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的鼠怎么写(天开福鼠兆丰年)
义门村的故事 义门村的故事 2021-12-01 16:51
读《义门村的故事》,轻轻点击“关注”哦!
2020年《庚子年》邮票珍藏册
十二生肖鼠占头生肖鼠占头
“在生肖排位中,身形弱小的老鼠挥舞着“子”的大旗,做了十二属相的排头兵。民间对此有诸多传说。其中流传较广的是,玉皇大帝召开生肖排名大会,以赛跑决定排位,牛、马、猪、羊等各种动物纷纷赴会、各显神通。牛大哥勤劳憨厚,早早出发,一牛当先,冲刺关头却被伏在背上的老鼠一跃而超出,窃得头名。
凸雕四鼠纹环形玉饰 【明】长沙博物馆藏
片状环形玉饰,径11厘米,厚1.1厘米,白玉质地。玉饰外缘出廓凸雕四只半腴圆润、肢体健硕的老鼠,它们首尾相向,均匀分布于玉饰的四端。老鼠圆耳后竖,小口微张,弓身探首,长尾及地,作攀爬行走状。玉雕表面平整,纹饰构图简练,细部饰以阴线纹,无复杂的装饰,似立体作品,但厚度有限,应属玉挂件。
十二生肖陶俑【唐】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出土,高36.5-42.5厘术,此组十二生肖佣为兽首人身立俑。造型端庄,生动传神。
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则以昼夜十二时辰说生肖,“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这一解释,由鼠咬天开的创世传说衍生而来——相传,远古洪荒,天地混沌,鼠将这混沌咬破,使得天地分,乾坤定,日升月落。建此创世奇功,鼠成为十二生肖之首也可谓当之无愧。
岁月悠悠遗古物
十二生肖四神纹铜镜【隋】西安博物院 藏
镜背纹饰分为两区,内区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环镜钮作奔驰状、外区饰十二生肖。
青瓷鼠俑 【隋】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
1955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出上,高15.3厘米。人身、兽首、着衣、持笏, 盘坐,形象逼肖,釉色青黄,制作精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子孙发财》吉祥图雕塑(近现代)
最古老的老鼠雕塑
《子孙如意》吉祥图雕塑【现代】
安徽省怀宁县距今5800年的孙家城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鼠,造型简练,两耳肥大、嘴尖体圆、尾短而粗,肛门处留有一洞,可直观其腹部构造,令人叹奇。
完好的玉鼠(1991年三门峡上岭村西周晚期虢国郡主墓出土)
长2.6厘米、高1.2厘米、厚0.9厘米,玉鼠背部拱起、曲爪伏地,头、足、短尾均用阴线刻出,并在鼠身饰以卷云纹,体现了西周时期玉雕造型拙朴的风格。
人类对鼠最初的文化记载大致可以从甲骨文的“鼠”开始算起。到了隋代,铜镜的纹饰中便有了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它们以写实的风格、环形装饰的形式出现在铜镜上。图中展示的即为隋代十二生肖四神纹铜镜。铜镜上小鼠尖嘴长尾,伶俐可人。鼠首人身的十二生肖俑也在隋代开始出现,到了唐代则更为普遍。它们细目小耳尖嘴,拱手直立,着实可爱。唐代以后,部分地区的生肖俑逐渐发生演变。宋辽时期的生肖形象常见于人像手中或人像冠帽顶端。下图中展示的即为北宋涩胎十二生肖手捧鼠俑及明代三彩抱鼠女立俑。
涩胎十二生肖手捧鼠俑【北宋】江西省博物馆 藏
1970年江西省进贤县池酒公社吴公谨墓出土,高18.5厘米。
三彩抱鼠女立俑【明】西安博物院 藏
