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咬人老虎事件作文(难以置信)
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停站办客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视频中显示,高铁已到发车时间,一名带着孩子的女子依然站在车门处,阻碍列车关门。多名工作人员要求她上车或者下车,但该名女子声称她的老公迟到了还没上车。
列车不能关门无法开车,一名乘客在旁提醒该女子:“你这是违法的,你在干什么啊?”
工作人员也表示:“列车员说这是高铁!你这样是违法的,你知道后果吗?”
但该女子依然振振有词:“我老公就在检票口了,让他先上车”!
两名执法人员最后采取强硬措施,把她拖到车门外,但她的脚卡住了车门。工作人员因为怕她的脚被夹住,不得已将车门重新打开,这名女子又重新钻进列车。
合肥市庐阳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处获悉,经过确认,女性乘客为合肥市一小学教师罗海丽,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罗海丽是该校教导处副主任,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20余年。
永红路小学官方网站信息显示,2009年罗海丽所带班级荣获区级优秀中队,2010年她又被评为区级德育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委区级优秀班主任。她连续3年荣获辅导学生作文比赛金奖,2011年8月教授的阅读录像课获得安徽省录像课一等奖,2011年12月荣获区级语文教学能手。
目前,庐阳区教体局已对其作出停职检查的处理决定。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此女微博不仅不认错,居然还回怼网友!
不久后就被网友扒出其私下也有这种行为!平常在自家小区,就经常为了等自己人堵着电梯门,让一电梯的人等他们,并且没有任何歉意的表示。
这也算是求锤得锤了!
这不禁让人想到12.9宁波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
2017年1月29日下午2点半左右,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事件,致一人死亡。
根据死者张某(籍贯湖北)同行人员李某某陈述并现场指认,当日下午2时许,张某及妻子和两个孩子、李某某夫妇一行6人到雅戈尔动物园北门,张某妻子和两个孩子以及李某某妻子购票入园后,张某、李某某未买票,从动物园北门西侧翻越3米高的动物园外围墙,又无视警示标识钻过铁丝网,再爬上老虎散放区3米高的围墙(围墙外侧有明显的警示标识,顶部装有70厘米宽网格状铁栅栏)。张某进入老虎散放区。李某某未进入,爬下围墙。相关情况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
2017年1月30日,园区的视频录像证明该男子没有买票,是翻越动物园外面的围墙,直接跳进虎园的。
两件事看似毫无关联,但其中的关键,都是不守规矩!
不守规矩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守法、第二种是不守德。
我们面对的现状是,法不健全、德已淡薄,罗海丽能肆无忌惮的阻碍高铁,扒门撒泼,无非是认定了法律无法给她制裁,虽然在随后有律师出来声明,证实她已经触犯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当公共交通提速升级到地铁和高铁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发生了质变,成为了一个公共安全问题,需要用法制法规来管理,而不是用人品修养来约束了,但是很明显,这条法例无论是在普及上还是执行上都不如人意,这也暴露出社会的不足,也希望这件事可以给我们敲响一个警钟,这次是没造成重大后果,如果造成了呢?
所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个字是多么的正确和必要。
说完守法,我们说守德。
大多不守规矩的行为,都是不守德的行为,社会公德的缺失和德行机制的残破,让“不要脸、缺德”的代价越来越低。
旧有周礼为天下造制,儒家的煌煌大典从礼教上规范普罗众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标杆,让整个社会沉浸在礼和教的规范之下。
后又有举孝廉的官方选材模式,以德举人,而以能试用,由“举孝廉”一途而任为官吏者,理论上讲,是兼具品德和能力的官吏,这当然是有利于吏治清明和为政治民的,并也有利于反腐败的。
虽然旧制有其弊端,但其中蕴藏着五千年的礼教智慧和德行规范,这也恰恰是当代社会所欠缺的。
说立规矩、守规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无奈的事,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这种呼吁是小题大做。有些人对立规矩、守规则这件事似乎存在着某些神奇的误解。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先生说过,用制度和规则来约束和管理中国人很难奏效,中国人永远要变通,永远要找制度以外的路子。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三分法,在我们的思维中,除了是和非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我们并不是是非不明,只是中庸态度下的是非难明,我不否认这种智慧,但现在的社会,大德、大法才是中华崛起的根本!
从高铁扒门到宁波虎园,透露出的是千疮百孔素质外壳,是粉饰太平下那件皇帝的新衣。
比老虎更可怕的是人们对规则失去了敬畏之心!
比扒门更可恶的是他们对破坏规则不觉有错的态度!
不知守法,何谈立德!不知立德,以何敬法!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read/2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