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顿汽车(澳大利亚为什么闹得这么凶)
从表面看,中澳两国经济互补,隔得又远,好像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但实际上,在更深的一层,澳洲和我们之间一直有两个解不开的问题:经济问题和地缘问题。
只有弄明白了这俩问题,才能明白澳洲的种种操作。
先说经济问题,我们都知道澳大利亚经济和我们深度捆绑。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以及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
2019年,澳大利亚在对外贸易中一共赚了584亿美元,这其中的83.5%,也就是488亿来自中国,可以说我们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金主。
不过,在中澳贸易上,虽然看起来澳洲赚了很多钱,但实际上,这钱赚的一点也不爽。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由于在经济上和我们深度绑定,澳洲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荷兰病。
荷兰病就是一个国家卖资源卖得太爽,导致初级生产部门异常繁荣,而其他行业,尤其是制造业,越来越没落。
俄罗斯、沙特、巴西、委内瑞拉这些资源出口大国多多少少都有荷兰病。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澳大利亚的资源出口量和出口价飙涨,数钱数到手抽筋。
矿业的繁荣带动着澳大利亚很多地区,尤其是西部矿区,经济快速腾飞。
矿业过度繁荣的负作用
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澳大利亚本来人口就不多,采矿的人一直不够用,澳洲矿工现在的年薪,保守说也有人民币六七十万,这么高的人工成本除了采矿,根本没法干别的。
再一个就是澳元升值。澳元汇率是跟着资源价格走的,铁矿、煤炭涨价,澳元就升值。
澳元升值了,澳洲的工业品就失去了出口竞争力,这也加剧了本土制造业的衰落。
澳洲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矿石、农产品,而进口的则是日用品、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
卖的都是原材料,而买的则是各类工业品,很明显,长此以往,澳洲的工业注定没落。
澳洲工业衰退的标志事件是霍顿汽车的倒闭。
霍顿汽车在澳大利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号称澳洲汽车业的国宝。
2017年10月20日,霍顿生产的最后一辆汽车于阿德莱德工厂下线,从此,澳洲汽车业仅有的一根独苗消失于世。
其实从2010年开始,由于人工成本上升,澳洲产的车越来越贵,而澳元不断升值,进口车又越来越便宜,本土产的车一直滞销。
通用、福特、丰田等汽车品牌接连关闭了澳洲的汽车生产线。
卖矿石虽然赚了大钱,但澳洲的制造业也在工资和汇率不断上涨的压力下彻底废了。
可能有人会说,能靠卖矿躺着挣钱,为啥要去挣制造业那点辛苦钱?
卖矿的钱虽然挣得轻松,但有俩很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矿总有挖完的时候。
沙特阿拉伯现在富得流油,90%的收入来自石油出口,但为了在石油挖光前找条活路,沙特阿拉伯搞出了一个沙特2030年愿景,希望能把制造、旅游、物流、金融做起来,实现收入的多元化,以免未来坐吃山空。
澳洲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把未来的发展一直寄托在卖矿上,那国运早晚凉凉。
卖资源的第二个大问题是资源价格波动剧烈。
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是铁矿石和煤炭。
由于中国近20年轰轰烈烈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全球铁矿的一多半被中国消耗掉了,铁矿价格居高不下。
但现在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明显放缓,不管是盖楼还是搞基建,速度都慢了下来,铁矿的需求拐点就在眼前。
另外,全球气候问题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所有国家都在发展新能源,压缩煤炭消耗,煤炭需求量的下降已成定局。
中国经济腾飞带来的这一波“资源繁荣”眼看着就要结束,铁矿和煤炭很难再卖出高价。
发展转型的困境
澳大利亚想继续过好日子,那几乎只剩一条路:搞基建、引进外资与技术,把工业搞起来。
本来对澳洲来说,振兴工业最好的路子是跟我们合作,加入一带一路,借助我们的基建能力、技术以及资本,完成经济的多元化转型。
之前说过,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有俩很鲜明的性格:
一是对亚洲充满疑惧;二是对大哥过度依赖。
中国虽然是澳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澳洲最大的投资来源国却一直是美国。
美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总额是中国的10倍多。以澳洲最大的两个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和力拓为例,美国机构的持股比例分别达到了46%和44%。
澳大利亚资源行业,实际上都由外国投资者拥有。卖资源赚的大量利润也都流向了海外。
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澳大利亚一直以外部干预做借口,各种审查阻挠。
中铝在08年次贷危机时曾有机会拿下澳洲铁矿巨头力拓,但澳洲政府加必和必拓各种搅局,最终收购以失败告终。
这几年,不管是中企要收购澳洲农场,还是投资港口码头,澳方总是会跳出来各种搞事,澳洲对我们投资的防范甚至敌意态度是很明显的。
2020年5月,蓬佩奥访澳时以切断与澳大利亚联系相威胁,阻止澳洲参与一带一路。
