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二十四帝排名(两汉二十四帝大事记)
大汉王朝一共有24任皇帝,刚好西汉12任,东汉12任。为什么后世会有西汉,东汉的说法呢?讲到后面你们就知道了。再把汉朝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一起串联起来做个简单的整理。今天先给大家说说西汉的12任皇帝。
汉高祖刘邦 在位8年
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时期有这么几件儿大事,楚汉战争战胜了项羽,一统天下。开国之后,剿灭异姓王,分封刘氏诸侯王。但我觉得吕后为以后的汉室江山稳固也的确是有贡献的。
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 在位8年
刘邦死后太子即位,即汉惠帝刘盈,这段时期最大的事就是吕后专权,杀戚姬杀刘如意手段残忍,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公平地说,西汉刚建立局势不稳,如果不是吕后,换了另外一个人做太后,搞不好就要天下大乱,而吕后执政手腕超高,名将重臣不敢不服,不过吕后的问题就是太极端,想让吕氏代替刘氏,亲儿子汉惠帝因此忧郁而死,年仅24岁。
汉惠帝刘盈
在惠帝死后,吕后就立惠帝的儿子,自己的孙子刘恭为帝,称“前少帝”,但是这位少帝跟吕后有杀母之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恭的生母是一位宫女,而吕后逼惠帝娶了自己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为皇后,为了把刘恭立为太子就把他生母杀了,对外谎称是皇后的儿子,刘恭在位四年,知道了真相扬言要为母报仇,吕后闻言直接杀了少帝,这是汉朝第一位少帝,当然不能算在二十四任皇帝里。
汉前少帝刘恭
在做了四年的傀儡皇帝后,扬言要为母报仇的前少帝刘恭被吕后杀掉,吕后又另立刘义为帝,即西汉后少帝,改名刘弘。此时朝政大权仍掌握在吕后手里,这么后少帝老老实实地听吕后摆布,倒也相安无事,安安稳稳地当了四年傀儡皇帝。终于在吕后驾崩后,刘邦留下的重臣周勃、陈平扫清诸吕,拨乱反正,这位后少帝也被借口是吕氏后代子孙一并被杀掉了。这么后少帝也是不被列入二十四任皇帝里的。
汉后少帝刘弘
汉文帝刘恒 在位23年
著名的“文景之治”就从这起了头。在周勃、陈平迅速扫清诸吕后,他们秘密召开会议,要从诸侯王中选出最贤明的人当皇帝,最后达成决议选代王刘恒当皇帝,因为刘恒的母亲薄姬乃纺织女工出生,温良恭俭让的美德一概具备,将来不会像吕后一样专权。就这样刘恒被迎入长安,做了皇帝。而刘恒在位时期,大汉唯一的威胁是北方的匈奴,文帝一边积极和亲,一边积极备战,尤其是饲养战马,到他儿子汉景帝后期,已经攒出了几十万匹战马。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在位16年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继承和发展汉文帝的事业,共同开创"文景之治";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汉景帝时期最大的事莫过于“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所以叫“七国之乱”。刘启调派周亚夫等将领领兵平叛,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用三个月将叛乱彻底平定。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在位54年
汉武大帝刘彻,“汉武盛世”的开创者。刘彻在位期间采用主父偃的“推恩令”,诸侯王的实力被分散肢解,从此大汉的诸侯国是既没有能力谋反,也没有能力保卫皇权。在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就再也没有缓过来,真正意义上的和亲是为了求和的和亲就到此为止了。汉武帝时期又有张骞凿空西域,东南西北四面讨伐,扩展大汉版图,但多年对外用兵,国库耗尽,民变四起,汉武帝也给后来的汉朝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挽回局势的是下面两个人,一个是霍光,一个是汉宣帝刘询。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在位13年
刘弗陵即位的时候才7岁,主要是由霍光主政,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汉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5人共同辅政。但是在元凤元年(前80年),爆发元凤政变,汉昭帝清醒地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避免了霍光被冤杀。霍光得以继续辅佐汉昭帝治国,史称霍光辅政。霍光遵循汉武帝晚年的国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得以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汉昭帝和下面的汉宣帝时期史称“昭宣中兴”。
