却写了一封信送了过去。
韩咏华一看信写得还不错,心里便有了主意,交给父亲过目。
韩父一看,信件字字珠玑,此人必成大器,当即拍板同意了这段婚事。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数千名学生游行示威,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政府当局派了数千名军警冲进清华大学抓人,清华校方紧急召开会议,商量对策。
不同于旁人心急如焚的慷慨陈词,梅贻琦始终未发一言。
后来在大家的催促之下,梅贻琦才慢条斯理地说:
“要阻止他们是不可能的,能做的是如何减少损失。”
警察们抓了约20名学生才撤退,其余学生怀疑警察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围堵。
梅贻琦沉着脸站出来发言:
“你们要找,就来找我!青年人做事要学会判断,不能盲从。徒凭血气之勇,是不能担当大任的。你看看,你们领头人不听话,警察都追到学校里来了,人家逼着我要名单,我能不给吗?”
顿了顿,梅贻琦继续道:
“我只好很抱歉地给了他一份去年的名单,告诉他们可能名字和住处是不太准确的,让他们自己去找人吧。”
正是之前几分钟的沉默,让万全之策在梅贻琦的脑海中成型,最终保障了清华学子的安全健康。
“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梅贻琦奉行的箴言,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他的一生可谓将这12个字发挥到了实处。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能说,能引起他人的注意,有较强的存在感才是一个人活着最有意义的事情。
人到中年的时候,才渐渐明白 “寡言”这几个字的含义。
沉默是金。
寡言是最靓的衣装,也是最高的涵养。
02 寡身
在金庸的小说中,无论是《射雕英雄传》,还是《天龙八部》,亦或是《倚天屠龙记》,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一些场景:
如果大侠们要练出绝世神功,此前必须安排一个过程,那就是闭关修炼。
张三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
他年少时跟随少林寺大师修习佛法,并经杨过指点几招,在得到部分《九阳真经》心法以及郭襄赠与的罗汉拳后,自此远赴武当山,开始漫长的闭关练武生活。
通过数十年闭关修炼,天资过人的张三丰,竟然以这两门武功为基础,创出了许多厉害的武学。
此时他开始广收门徒,也因此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说,小说中的故事终归是故事。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修炼的传统却一直没有间断过。
现实中,有的人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也在以另一种方式“闭关”。
齐白石谋求画风变革,闭门10载,终成中国画之巨擘;
法国作家莫泊桑成名后,依然坚持独自享受寂寞的习惯;
著名作家巴金为安心写作,常常用“闭门谢客”的声明排除不必要的社交和干扰
……
看过这么一句话:“生命本就是趟孤独的旅程。无论你曾赶赴多少热闹,终究要脱下伪装,学会与自己相伴。”
独处,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寡身,才能找到心的归属。
03 寡欲
叔本华说:“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欲望这东西,人皆有之。
但欲望过剩,就会应了佛说的那句话:众生皆苦。
有了一间房,还想要一套房、一栋别墅;
有了一辆自行车,还想要一辆小汽车,一辆越野车;
有了白面馒头,还想要瓜果蔬菜,大鱼大肉,山珍海味
我们想要的总是那么多,于是,压力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
渐渐地,欲望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最终会让人身心疲惫。
《增广贤文》中有言:
“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明朝的胡九韶,家境贫寒,却每晚都要烧香拜谢神明赐给他的福气。
妻子说:“我们一天到晚都喝菜粥,怎么算是有福呢?”
胡九韶说:“我们生活在太平时代,没有兵荒马乱,全家还能有衣穿、有饭吃,家里人没有生病,也没有被关押的,为什么这不是幸福呢?“
欲望,是心灵上的毒素,积累多了,心会生病垮掉。
学会寡欲,永葆清心,快乐才会永驻。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life/139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