两个月后,澳洲政府就在国防战略里透露:美国答应帮澳大利亚建立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
在美国的胡萝卜加大棒之下,澳大利亚被迫站队美国,工业振兴这事也只能交给西方大哥了。
不过大哥自己的制造业都衰落得不行,还给小弟画这么大的饼,这大哥不靠谱。
澳大利亚爱闹别扭的另一个原因是地缘政治问题。
不列颠裔的傲慢与偏见
澳洲大陆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分割点,对任何霸权国家来说,要经略印太,就绕不开这个支点。
澳大利亚曾经就是英国控制东南亚的主要抓手。
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成熟航线是马六甲海峡,而在殖民时期,马六甲海峡北方的中南半岛是法国的势力范围,南岸的印度尼西亚诸岛则属于荷兰,英国手里只有马来半岛和新加坡。
要控制马六甲海峡,单单有马来半岛还不够,还需要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而澳大利亚幅员辽阔,且刚好顶在了印尼诸岛的后腰上。
握住了澳大利亚,就能力保马六甲不失,而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控制了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
二战之后,美国一门心思的围堵苏联,地处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在战略上备受冷落,一度被边缘化。
但近几年,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西方与我们的国力差距逐步缩小,有人又开始拉帮结派的围堵我们了。
2012年初,奥巴马政府正式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视线转向亚太。
2017年,川普搞出了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印太地区成了美国的大棋盘。
在美国重回印太之后,作为一个印太国家的澳大利亚一下就支棱起来了,开开心心地当上了棋子。
2012年,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出的第一年,美军分批进驻澳大利亚达尔文。
加上美国在新加坡樟宜港以及菲律宾的驻军,美军在南海形成了一个互为犄角的稳固布局。
除了配合大哥的印太战略,澳洲在针对我们这事上还有自己的小算盘。
澳洲是个中等强国,所谓中等强国就是有机会成为头等强国的国家。
在澳大利亚的大国梦里,毗邻澳洲的东南亚与南太平洋诸岛是它的势力范围。
但这片澳洲梦中的后花园,在历史上却一直和我们联系紧密。
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之前,中国靠朝贡体系维持着亚洲的秩序,明朝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朝贡关系就已经固定了。
据统计,明朝来华朝贡的国家超过100个,主要包括:朝鲜、琉球、安南、暹罗、占城、日本、爪哇、真腊、满剌加和苏门答腊等等。
这些国家有相当部分是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
虽然后来因为西方列强的武力扩张,加上日本侵吞了朝鲜和台湾,东亚朝贡体系全面瓦解,但从历史上看,东南亚和中国的关系更近。
近几年,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加大了在东南亚与南太平洋的投资,看着我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澳大利亚心里很不是滋味。
借美国之手,将我们排挤出东南亚,这正是澳洲心里的小算盘。
在澳洲不友善这事上,还有一个原因必须要提一下。
澳大利亚是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工党和自由党是澳洲两大政党,两党长期轮流执政。
在西方国家,政党的政治倾向对外交政策走向影响很大。
从传统上看,澳大利亚工党更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而与之相反,自由党则更加保守,对美国依赖也更深。
澳大利亚工党一直是推动对华接触的主要力量。
1951 年,澳大利亚工党议员代表团访华,成为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澳政治团体。
1972 年12月,惠特拉姆工党政府执政时期,澳大利亚与我们正式建交。
其后,霍克、基廷、陆克文、吉拉德几届工党政府执政时,澳中关系都很稳定。
从2013年9月开始,工党一直是在野党,先是阿博特政府,再到特恩布尔和现任的莫里森,自由党已经干了8个年头了。
虽然指望政党轮换来改善两国关系不切实际,但相对来说,如果工党能上,局面必定会好看一些。
之前说过,在澳洲两千多万的人口里,不列颠裔占了70%。
因为从17世纪到现在,不列颠裔一直称霸全球,所以在很多澳洲人心里,他们对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还满是傲慢与偏见。
这是一张桥水基金制作的大国兴衰周期图。
从公元600年至今,全球大国不停地兴衰轮转,图中的红线是中国。
可以看到,除了14世纪的蒙古帝国、17世纪至今的荷兰、大英帝国和美国之外,在这过去整整1400百年里,有一多半的时间,中国的国力都是全球第一,论起祖上,我们实在比他们阔的多。
在这张图的后半段,这条在19世纪迅速崛起的蓝线是美国,蓝线曾经一骑绝尘,现在却开始掉头向下。
而红线则终于结束了近两百年的颓势,开始笔直地上升,红线蓝线快速接近。
在有生之年,是不列颠裔继续领先全球,还是我们完成伟大复兴,这可能是最大的一个看点。
当红线超过蓝线的那一天,不列颠裔的傲慢与偏见自然就消失了,澳大利亚那时可能也就消停了。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auto/2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