汉昭帝刘弗陵
但是“昭宣中兴”中间还夹了一个皇帝刘贺,史称“汉废帝”。因为刘弗陵死得早,20岁就去世,没有留下子嗣,所以霍光就领着群臣拥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但是刘贺实在没有皇帝样,行为放纵,仅登基20多天就被霍光废黜,后来被封为海昏侯。刘贺也不列入二十四帝里面。
汉宣帝刘询 在位25年
在刘贺被废后,霍光又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刘询)为帝,就是汉宣帝。可以讲刘询是大汉皇帝里面最被低估的,论才能不输武帝,论仁德可比文帝。在位期间关心民间疾苦并借公田来安置流民,时常派遣官吏巡查民生以此减免赋税赈济受灾百姓,又设置常平仓供应边塞军需及平衡粮价,并多次下诏扶助鳏、寡、孤、独、高龄老人、贫困百姓等人群。经汉宣帝治理,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国势达到西汉极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使汉朝再度迎来了盛世,史称“孝宣之治”。汉宣帝时期,匈奴内乱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单于带领南匈奴向大汉称臣,被刘询封到内蒙,抵御北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来还取了王昭君。从汉昭帝到汉宣帝这段时期,史称“昭宣中兴”。
但是刘询有一个不算缺点的缺点,儿子不行,太子太过于仁厚,后来汉宣帝公开说:“汉家治理天下是王道霸道杂之”意思就是外儒内法,不能光靠儒家,该打该罚的时候也要用到法家,后来汉宣帝这段话被留在史书上,成为后来历朝历代当成是治理国家的核心理念。唯独自己儿子不听,满脑子仁义道德。汉宣帝就说以后祸乱刘家天下的就是他这个太子,果然被他说中。
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奭 在位16年
汉宣帝刘启所说的儿子就是汉元帝刘奭,西汉末期四个皇帝元成哀平就是从这开始。留下了一句谚语: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时期,靠着之前的惯性还没出大问题,但是吏治已经开始松弛了,治理水平快速下滑。他在位最有名的事就是陈汤在西域斩杀北匈奴单于留下一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王昭君出塞也是发生在汉元帝时期。
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 在位26年
汉成帝在位期间两件出名的大事,一个是宠爱赵飞燕,但是赵飞燕自己生不了孩子,也不让别人生孩子,刘骜的儿子都被她搞夭折了。另一个是汉成帝不理朝政,都交给外戚,掌管大权的是大将军王凤,能力一般品德还行。问题是他又提拔了一个侄子叫王莽。汉成帝死的时候又埋下一个祸根,没有儿子即位,只能找一个侄子即位。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在位6年
汉哀帝在位期间都是王莽主持朝政,汉哀帝25岁就死了,关键是他也没有儿子即位。他没有儿子也正常,他不好这个。史称“雅性不好声色”,他即位不久就针对当时靡靡之音盛行下召罢乐府官,反对贵族生活骄奢淫逸,而且他在宫中也没有广设嫔妃,除了皇后就是一个昭仪。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衎 在位5年
汉哀帝于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迎立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即位为帝 。刘衎9岁即位,死的时候14岁,一说被王莽毒死的,这个不一定真。而汉平帝因为与前面的汉元帝、汉成帝都没有儿子,被后世称为“国统三绝”。
汉平帝刘衎
汉孺子刘婴 在位3年
在汉哀帝死活,王莽又立了一个两岁的小孩刘婴即位,这就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三年之后,王莽篡汉,西汉灭亡。王莽到最后也没杀刘婴,但是把他养成了一个傻子,最后死在绿林军手里。
汉孺子刘婴
王莽篡汉后,西汉灭亡。从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到最后一任皇帝汉孺子刘婴,立国210年。
以上就是西汉十二帝,下一期我们再讲东汉十二帝。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read/5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