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烫伤后怎么处理(意外就在一瞬间)
儿童安全指南之——防烫伤。
孩子被烫伤
今儿感冒了,到附近诊所去拿点感冒药,到了诊所,碰到一位妈妈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慌慌张张跑进诊所,孩子哭的撕心裂肺,才看到孩子手上被烫出来一个大水泡,在孩子胖乎乎的小手上一大片,看着就疼,诊所里所有人都起身,把位置让出来,让那位妈妈先进去看诊,一连串治疗后,那位妈妈抱着孩子出来,一个劲谢谢周围人的相让。
一位大娘开了头,说“哎呦,娃娃怎么烫成那个样子了?多遭罪哦。”
周围人也是热心的问着,孩子怎么会烫伤?
踮起脚尖拿锅的孩子
那位妈妈:“哎~也是我不小心,把刚熬好的粥放在桌子边上,平时宝宝也不会去扒拉饭碗呀,都两岁了,她也能听懂我不让她碰碗,今天可能是宝宝饿了,就去抓,结果粥倒在她手背上,就起了这么大的水泡,我也不敢碰,就抱着跑过来找医生了。”
听到这里,大家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关心:
轻微烫伤
“有孩子在家还是注意一下,开水、热汤、热粥都要放高一点、远一点;”“哎呦,看你也太粗心了,孩子可遭罪了,怎么也不知道在家里先用冷水给孩子泡泡手,降温呢?”“不要担心了,过几天就好了,孩子皮肤长的快,你这样想嘛,孩子这次被烫了,她以后绝对不敢再碰烫的东西了,是吧?”“前几天我家小孙女手也被开水烫了个小泡,不过是倒开水时,溅出来烫了一点,我马上就把她手放在冷水上冲,还好没出大问题,哎,有娃娃在家,真的要小心这些哦。”安慰继续...
安慰还在继续......
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一片温暖,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在谈论孩子烫伤这个问题,一时间小诊所里充满了善意。也是在他们的交谈中,小瑞妈发现,“孩子烫伤”这种情况,还真不少。
孩子还小,对“被烫”的意识淡薄,为了安全起见,家长们对于有可能引起孩子烫伤的物品要更加严加看管。
关于烫伤:
关于烫伤
烫伤是由高温液体、高温固体或高温蒸气等所致的损伤,属于常见病。临床上一般分为三类,即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等,烫伤多见于儿童。烫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红肿、水疱,以及疼痛,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瘢痕增生、感染,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从上面可以看到:烫伤,不仅仅是高温液体类引起的,更有高温固体和高温蒸汽。这两点很容易让人忽略。
开烤箱的孩子
高温液体:热水、热油、热粥、热汤….高温固体:盛热液体的锅、碗、玻璃杯…刚关火的炉子……高温蒸汽:热水上面的水蒸气,碰到皮肤也会继续液化,由于水蒸气液化的时候会放出大量的热,就首先会被水蒸气本身的温度烫伤,随后还会因为水蒸气液化后放出大量的热,造成二次烫伤,蒸汽烫伤往往比直接烫伤更严重。上面罗列的都是容易引起“烫伤”的情况,家长们可要做好防范哦。
下面,小瑞妈总结几点孩子被烫伤后处理小知识:
孩子被烫后,是否起水泡,取决于当时被烫的程度。
1、冲冷水。
冲冷水降温
当家长发现孩子被烫后,应该立即冲冷水,冲水时间视情况而定,当烫伤部位不再火辣辣疼为止,一般五分钟即可,(若是已经出现水泡,就应该立即拿冷水泡。)
注意:冲冷水,不是冰冻水,被烫伤的表皮本就脆弱了,用冰冻水容易引起二次伤害,冻伤;
2、涂上烫伤膏。
喷药膏
注意:烫伤膏一般分为两种涂抹式和喷雾式,建议给孩子用的话,选择喷雾式,尽量不要触碰孩子烫伤表皮;
3、 视情况而定是否就医。
寻求医生处理
注意:当被烫部位出现水泡时,切不可自行戳破水泡,应到医院进行无菌处理,以免发生感染。
小水泡,如米粒大小,可以暂不就医,做好降温处理,注意不要自行戳破水泡,让它自然结痂。
大水泡,比大人拇指指甲盖大,就要寻求医生帮忙了。
上述那位妈妈,孩子烫伤后,立马跑去找医生,这点是对的,但却忘了做前期工作(冲冷水降温),孩子手背没经过冷却处理,肯定是一直火辣辣的疼,孩子一直哭闹,也就不奇怪了。
孩子烫伤后,夏天与冬天的处理方法也有区别:
夏天VS冬天烫伤处理
夏天衣服穿的少,被烫后是直接烫在皮肤上,所以夏天烫伤几率一般比冬天大很多,也严重很多。冬天衣服穿的比较厚实,有了这层缓冲,烫伤几率也小很多,情况也比较轻微一些。但是,在冬天被烫,处理较夏天更麻烦,比如被烫部位是手臂,因为有衣物覆盖,水泡就很容易磨破,烫伤表皮与衣物相粘连,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冷静处理。一定不要直接扯下衣物,容易造成更严重创伤。应直接对着凉水冲烫伤部位,降温后,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忙。
注:当决定要寻求医生帮助时,请不要自行用药,影响医生判断哦。
呵护一路成长
结语:成长路上,总免不了一些磕磕碰碰,咱们做家长的遇事儿一定要先冷静,再按照科学方式给予处理,所以,先学习一些紧急处理方法,总是有备无患的。
#妈妈就是小太阳##我是护苗行动派#
欢迎关注@小小瑞妈育儿经,更多育儿小知识与您分享。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life/164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