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装修达人

40平米客厅装修(香港90后女孩)

我曾经不止一次陷入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是我向往的。是有一个好工作,还是有一处大房子?

后来我逐渐想明白,独立、自由、向上的生活,才是我所期待的。特别是那些依靠自己能力打拼出来的生活,是我尤其羡慕的。比如这一期里,我来给大家分享的一位香港90后姑娘,就活成了我期待的样子。

香港90后女孩,800万买下40㎡小家,面积虽小却装修得很精致

当我在为内地十八线小城市的房价而忧愁的时候,这位小姐姐的新房无意间闯入我的视野。

800万,40㎡,两室一厅……

当这些词汇进入我的视野中的时候,在视觉传达给大脑的0.26秒时间内,我得到了这样一个答案:她的生活,正是我想要的!

虽然房子面积不大,但是却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关键还是在香港,这么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我用体育老师教给的数学能力,掐指一算,800万买下40平米小家,不就等于一平米20万吗?(被单价恐惧到<(* ̄▽ ̄*)/)

好啦,废话不多说了,直接上图,来给大家晒晒小姐姐的“豪宅”!

客厅

香港90后女孩,800万买下40㎡小家,面积虽小却装修得很精致

客厅的装修效果虽然极简,但是却足够精致。首先,地面选择的是瓷砖,不仅硬度高而且使用寿命长,入住之后也不需要像木地板那样维护保养。

在灯具的选择上,直接安装了一个网红分子灯,简单而又不失雅致。现在有不少人选择网红灯具,不过建议大家不要安装造型太过复杂的款式,不仅容易积灰,而且后期维修起来也比较麻烦。

整个客厅的墙面,除了白色的乳胶漆就没有再做其他的过度装修,甚至连电视也断舍离了。没有了电视机,反而让电视墙与沙发背景墙交相呼应,增加视觉上的空间感。

另外在沙发的选择上,小姐姐选了一个深色调的。这样一个色调,在整个客厅里很显眼,或许是客厅配色的高级,所以总给人一种想坐上去躺着的冲动。

香港90后女孩,800万买下40㎡小家,面积虽小却装修得很精致

在电视柜的一侧,女主摆放了一面全身镜。其实这个位置摆放镜子是比较合理的,一是光线比较足,二是它能够让客厅多了一点灵活性。

相信每一位女生的家里都少不了这种全身镜吧。毕竟它的存在能够让女孩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漂亮。

另外,全身镜除了可以摆放在客厅里之外,还可以摆放在卧室的门后面,或者是直接安装在衣柜的侧面。

厨房

香港90后女孩,800万买下40㎡小家,面积虽小却装修得很精致

从装修的角度来说,厨房的设计甚至要比客厅好很多。比如在吊顶上,客厅就没有做过多的装修,而厨房选择的则是石膏板吊顶。

另外,开放式厨房的地柜、吊柜也都设计得恰到好处,既满足了日常的需求,又没有挡住入户门到客厅的动线。

香港90后女孩,800万买下40㎡小家,面积虽小却装修得很精致

其实这种U型的橱柜,在内地也比较常见。它的优势就是能够最大可能地利用空间。毕竟厨房也是寸土寸金,入住之后就会知道,前期打的柜子越多,幸福感就越强。

小姐姐购置的这一套房子,还有一点很不错,那就是开发商给配备了基本的厨房设备,比如冰箱、微波炉以及酒柜等等。总体上来说,实用性很强。

卧室

香港90后女孩,800万买下40㎡小家,面积虽小却装修得很精致

卧室的面积虽然不大,装修也不是多豪华,但是一眼看上去就很舒服。这一点和小姐姐用心地布置有关。首先是安装了纱帘,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其次让大床靠近窗台,不仅没有浪费空间,反而显得更加和谐。

而在制冷和制热上,直接安排的是空调挂机。对于小户型的住宅来说,空调挂机确实是明智的选择。在内地有不少人装修,即使面积小,也想用中央空调。实际上挂机就能够满足日常的需求。而且不仅成本低,后期维修清洁也比较容易。

此外,卧室的墙面也没有做过多的装修,基本还是保持原有大白墙的样子。这样一来反而让卧室显得不拥堵,视野上更加干净。

卫生间

香港90后女孩,800万买下40㎡小家,面积虽小却装修得很精致

卫生间虽然没有做干湿分离,但是却设计了浴缸。不得不说,有浴缸的卫生间才算得上精致。特别是对于喜欢泡澡的女生来说,浴缸真的是解压神器。

整个卫生间的装修,依旧是以实用性为主,简易的台盆、可以照明的浴室镜以及虹吸式马桶等等,每一处都很人性化。小姐姐的卫生间装修,其实也在说明一点。那些看似先进的设计,比如岩板一体盆,还不如这种简易的台盆。毕竟岩板一体盆太容易藏污纳垢了,而且还容易溅水。

说在最后:

小姐姐的房子虽然只有40平米,但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整洁而干净。虽然装修的效果并不豪华,但是却足够精致。

相比于欣赏这套价值800万的“小家”,其实我更欣赏的是小姐姐对待生活的态度。拥有自己的小房子,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些,就足够了!(本期专题,文字原创,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pd/84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