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装修达人

木雕背景墙装修图片大全(桐城派历史人文之光)

专家们说,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安徽人文精神与教育影响力、辐射力,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夯实之举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匠心独运,一条依墙而建长达百米有余,高足一丈见方的大理石照壁浮雕,屹立在合肥市桐城路北端的庵寺与四十五中学相交处,这道别样的“桐城派人文之光”文化街,俨然成为一道风景线,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行人驻足留步观看。

“桐城派历史人文之光”大型照壁浮雕的文化魅力

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鼎等都是安徽桐城人,后代人便把其散布于各地的众多追随者统称为“桐城派”,而尊戴、方、刘姚为“桐城派四祖”。

桐城派秉承程朱道统,尊崇秦汉及唐宋八大家散文,别立门户,自成体系。它崛起于清康熙年间,衰亡于民国时期,先后归聚作家1200余人,留下著作2000余种,形成“天下高文归一县,遂令天下号宗师"的中国文学奇观。

“桐城派历史人文之光”大型照壁浮雕的文化魅力

在我国古典文学历史长河中,就流派而言,其绵延时间之长,作家人数之多,著述作品之丰,流衍区域之广,影响熏染之深,堪称绝无仅有。

戴名世提出"言有物”和道、法、辞统一的主张;在此基础上,方苞提出"义法”说;刘大櫆补之“音节神气”;姚鼐强调义理、考证、辞章三者兼备,使清代文风为之一振。

姚鼐弟子选及大江南北,且主张"因时而变”,梅曾亮、姚莹、管同、方东树、刘开等成为杰出代表。曾国藩尊崇姚鼎,力倡古文,维护道统。号称桐城派中兴之臣。

"曾门四弟子"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的思想更具创新性,许多作品体现桐城派作家爱国御侮、变法图强的愿望和关注民生、爱戴百姓的情怀。

“桐城派历史人文之光”大型照壁浮雕的文化魅力

桐城派作家长于各种体载的古文创作,笔锋所至,或放论时政,针砭末俗;或评点人生,吟味世态…或礼赞山川风物;或以闲叙亲情凡事:或以学识见长;或以抒情取胜;或相互辩难;或纵意而谈,为清代散文树立了典范,流风余韵、至今不绝。

由国家一级美术师、雕塑家徐晓虹创作的“桐城派"历史人文之光照壁浮雕墙,是以桐城派代表人物及其卓有成就的弟子和受其影响而成为桐城派名家的人物为主要创作对象;根 据桐城派发展历程,按照初期、兴盛、衰落等阶段,勾勒桐城派文化发展沿革,并依顺序塑造,将人物和其相对应的文化背景、文字注解及重要事件发生时的情境等进行布局、组 合,用背景装饰和人物写实的当代艺术塑造手法,力图做到主题突出鲜明、人物形象生动,虚实得当,疏密有致,言简意赅,一气呵成,使整体艺术风格和环境相得益彰。

对这近百米长的“相城派历史人 文之光”照壁浮雕墙的重磅打造,有利于促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安徽人文精神与教育的影响力、辐射力,塑造城市文化形象,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pd/3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