女俑梳高髻,身着绿油及膝长袍,下着黄色百褶长裙,足登红色尖头履,双手抱鼠于胸前,下有踏板。
十二生肖鼠首陶俑【唐】西安博物院 藏
鼠头人身,身着双襟拖地长裙、胸部围一件长及膝部的衣饰,双手拱于胸前,衣袖宽大有衣褶。袖口垂至膝以下,两脚尖露出。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考古出土的生肖鼠有一个从动物形态的写实鼠到鼠首人身,再到完全人形的象征形态的演变,而生肖鼠的文化内涵也随着其形象的改变而日益丰富起来。
老鼠嫁女热闹闹
剪纸作品《耗子娶媳妇》(1988年)要红霞
老鼠嫁女是鼠文化中最为经典的民间传说。内蒙古土默川地区流传的《耗子娶媳妇》歌谣,生动地讲述了这个故事:“大年初十刚定更,瓮旮旯里头放油灯,大耗耗忙来,小耗耗窜,耗子娶亲订在今儿。抬着花生抱着箱,哽嘎一声二麻雷响,又敲锣来,又打鼓,偷鞋作轿娶新娘。扭扭细腰,翘翘尾,捻捻胡子,喜滋滋,前呼后拥紧跟随,装模作样挺像回事。猫鼠本来不相融,人鼠越发不相通,今天这事儿咋说起?老辈辈传小辈辈听。”
2009-2《漳州木版年画》特种邮票(4-4)T老鼠嫁女
四川绵竹年画《老鼠嫁女》 褐家鼠与灰老鼠结亲 鼠新郎的驾乘居然是一只癞蛤蟆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桃花坞年画《无底洞老鼠嫁女》
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把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取经过无底洞与民间传说“老鼠嫁女”结合起来,题跋、题识内容丰富,与画面中的角色配合绝妙,生动诙谐地反映了“松老鼠陪猫吃点心”“老老鼠敬酒求猫"老虫唱曲子”“江老鼠拿灯”等“分镜头”场面,是古代年画中便才读画的上乘之作。
在江南一带,老鼠嫁女前夕,家家都要炒芝麻糖,传说这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当天晚上,孩子们将糖果、糕饼、米花等放置在老鼠经常经过的地方,并敲打锅盖、簸箕等器物为老鼠催妆。而在闽南,晚上户内都不点灯,人们早早上床就寝,以免干扰老鼠办喜事。
滩头年画老鼠娶亲 【现代】高腊梅 长沙博物馆藏
纵25厘米,横48厘米,木版水印,作者高腊梅为滩头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老鼠娶亲》动物造型富有个性。《老鼠娶亲》取材于一则民间故事:一对鼠夫妇有个漂亮女儿,一心要嫁给世上权力最大的人,人们让她去找太阳,太阳说他怕鸟云,找乌云又说怕风吹,找风又说怕墙挡,找墙又说怕老鼠打洞。呀!还是老鼠厉害,就嫁给老鼠吧…… 老鼠的形象依据民间婚庆习惯而形态各异:新郎官喜滋滋的骑在马背上在前,春风得意;新娘则乐融融端坐在花轿中紧随,神态娇柔。老鼠的胡须、尖尖的嘴巴、长耳朵、大肚子、细长腿,造型有趣,特征突出。队伍中有的骑马,有的吹喇叭,有的敲金锣,有的手里提鱼,有的怀里抱鸡。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只蹲坐在娶亲队伍最前头的猫,比起这群老鼠,猫体形硕大,肥肥胖胖,一副看热闹的神情。整个娶亲场面浩浩荡荡、井井有条,画面幽默有趣而不失内涵,诙谐幽默。
《新出改良西洋老鼠嫁亲女》1912年上海年画 陆新昌 画
老鼠嫁女场面是按清朝官府出巡的排场画的,“鼠府”还有带顶子的清朝官员护卫。新郎和新娘却不是鼠辈,而是面向俊秀的青年男女,一只大猫似乎成了“鼠府”的门卫,非常耐人寻味。
老鼠娶亲的传说及习俗就是这样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诸多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也均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并将这一民俗文化以细腻且极富想象力的方式表现出来。
