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不能玩的游戏(毁掉孩子的从来不是游戏)
点击右上角,关注“略略略懂一二”。教育之略见!听说关注他的,虎年都发财了。
网络上有个段子,说70后沉迷小说,80后沉迷港片,90后沉迷游戏,00后沉迷的东西就更多了。和另一个段子交相呼应的是,每一代的人都有被“毁掉”。
更有毒鸡汤盛行,“要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
好家伙,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跪地求饶:我们哪错了,我们改行吗?
手机有错吗?手机只是个“工具”,只不过被孩子们当成了“玩具”。
因此在不少家长看来,手机就是潘多拉盒子,给了孩子就彻底完了。
也有稍微理性一点的家长表示:手机其实没错,错的是游戏!
可略略我想说,毁掉孩子的从来不是游戏!准确来说是“毒品”般的手游。
游戏不是“魔鬼”,可有的游戏似“毒品”
孩子玩游戏,家长们是允许的。家长们接受不了的是孩子沉迷游戏!沉迷网络游戏。
现在的多数孩子玩游戏无非就是那两三样国民手游,沉迷的也正是这些。
游戏不是“魔鬼”,学生平日学习辛苦,是要学会劳逸结合,可颠倒主次熬夜通宵玩手机,落下了功课、课上打瞌睡就很可怕了。
“吃鸡”也好,“推塔”也罢。说这些游戏是“毒品”,不是没有道理的。
孩子有自制力吗?有自控力吗!作为家长你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孩子是没有的。
在游戏的极大诱惑面前,他们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游戏“毒品”,一伤害健康,二让人上瘾。孩子早早地戴上眼镜,长出黑眼圈,变成小胖子,这种情况在咱们身边发生的真的太多太多了。
我们主要谈谈手游是如何让孩子们上瘾的!
略略分析总结了四点原因:
手机游戏为啥比电脑游戏更容易沉迷,道理很简单,上手容易,成本较低,一部千元的智能手机连上网络就能畅快娱乐了。
哪像我们90后上学那会儿,手机还是按键机,回家玩电脑偷偷地不说,在家长回家前还要给电脑散热降温。
手机玩游戏,实在是太舒适了!坐着玩,躺着玩,睡着玩都行。这是上瘾的第一点!
再说第二点,手机游戏“套路”满满。大人们基本都知道,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
免费的手机游戏正是这个道理!不同于主机游戏的上手难度,一个游戏就是一两百块。手机游戏是免费的,国民手游都是免费的,游戏厂商不盈利吗?
相反它们是最赚钱的,年年都是排行榜前几位。说白了就是卖皮肤或抽卡!皮肤增加那么一点属性,抽卡让你深陷赌徒心理。游戏厂商把研究未成年人心理玩到了极致!
大数据是杀熟的,同样大数据也是让人上瘾的。不得利用大数据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相关政策已经提上日程!
而手游的“套路”仅不限于此,都知道玩网络游戏要么“肝”要么“氪”。
孩子零花钱自然不少,但是拿去充值被父母知道了是会被打惨的。
于是孩子们只能成为手游的“奴隶”,每日任务,每日签到,每周循坏,每月打卡。
断签一天,免费皮肤,免费道具就失之交臂。习惯养成后,一天不上线就心里慌。
略略曾经玩“农药”那段时间也是如此,作为“零氪党”,首充6元福利都没有花钱,白嫖了众多皮肤,后来我发现我输了,我输掉的是无数的时间。卸载后,至此再也没下载过了。
未成年人有这种觉悟吗?不可能的,她们意识不到,这才是游戏厂商的“坏心眼”之处。
很多人现在不是玩游戏,而是被游戏玩。游戏本是放松休闲,结果是越玩越心累。
只因为第三点:排位机制!
“我带你上分啊!一波上王者。”
“求大神,带带我。小白求带!”
游戏是能满足人们的成就感的,网络游戏更是如此。
低段位被瞧不起,高段位被捧上天。低段位想上分,高段位想保位。得力于排位机制,你厉害不一定能上分,你菜也可能会躺赢。
游戏排位的最终奥义就是,你只要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你就能上王者段位。
当排位机制,撞上社交机制,两点相结合,上瘾就太容易了。
手游上瘾的第四点:被迫的“社交”。
现在要走进00后甚至10后的圈子太简单了,就一句话:“你玩微信区还是QQ区?”
玩一把就能很熟了,玩两把就可以骂街了,玩半天就隔辈称兄道弟了!
想想现在的年轻人,不打麻将不打扑克,休闲方式就是一个:开黑。国民网游,你不玩一个,貌似就不合群一样!在学生圈里自然也是如此,你不玩手游,就真不和你玩。
被迫“社交”的未成年人,拿起游戏很容易,放下游戏就难了。
拒绝“手游”上瘾,需要三者合力
家长加强对孩子手机的管理,学生不用手机是不可能的,你越不让用他越是偷着用。
加强手机管理,是帮孩子做好计划起好家长监督,让其开好手机的学生模式,而不是放纵孩子使用手机的权限。同时学会陪伴孩子,和孩子找到更健康的休闲方式。
学校继续开展丰富的社交体育户外活动,让学生主动放下手机,拥抱操场!举办各式各类的社团俱乐部,培养学生兴趣,落实双减政策,使学生的爱好不再是玩手机。
游戏厂商履行社会职责,不能为了盈利,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建议取消未成年人游戏中的“排位”模式,没了相互攀比,成就感就降低,自然不易上瘾。
家长、学校、厂商三者合力,引导帮助学生。
千万别指望孩子自己自律自控自觉!不合现实,不切实际。
略略寄语
作为成年人,不玩游戏时总想着玩游戏,玩完游戏后又总有一种空虚感。
这种空虚感,就是游戏的虚拟和社会的现实的落差!
游戏里再是厉害,现实可能很弱小。
这个落差感,成年人都无法快速地调整,更别说未成年人的学生了。
戒掉游戏瘾,要么找到新的“爱好”,要么需要有种动力。
对于成年人来说:穷动力,再合适不过了。写字吧!打游戏不赚钱。
今日话题:
你有玩手游吗?每天花多少时间?有充值多少钱了?
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分享讨论或吐槽。
原创不易,欢迎分享关注;不忘初心,感谢点赞评论。
我是略略,教育略懂一二,小小老师,拥有大大力量!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read/17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