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技巧

髹怎么读(王世襄三十四年写作)

文|陈桂湖

王世襄三十四年写作《髹饰录解说》丨《中国古典家具》2018年8月

启功先生曾言,王世襄先生的著作,“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王世襄先生博古通今,毕生从事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将其用图文形式记录和传承。

其著作覆盖全面,既弥补前人空缺,亦启发后人新作,其中之佼佼者,当属《明式家具研究》《竹刻艺术》《清代匠作则例》和《髹饰录解说》这四本书。

本文便介绍《髹饰录解说》,对此书形成缘由、内容构成、文字特色和存世价值,做一番解析和推荐。

奇人奇书:读不懂的《髹饰录》

王世襄先生写《髹饰录解说》,自1949年开始着手,直至1983年正式出版,前后共历时34年。此书是他精益求精的治学成果,我们也可从中看见一位优秀学者对自己所发之言的审慎和重视的态度。

我国古代艺术,集中在琴棋书画,因此相关著作也主要集中在这些领域。漆器的专著,唯有五代朱遵度的《漆经》,可惜已经失传。朱遵度不仅擅长漆艺,且酷爱藏书,收书几千卷,是一位极有情怀的藏书家。可惜《漆经》失传,否则今日的人们便可以认真观赏古人笔墨,体会那种不为世故的真挚坦诚的情怀。

王世襄三十四年写作《髹饰录解说》丨《中国古典家具》2018年8月

如此直至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历史又推出了一位奇人。这个人叫黄成,新安平沙(今安徽歙县)人,是明代御用漆器工坊果园厂里的一名漆工。《格古要论》和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都说黄成的漆艺“花果人物之妙,刀法圆括清朗”,是精明古今髹法的一时名匠。他写了一本书,叫《髹饰录》,全面叙述古代有关髹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

所谓“髹饰”,用漆漆物曰“髹”,装饰纹饰曰“饰”,因此“髹饰录”意即:关于漆工、漆艺和漆器的记录。

黄成《髹饰录》写成后,便成为我国唯一一部古代漆工专著。它不同于文人写漆艺,鲜少文学描绘,更多的是工艺语言,夹叙夹议,把髹漆工艺娓娓道来。

我国古代工艺的书大多难读,例如《鲁班经》《营造法式》,皆文字古奥、术语满纸,《髹饰录》也是这样。《髹饰录》分成“乾集”和“坤集”上下两集,共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条。“乾集”讲工具、原料及操作禁忌,“坤集”讲髹饰品种、分类、技法及制作程序。

王世襄三十四年写作《髹饰录解说》丨《中国古典家具》2018年8月

古代工艺讲究阴阳风水,黄成也不例外。因此《髹饰录·乾集》开宗明义的第一段,黄成即说:

利器如四时,美材如五行。

四时行、五行全而物生焉。

四善合、物采备而工巧成焉。

而接下来的叙述就特别有意思。黄成在每一段叙述前都先用“天运”“日辉”“月照”“宿光”“星缠”“津横”“风吹”“雷同”“电掣”“云彩”“霞锦”“雨灌”“露清”“霜挫”“雪下”“霰布”“雹堕”“雺笼”“时行”“春媚”“夏养”“秋气”“冬藏”“暑溽”“寒来”“昼动”“夜静”“地载”“河出”“泉涌”等等这些自然景象来描述髹漆的工具和技法。例如“天运”就是旋床,“日辉”是金,“月照”是银,“电掣”是锉,“云彩”则是各种色料,“霞锦”则是螺钿之类的镶嵌。

他似乎认为髹漆工艺的每一个细节,本来都是源于大自然,每一样工艺和技法,都是效法自然的结果,因此每一样工艺流程在大自然中也都有相应的存在。

总之,《髹饰录》很难读懂,但如果仔细去读的话,却可以发现它真是十分有趣。

王世襄与《髹饰录解说》

黄成《髹饰录》书成后,却和我国许多优秀古籍一样,淹没不传。三四百年来,只有手写的孤本,藏在日本蒹葭堂,世称蒹葭本,在我国乾隆、嘉庆年间传入日本。明治维新后,《髹饰录》藏入日本浅草文库,后又转入东京博物馆。