2009年发行的《漳州木版年画》特种邮票 第四枚为《老鼠嫁女》
2009年发行的《漳州木版年画》邮票第四枚,即采用了清代年画作品《老鼠娶亲》。其画面诙谐,突出刻画了右上方虎视眈眈的猫和坐在蛤蟆上陪嫁的老鼠。画面融合了状元及第敲锣打鼓的欢庆场面,渲染了欢快的气氛。
浓墨重彩鼠色黠
无论是古代诗文,还是绘画艺术,鼠形象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以鼠为题,或讥讽、或称赞,抑或是以鼠喻人,使鼠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长河中留下了独有的印迹。
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鼠的著名诗歌《硕鼠》。不过,鼠在这里的形象可不太好。“硕鼠顾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将剥削者比作老鼠,看来,老鼠贪婪狡猾的形象自古有之。
生肖鼠【现代】徐悲鸿
猫鼠图【1979年】虞尚峰、虞廷德 晋江市博物馆 藏
纸本竹骨。扇面长49.2厘米,宽18.5厘米,合扇长31.8厘米。扇面绘设色猫捕鼠,周边绘菊花草丛。题款“已未夏日尚峰写于沪上”,尾铃丹篆阳印“虞尚峰”,扇背行书鲁迅诗:“万家墨面没蒿菜,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字,于无声处听惊雷。”尾署“鲁迅先生诗”,尾铃丹篆阴印“虞廷德”。扇柄阴刻踢球等婴戏图案。另一扇柄刻有“秋虫亦多幽趣,江东竹厂刻”铭文。
苏轼的《黠鼠赋》更有意思。一天夜里,苏轼听见有老鼠在咬东西。他一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过一会儿又有了动静。苏轼于是命令童子点蜡烛去寻找声响,后来发现了一个空袋子,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童子打开袋子,拿蜡烛仔细一照,发现里面有只死老鼠。于是,童子就把死老鼠从袋子里倒出来,谁知这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苏轼感叹道,这老鼠真是狡猾呀,被困在袋子里出不来,就用声音来招引人,还用装死以寻求逃脱。原以为人是最智慧的生物了,却不料想被老鼠算计。看来老鼠的确聪明狡黠,这和人们对鼠的一贯印象也是一致的。
《黠鼠图》(南宋末元初钱选绘)
苦瓜鼠图
明朝出了一位喜欢画鼠的皇帝,就是明宗朱瞻基,他的《瓜鼠图卷》共3幅,又称“三鼠图轴”,是罕见的皇帝画鼠作品。《苦瓜鼠图》(上图)画面上一小鼠踞于石上,石头后为枝叶茂盛、攀满竹枝的苦瓜藤,小鼠回首仰望成熟开裂而露出种子的苦瓜,顾盼之态颇为生动。笔墨多取自元人水墨花卉、竹石书法,浸润着浓重的文人画意。右上角题“宣德丁未御笔战写”,上钤“广运之宝”印。
鼠瓜图
一只小老鼠目光炯炯有神的踞于硕大痴肥的冬瓜上,明末清初没落贵族朱耷用墨色渍染出老鼠的身体与长尾,细笔短线勾出下腹与左耳、鼻尖,率意随性。
灯鼠图
清朝画家费丹旭的《灯鼠图》作于中国近代史开始的1840年,只见一枝红烛的灯苗才熄,尚有一缕白烟,一群鼠辈争抢灯台下的瓜子和水果,技法老道,寓意深刻。这幅画对后世影响深远,以致于近现代很多画家以“灯鼠”为题材创作了很多美术作品。
《灯鼠图》张大干绘
一小老鼠正奋力爬上灯台,偷吃灯油,直接取材“老鼠偷油”的典故。而齐白石一生则画过多幅《灯鼠图》,用不同场景反映老鼠在灯台之下偷吃的画面,随性的题诗则反应了不同的情趣。
《佳味》刘继卣绘
《自称》齐白石绘
一幅绝妙的水墨漫画,上方横一长秤杆,一端垂一秤砣,一端系一只鼠攀爬耗钩上,得意洋洋地称自个儿,用以讽刺那些自我膨胀之人其实不过如此鼠,在秤钩上有多少分量呢?
