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抠图事件是什么(囧妈)
春节档刚开始预售,电影《唐人街探案3》就一骑绝尘,目前预售总票房高达2.53亿元。
这样一来,《囧妈》就“坐不住”了,徐峥在1月20日突然宣布提档至大年三十上映。紧接着《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和《熊出没·狂野大陆》也宣布提档,一时之间,网上之间吵得不亦乐乎。
春节档刚喊“预备”,徐峥就带头“抢跑”了?
题目中扒姐丢出了三个问题:《囧妈》为啥提档?杨颖为啥抠图?冯小刚为啥骂人?
答案仅四个字——对赌协议!
什么是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是投资人为了规避风险,约定被投企业会在某段时间内实现一定的利润或上市。倘若到期完不成,就会约定大股东承担一定的责任,包括支付投资方一定的补偿或无偿给投资人股份。简单来说就是:双方在达成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认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
我们举一个通俗一点的例子:
财主看上了一个落魄的秀才张三,认为他虽然现在没有钱,但是非常有潜力。想帮助他,但是又有点担心他考不中。
于是财主就和秀才张三约定:我先给你10两盘缠做路费,你去考试,考中了算我送你的;考不中,对不起,你要还我30两。
“富贵险中求”,秀才张三一想:去年我差一分就考上了,现在我缺的只是路费而已,加把劲一定能考上!于是,对赌协议产生了。
我们再来举一个去年刚刚产生的对赌协议:
2019年香港著名的上市公司传递娱乐旗下子公司以9600万元收购皓澜文化60%的股份,用剩下的40%的股份进行对赌,皓澜公司需要在三年后履行的义务如下:
利润低于5600万,剩下40%的股票价值为0;利润等于或高于5600万但低于6300万,剩余40%的股票价值为2000万;利润等于或高于6300万但低于7000万,剩余40%的股票价值为4000万;利润等于7000万或高于7000万以上,剩余40%的股票价值为8000万。皓澜文化这家公司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这个公司有个顶流——杨超越!
这个协议看上去挺好的是吧?实际则不然!
如果这3年,杨超越公司完成7000万的利润目标,那么自然大赚特赚;如果高于5600万低于7000万就要亏钱了;如果低于5600万将血本无归——皓澜文化40%的股票将变成0元。
尽管往后看,接下来的3年,杨超越将更加拼命接各种通告,以用来达成这一目标。
现在大家是否立刻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小鲜花、小鲜肉顶着黑眼圈,说不睡觉了吧?
任务完不成,睡得着吗?
娱乐圈现在签对赌协议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不仅有杨超越、杨幂、赵丽颖、杨颖这样的流量明星,连张国立这样的老戏骨,冯小刚这样的导演都签有对赌协议。
下面,扒姐以徐峥、杨颖、冯小刚三人的具体情况,让你彻底了解这一“双面刃”式的对赌协议。
《囧妈》为啥提档?
徐峥早在《囧妈》立项的时候就和欢喜传媒签订了24亿的对赌协议,欢喜当时拿出了6亿元当作电影《囧妈》的制作费用和宣发费用。
上面对赌协议我们已经解释很清楚了:如果《囧妈》最终票房达到24亿元或者超过24亿元,那么徐峥是赚的;如果低于24亿元就要亏了;如果低于双方约定的阈值,徐峥导演、包括出演的共计3亿元也将要泡汤了,甚至不足的部分还要自掏腰包用现金补齐!
所以当春节档几部电影开启预售模式之后,本来从来没有提档大年三十上映的先例,这样是不是一下就明白了徐峥为何要“抢跑”了吧?早一天甚至多一天上映,那票房可不是一点两点,我们首日票房过亿的电影少吗?
而对于电影院方来说也是好事,你电影多赚钱,电影院也一样多赚钱,苦的只是电影院的员工而已。所以徐峥承诺给电影院当值员工发红包,是不是一下就理解了?
杨颖为啥抠图
2015年10月21日,杨颖与陈赫、郑凯、李晨等人成立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公司。该公司仅仅成立一天,华谊小手一挥,以7.56亿元收购了东阳浩瀚70%的股份。在华谊收购之前该公司的资本一共多少呢?1000万!
小伙伴们肯定很吃惊:华谊是冤大头吗?白白给了7.56亿元!
钱给了,大家签了个协议,这个协议就是对赌协议。
在协议中,杨颖、李晨、邓凯、陈赫等人2015年要必须实现税后净利润不低于9000万元;同时5年之内每年必须递增15%!如果完不成,自己拿现金补上。(其中好几个没完成,杨颖每一年都是勉强完成)
现在是不是突然明白了杨颖接下8000万片酬的《孤芳不自赏》抠图,然后跑去接其他通告了吧?现在是不是明白了为啥杨颖刚刚生产过就去参加《跑男》了吧?现在知道杨颖为啥一年要接几十个综艺节目了吧?
跟敬业无关!跟对赌协议有关——完不成得自己掏钱!
冯小刚为啥骂人
其实通过上面几个例子大家已经弄明白了对赌协议对明星艺人的捆绑,下面我们先看看张国立签的对赌协议:
哪怕张国立老师马不停蹄地跑,甚至带上老婆邓婕一起频繁上综艺还是没完成。
为了堵窟窿,“变得不从容了”、“一切都没有门槛了”。
而冯小刚“日子更不好过”:2015年11月,华谊耗资10.5亿元收购冯小刚的东阳美拉70%的股权;东阳美拉承诺2016年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此后同样每年递增15%。
2016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就《老炮儿》比较出彩,结果《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之后,万达给的排片率让冯小刚不满意。着急的冯小刚当然坐不住了,不仅他坐不住,王中磊也没坐住啊!
最后,经过多方斡旋,冯小刚2016年凭借《老炮儿》和《我不是潘金莲》勉勉强强过关;2017年又靠《芳华》勉强过关;之后呢?每年可是递增15%,这个帐很好算吧。
对赌协议是印钞机还是生死状
在娱乐圈中,类似的对赌协议不胜枚举。光电影市场使用“保底发行(也是一种对赌协议)”模式的电影,在当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当然成功的例子也很多!
《战狼2》制片方跟北京文化进行8亿对赌,北京文化提前支付《战狼2》1.4亿元用于制作宣发,结果电影上映之后收获了56.8亿元的票房。这是对赌成功非常经典的一个案例!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赌协议一方面激励了明星艺人们的创作热情,但另外一方面也让他们为了完成业绩而疲于奔命,甚至粗制滥造。
投资人跟电影公司或者明星艺人签了对赌协议也并不能“旱涝保收”,而被投资方尽管有了充足的资金去创作,但是拿不出及格、优秀的作品,最终得不偿失!
对赌协议是印钞机还是生死状,作品说话!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read/4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