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技巧

一年级家长寄语怎么写(一年级孩子磨叽怎么破)

家有一年级的孩子,父母们有没有碰到过这些让孩子血压值飙升的时刻。

早上起床,喊了十分钟,过去一看,孩子还在睡梦中;

过了五分钟,再去看,孩子才刚穿了一条裤腿;

好不容易过了二十分钟,终于从床上站到了地上;

过去半小时,才坐到餐桌前,吃饭时间只有五分钟,我们站在后面急吼吼的,人家一副没事人的样子,手忙脚乱地抓着孩子出门,却换来一副你好烦的表情。

这就是一年级孩子的通病——慢。

家里有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家庭每天早上都会上演一场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戏码,家长跟在孩子身后不停地催,却发现催了一学期,孩子却没有丝毫改变,他们慢得更加平稳。

一天早上,我受不了女儿的慢,急得吼了几声之后,只听人家说了句:你越吼我会越慢的。说完就扮演起了蔡明当年小品里的机器人,那每一个动作看起来都会瞬间定格。

一年级孩子磨叽怎么破?家长认清三点,脾气少发一半

看了孩子的举动,我突然不敢催了。然后我去和身边的朋友们去聊“催促”孩子的话题,才发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慢,真的是一种通病。

在我们催促孩子之前,可以先来了解一下,孩子慢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年级的慢有情可原

一年级的孩子为什么慢?无外乎以下三种原因。

孩子没有时间概念

家长们会在心里计算,孩子吃饭需要几分钟,走到学校需要几分钟,我们知道如果不按照时间点来做,孩子就会承担一定的后果。这是我们在成长的人生经历中通过岁月积累的经验,但是孩子没有。

也就是说,我们在用自己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人生经验和孩子作比较。要知道,正是一次次的迟到,才能换来守时的经验,但是一旦我们开始为人父母,竟然忘记了自己是怎样习得的这些经验。

一年级孩子磨叽怎么破?家长认清三点,脾气少发一半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标准不同

身边一位朋友,也是每天都催促女儿,每次催促的时候就会提醒孩子要迟到了。有一天,女儿在母亲的催促下送给母亲一个白眼,并且对妈妈说:你每次都说我迟到,我却从来没有迟到过。

这位妈妈希望女儿可以提前几分钟去做好课前准备,但是孩子的内心是只要不是踩着铃声进教室,就不算迟到。

孩子心理没数

孩子心里没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事不关己。

朋友家孩子因为上课调皮,被老师调到了第一排。结果儿子回家对爸爸说,老师把我调到了第一排,老师说这是黄金佳坐。孩子说得一脸高兴,就像老师奖励了他一个奥特曼似的。孩子爸听到这话更是哭笑不得,这傻儿子把老师的不满当表扬了。

这并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各方面的经验积累不够,孩子对很多事情的认知是有限的。所以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有意磨叽,是他对事情的重要性没有充足的认识,外在表现就是好像永远一副啥事都不上心。

一年级孩子磨叽怎么破?家长认清三点,脾气少发一半

经常被催的孩子会怎样?

催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守时,很多家长却不知,催孩子的结果却恰恰是事与愿违。

催促剥夺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时间的机会

孩子真的会越催越慢,因为当父母催孩子的时候,无形中,我们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时间的机会。时间不是数字,是需要在生活的流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的。父母一味地让孩子沉浸在催促中,就是剥夺孩子亲自体验和认知时间的机会。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催一下,孩子动一下,不催就不动,因为孩子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一直都是被动的在体验时间的流逝。

催促让孩子有了逆反心理

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愿望想要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父母的催促无形中就是在支配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父母的催促会越来越多的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心理学上的解释就是,孩子需要体验到自己在掌控自己的人生,只有和父母唱反调,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所以当我们催得越多的时候,结果往往是越差的。

并非是孩子有意而为之,这是人性使然。

代替催促更好的方法

父母们需要明白,催促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快一点,而是让孩子学会管控自己的时间。

正确的做法是:

首先,要明白,真正帮孩子建立起时间的概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几周或者一两个月就能够实现的,只有认清现实,才能不焦虑,不急躁。孩子们需要时间来认识并积累关于时间的经验。

一年级孩子磨叽怎么破?家长认清三点,脾气少发一半

其次,在生活中制定时间计划表。让孩子做自己时间的掌控者,当孩子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他会更加愿意参与其中。所以有关孩子的时间规划,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着让他自己来设定具体的时间。

第三,执行计划的时候可以提前进行沟通。和孩子进行确认,其实就是加强他内心的想法。比如,可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妈妈的提醒或者帮助。

第四,让孩子承担后果。要知道即使是大人也不是一件事情能够从头坚持到最后,孩子更是会对一件事情失去兴趣。一旦孩子想要放弃,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承担后果。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确认的角色是,我们要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一旦孩子需要帮助,我们要及时伸出援手。比如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是否需要改变计划,要知道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反复地去积累和实践,想要培养孩子守时的好习惯,同样需要花费时间。

面对孩子的随时放弃和不配合,更是需要耐心。要知道,养育孩子的任何技巧和方法,都是需要不断地去实践,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孩子时间。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life/17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