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妈疼怎么办缓解(女生痛经到底有多痛)
#健康明星计划##健康2022#
对于很多花季少女而言,青春期面临的最大烦恼就是“大姨妈”到访时的疼痛了。
痛经,不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甚至痛得卧床不起。
什么是痛经?应该如何进行调护?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副主任医师杨静宜进行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痛经
痛经是指女性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伴恶心呕吐、腰酸及其他不适的病症,疼痛剧烈可致昏厥。
有调查显示,青春期女性约有 50%发生痛经,以原发性痛经为主。
青春期少女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自动反馈调节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加之不良生活习惯,如睡眠、休息不足、生活不规律等,干扰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导致月经紊乱,而易引发痛经;
痛经又反过来影响睡眠,产生焦虑等情绪障碍,增加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痛经的调护
杨静宜副主任医师建议,每位青春期少女养成记录经期来潮和周期的好习惯,管理好自己的经期生活。
在经期前后,多饮温开水,不应贪食冷饮,忌生冷瓜果、酸涩、辛辣、寒性食物,凉拌食物不吃或少吃。
注意腰腹部保暖,不宜吹风或受凉,以免痛经加剧。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勤洗外阴,及时更换卫生巾。
月经期间放松紧张、焦虑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禁止剧烈运动,适当走动,使气血畅通。
同时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全谷杂粮摄入,多进食富含铁、钾、镁和B族维生素等微量元素。
不盲目使用止痛药和激素类药物,建议有反复痛经史或痛经剧烈女生,咨询专业医师,进行正规治疗和调理。
中医缓解痛经小妙招
中医认为,痛经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原因,青春期痛经以气滞血瘀型和寒湿凝滞型最为常见。
中医根据不同病因病机采用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滋补肝肾等治法并配合中医特色外治疗法进行治疗,缓解痛经同时还可以改善经前或经期紧张、乳胀、腰酸、四肢冰冷等伴随症状,对于月经周期紊乱的患者还具有调整月经周期的作用。
杨静宜副主任医师介绍了以下中医缓解痛经小妙招:
穴位按摩
经前7天开始按摩三阴交穴、子宫穴、血海穴三处穴位,以按压处有酸、麻的感觉即可,具有疏肝健脾益肾、活血通络之效。
经前期坚持按揉可预防痛经。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即是血海穴。
艾灸
艾灸天枢穴、神阙穴,能温中、散寒、止痛,改善盆腔充血和便秘,调畅冲任。
天枢穴在腹部平脐,距脐中2寸,左右各1穴。神阙穴即肚脐眼。
盐袋热敷
粗盐炒热,用棉袋装好,在腹部进行热熨。
艾叶山楂汤
经行腹痛、下腹凉、手足不温,面色无华时可用生艾叶,山楂各15克,红糖60克,煎熬后取3碗,分三次温服,每月经期服用。
(编辑Rainbow。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静宜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life/176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