1912年,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铃先生,在日本大儒大村西崖的《支那美术史》中读到极道《髹饰录》之美的文字。因此,朱启铃先生便致函大村西崖,请求抄一副本邮寄。得到副本后,他亲自校订,并于1927年刻板付印二百册,一百册分赠好友,一百册寄回日本作为酬谢,世称丁卯本。

1945年,日寇投降,王世襄先生从重庆回到北京,向朱启铃先生汇报中国营造学社在李庄的情况。期间,朱启铃先生向他提及《髹饰录》是漆工艺最重要的著作,希望有人对它进行认真研究并撰写解说。1949年,王世襄先生游美归国,又热忱地向朱启铃先生阐述海外博物馆对我国髹漆工艺的重视情况。于是,朱启铃先生便向他出示丁卯本《髹饰录》,鼓励他精心研究,详细解说,用通俗的语言使这本珍贵古籍化身千百,造福我国工艺。

王世襄三十四年写作《髹饰录解说》丨《中国古典家具》2018年8月

王世襄三十四年写作《髹饰录解说》丨《中国古典家具》2018年8月

从此之后,王世襄先生便开始悉心观察漆器实物,耐心地向漆工艺人请教,并仔细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于1958年完成了《髹饰录解说》的初稿。然而,此后由于“反右”和“文革”的缘故,此书的出版不断推迟。而期间,随着考古的新发现和文献材料的增多,王世襄先生也对原稿做了数次修改和补充,如此直到1983年,《髹饰录解说》才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从黄成的《髹饰录》到王世襄先生的《髹饰录解说》,经过四百余年岁月的洗礼,历史终究是把这本优秀的工艺古籍更加精致详细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髹饰录解说》的特征与意义

王世襄先生的《髹饰录解说》,用心极诚,他遍察古籍文献,遍考漆艺源流与制作技法,对黄成《髹饰录》逐句逐字地作了极为详细的解读。他用了二十倍于原著的篇幅,使现代读者不再困于工艺古籍的艰涩难懂,可以更轻松便利地了解和学习我国古老的、最本质的髹漆工艺。他俨然是与黄成超越时空,做了一次完美的合作,两人都是奇人,也都写出了奇书。

朱家溍先生评价《髹饰录解说》言:“(王世襄先生)把古代的工具、原料、技法和当代老艺人使用的工具、原料、技法联系起来。广征博引,一以贯之,详详细细地记录了许多制作方法,切切实实地解答了许多专业性问题。实际上它已远远超出一般对古书整理诠释的程度,而卓然自成一部专门著述。”

王世襄三十四年写作《髹饰录解说》丨《中国古典家具》2018年8月

而此书写作的倡导者朱启铃先生更充满溢美之词。《髹饰录解说》出版之际,他为之作序曰:

“是予囊所虑及者,畅安已悉为之,囊所未虑及者,今畅安亦为之。不期垂朽之年,终获目睹其成。卅年夙愿,此日得偿、平生快事,孰胜于斯?”

《髹饰录解说》如今已风行海内外,因其信息丰富实用,考据精详,语言清晰扎实,注定成其为后无来者的一本好书。

后记

中国人用漆,已历七千余年。中国漆艺是细腻、温暖和静穆的美,独成一脉艺术体系,呈现中国深邃内敛、兼具厚重与华彩的哲学与人文。

王世襄先生的《髹饰录解说》,语言简练,内容丰富详实,实是相关从业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必读的一本书。我对漆器没有什么认识和研究,对我国漆器历史的所知也极有限。若说对漆器有什么认识,便是觉得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穆的美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生活的热爱、讲究与尊重。

拙笔写作此文,主要是因为阅读《髹饰录》,感觉此书十分有趣,同时更感慨古人和王世襄先生对于生活的那种认真、厚道与细腻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恰如漆器的美,温暖、静穆、纯真,一笔一划,一妆一点,都是用心细腻考究的呈现。

王世襄三十四年写作《髹饰录解说》丨《中国古典家具》2018年8月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life/17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