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怎么办(如何对抗孤独和无聊)
前两天,在某乎上看到一个关于心理学的热门问题:
你是用什么对抗孤独和无聊的呢?
恰好最近,我对心理学的求知欲突然浓厚起来,所以关注了下。
读点心理学,了解一些行为背后的心理规律,也对偏向感性的我,有很好地中和作用,能让我更加清醒客观。
今天这篇文章,不谈心理学,我想从个人行动的角度去解析以上这个问题。
关于如何对抗孤独和无聊,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今年亲测有效的3个,让日子变得鲜亮有光小方法。
1、清洁大扫除
有句话这样说:你的房间就是就生活的样子。
在乱糟糟的房间,脏乱的环境,会让我们的情绪更加负面。
自从意识到居家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后,每周末我会给家里来个大扫除,特别是今年搬家后,我开始享受周末的惯常扫除。
如遇周末情绪低落时,更是要把自己拎起来去做个大扫除。
扫除地板上的头发和灰尘,将水池及台面擦的光亮亮,用小刷子把厕所刷的白白净净。
每次感觉非常治愈的是:用花洒把卫生间里冲得白静静时。那一刻感觉心里的情绪垃圾,也一并被冲刷走了,心里特别澄澈明亮。
这扫尘,亦是扫心。
打扫的过程,就是丢弃、处理、选择和整理的过程。
通过和物品的互动,一步步地理清自己,也是清心除尘和重塑自我的过程。
所以,当房间里的一切变得井然有序,干净整洁时,自己也会变得井然有序和干净整洁,会油然生出一种正念:生活尽在掌控之中。
《人生果实》里说,让房屋成为生活的珠宝盒。这句话我很喜欢。
当你感觉生活一团糟,可以从整理房间,这个切入点着手去改变,也许能帮你理顺一团乱麻的思绪,有兴趣试试嘛~
2、看电影
相比于去电影院,我更喜欢一个人在家看电影。
越长大,越不喜欢一群人的狂欢,更喜欢独处,享受一个人的自在狂欢。
所以在影片的选择上,除了我最爱的动漫电影之外,我更喜欢比较安静的纪录片。综艺也喜欢人物访谈、探索自然及历史类。
也许躁动的心,需要一些安静的力量来镇定。
我个人比较喜欢古代史,每次读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怀古情绪就上来了。
上周末看了几集纪录片《河西走廊》和《茜茜公主》一二部。
在看《河西走廊之敦煌》时,莫高窟里220窟,那名未曾留下任何历史信息的无名画师,除了惊叹其画技精湛之余,更我钦佩的是其长久累月作画的静气。
每逢大事有静气,这种状态是我目前所追求的。
如果几年前看《茜茜公主》时,我猜想我只会为茜茜公主感到幸运,会感动于茜茜公主与奥地利帝国皇帝弗兰茨两人的爱情。
但现在看这部剧,我看到的更多是爱情之外的另一个点:关于人生的选择。
当我看到天真烂漫,爱自然爱自由的茜茜公主,为了爱情嫁入了当时欧洲最严肃的皇室,我心中更多的是为茜茜感觉担忧。
爱自由的人最受不了束缚带来的禁锢感,就算有爱也不行,何况还是帝王的爱,终究会掺杂很多复杂的因素。
所以茜茜在经历丧子之痛后,维也纳皇室也成了她的噩梦,只能靠不停地旅行来慰藉疲惫不堪的身心。
就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
有些鸟儿注定是关不住的, 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自由的光辉。
一个人看电影的好处,就是走心,从剧中人物衍生到自我,进而产生共鸣或反思。
一部好的影片,除了是视觉盛宴还是很好的心灵导师,也是庸常日子的调味剂。
3、深入大自然看山看水
看《茜茜公主》时,最喜欢剧中茜茜爸爸对她的一句话:
在你感到寂寞无助的时候,你可以去大自然中,你可以从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草,每一个生命里看到上帝无所不在,你就会得到安慰和力量。
自然界也是我的疗愈场,身处山林水涧时,我似乎总能感到自己,与它们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
父亲喜欢研究黄历看日子,我出生于阳气最盛的午时,午时属马。所以儿时母亲常说,马儿喜欢跑,小女儿以后长大了,要绑在身边,不能跑远了。
奈何我的性子真如马儿一样,年少叛逆不服管教。年少时固执地认为,前世的自己是一匹战死沙场的烈马。
现在想想,我这热爱自然喜欢自由的性子,前世该是一匹散漫热烈,驰骋于山林间的野马。
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草木》中说: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
当你感觉烦闷无聊时,去广阔的大自然里,打开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全身心地感受、沉浸在自然中。关注当下,专注于原始之中,身心也更容易得到放松。
大自然的力量,让我们个体显得渺小,而我们的烦恼如同一个微小的尘埃,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无关紧要。
与绿树鲜花呼吸与共,感觉人都变得轻飘飘、软绵绵,三千烦恼丝似乎也在大自然的力量中消失殆尽。
日子虽然普普通通,但我也要生活在美之中。
愿我们都能将稀松平常的日子过得鲜活起来。
最后,分享一句王尔德的话:
不要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一切,明天仍然在你手里。
共勉。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life/16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