鼠子闹书斋图【近现代】齐白石 长沙博物馆藏
纵128.5厘米,横34.5厘米。纸本设色。画题“余一日画鼠子闹山斋图,为同乡人窃之袖去,楚失楚得,何足在怀,遂捡纸又画此幅。白石并记。”铃“白石”朱文印。
再来看看绘画艺术中的老鼠。齐白石先生的《鼠子闹书斋图》,两只老鼠趴在一本线装古书边,啃噬正欢,一只老鼠则蹑足赶来,寥寥数笔,三只活灵活现的老鼠形象便跃然纸上。画面藏与露、动与静关系巧妙,让人浮想联翩,拍案叫绝。
瑞鼠顶桂送福来
榴开百子 【2007】 于平 任凭 作
鼠与葡萄 【2007】 于平 任凭 作
老鼠新娘和新郎 于平 任凭 作
鼠上台灯 于平 任凭 作
在中国的民俗艺术中,人们对鼠的理解,从最初的期望老鼠不要危害仓粮的驱鼠文化,逐渐演变发展为祈求福禄的吉祥文化。例如鼠同葡萄、瓜类等多子植物结合,象征多子多孙的祈愿。又有将鼠与蝙蝠、石榴、佛手、寿桃、桂花等吉祥物组合在一起,利用谐音和象征手法,有了诸如福鼠临门、灵鼠闹春、瑞鼠顶桂等美好祝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这些青铜兽首雕像,由意大利清宫画家郎世宁设计,宫廷匠师制作。每个雕像高50厘米,雕刻精细,栩栩如生。这些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十二时辰,每座铜像轮流喷水。
圆明园海晏堂铜鼠首【清】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013年法国皮诺家族捐赠。高28厘米,长35.5厘米,宽24.7厘米。此铜鼠首原为圆明园海晏堂西面“水力钟”中的构件,与石刻人身组成兽首人身像。咸丰十年(1860)月,英法联军先后闯入圆明园,疯狂劫掠,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人身像也未能幸免,流失海外。多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等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方式回归祖国。
邮来已久又一轮
生肖邮票四十载,斗转星移又一轮。岁次庚子新起点,排头兵小老鼠率先登台值年,其余生肖动物们也纷纷排好了队,跃跃欲试地准备依次登场,在生肖文化硕大的舞台上周而复始地上演着年度大戏。
T.90《甲子年》特种邮票
T.90《甲子年》特种邮票
1996-1《丙子年》特种邮票
2008-1《戊子年》特种邮票
四十年间三轮生肖邮票,先后有三只形象可人、民俗色彩浓郁的生肖鼠,亮相贺岁。1984年发行的《甲子年》邮票由著名漫画家詹同设计,邮票淡黄色的底色映衬着画面正中一只灰白相间、活泼灵动、诙谐可爱的老鼠。1996发行的《丙子年》邮票由吕胜中先生设计,第一枚“万家灯火光明前景”描绘了一只身着牡丹花衣、手持烛台的老鼠,第二枚“鼠咬天开普天同庆”则于祥云瑞日中呈现隶书“鼠"字,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2008年发行的《戊子年》邮票由两位著名剪纸画家于平、任凭联合设计,他们用鲜艳明快的色彩描绘出一只蹲在花篮旁、眼睛瞪得圆圆的机灵的小老鼠。
《庚子年》生肖邮票则延续了韩美林先生与中国邮政的情缘。邮票一图“子鼠开天”描绘了一只形象喜人的老鼠腾空跳起,奋力咬破混沌,寓意鼠咬天开,也引申有鼠年节节高之意;二图“鼠兆丰年”则描绘了全家福的场景,大鼠小鼠伏在花生旁,表情得意而欢喜,寓意五谷丰登、家庭幸福。
2020-1《庚子年》特种邮票 (2-1 子鼠天开 2-2鼠兆丰年)
2020《庚子年》小本票
2020-1《庚子年》特种邮票(版式二)子鼠天开
2020-1《庚子年》特种邮票(版式二)鼠兆丰年
2020-1《庚子年》特种邮票(版式一)子鼠天开
2020-1《庚子年》特种邮票(版式一)鼠兆丰年
2020-1《庚子年》特种邮票首日封
“庚子年”主题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
图文来源:《集邮博览》和开天福鼠兆丰年《庚子年》邮票珍藏册
整理编辑:义门村的故事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life/16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