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汽车知识

电马新能源汽车(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要说今年下半年的新能源市场,可真是有不少好戏看。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除了社长前几天聊过的小鹏P5之外,不少新势力的旗舰车型都基本定档年内。

像蔚来ET7、极氪001和零跑C11都已经确定了交付日期,智己L7最晚也会在明年一季度交付。

传统车企这边也推出了宝马i4、奔驰EQA/EQB和大众ID.3来应战,希望靠着品牌影响力,占据旗舰车型和代步车型之间的生态位。

总的来说,一场血雨腥风是免不了了。

而下半年已经定档的还有一台特别车型,就是不少小伙伴关注的福特Mustang Mach-E。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说它特别,一是因为玩了一百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就直接给它挂上了属于Mustang的“马标”,还沿用了1969年初代Mustang Mach 1的速度符号!

这波操作,属实把精神传承玩得明明白白。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另一个原因,是福特和其他传统车企有些不同,是在主动拥抱新时代的变化。

社长最近去重庆试驾这台车的时候,就有着很明显的感觉。

那么,福特Mustang Mach-E开起来的感觉怎么样?能适应这个新时代吗?

在血雨腥风的下半年,它到底能不能拿到热销新能源车的入场券?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01. 电马的运动基因

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吧。社长这次的试驾地点叫重庆巅峰乐园,位置在重庆的“深山老林”里。

从市区驱车过去要两个多小时,最后还要跑个九道拐、也就是九个掉头弯才能到。

巅峰、山路、远离市区,懂行的小伙伴就能猜到个七七八八:肯定是赛道无疑了。

这里的F3标准赛道全长2.1公里,大直道长度330米,共有17个弯道,其中有2个是看不到出弯点的盲弯。由于在深山里,还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我们早晨刚到的时候还有一层薄薄的晨雾,昨晚的大雨也尚有余威,时不时会落几滴毛毛细雨。但下午又彻底转晴,干燥的地面可以尽情放开了跑。

但这条赛道最可怕的并不是盲弯和天气,而是高达20米、差不多有6层楼高的落差!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要知道,被称为“汽车性能试金石”的纽北,全长20.81公里,落差才有300多米。

这种过山车一样失重和超重的感觉,在下坡时会放大加速能力,而在上坡的时候会让手臂变得更重,对于弯道控车也需要更加细腻。

考虑到并不算宽的急弯和不大的缓冲区,感官上的刺激程度,甚至不亚于在模拟器上跑一圈纽博格林北环。

这条“小纽北”,也成了福特检验Mustang Mach-E驾驶性能的“试金石”。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可能考虑到赛道安全问题,这次只能试到0-100km/h加速7秒的后驱版车型。3.65秒的GT版仅能试乘,有些遗憾。

但这并不影响它能在赛道里跑得很快。

据说福特“电马”在研发阶段用上了专业级的赛道模拟器,针对世界各地的数字赛道来进行底盘部分的调校,因此能让悬架尽可能地发挥轮胎的抓地力。

从实际驾驶的感官来说,在迅速通过高低起伏的路面时,减振器/弹簧的压缩阻尼和回弹阻尼都恰到好处。不会轻易让减振器触底,更不会轻易把车抛向空中。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简单来说,就是轮胎不容易离地,也就会跑得更快。

回P房的路上有一段类似石子路的颠簸路段,目的是提醒驾驶员减速。在这里的感觉是悬架很有韧性,并不是那种刻意调出运动感的傻硬。

其实原本的福特“油马”更像是一台大马力GT车型的定位,重在长途驾驶时的舒适和惬意。这台后驱版的“电马”,也有这样的感觉。

就比如电马的座椅采用了双层的发泡材料,外层比较硬,能提供很好的包裹性;而内侧偏软的材料又很贴合身体,兼顾舒适。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即使在赛道里推到极限,也会觉得座椅能把人牢牢地锁在车里。

再比如电马的加速踏板调校,并不像某些新能源车一样“直给”。它的感觉相对舒缓,不管是给电还是动能回收都并不突兀。

至于转向手感,就更是Mustang的强项了。方向盘的角度和转向的响应基本持线性关系,力度的回馈也基本和转向的强度达成一致,指哪打哪。

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电马还给了个特别真实的模拟声浪。低速的时候有点像油马GT咕噜咕噜煮水的声音,跑起来又会很浑厚。

而且它和时速的匹配度很高,即使没有模拟变速箱换挡后的状态,燃油车的死忠粉们也不会觉得违和。

配合肌肉感十足的机盖,还真有点肌肉车内味儿了。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但如果觉得燃油车的感觉太吵,从不羁模式(电马的运动模式)切换到细语模式(电马的经济模式),就能回归电动车的静谧。

总结下来,电马依然继承了“马标”的运动基因,也营造出了还不错的驾驶氛围。

02. 拥抱变化的福特

其实这次社长试到的车并不是量产车,而是一台无限接近量产车的工程试制车。

用工程试制车给大家试驾的做法,在新势力里已经比较常见了。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车企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想在上市之前让大家先了解一下车型,从而对车型整体的表现有一个心理预期;二是能向媒体和用户征求一些意见,从而调整最终的产品。

最早的理想、最近的极氪等等,其实都是这么操作的。

这背后,意味着已经有一部分车企开始从“我卖什么,你买什么”的工程思维,向“你要什么,我卖什么”的用户思维转变。

单纯的工程思维,已经不足以应对多元化的新能源车市场了。

针对中国市场单独成立电动车事业部的福特,也刚好处于这种转变的过程中。

所以我们会看到,传统车企往往不太重视的几个重点——像是车机和辅助驾驶,福特都在尝试找出工程思维和用户思维之间的平衡点。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最突出的,就是车机大屏上这个被称为魔术旋钮的设定。

其实在不少工程师眼里,能够有实体按键、尤其是空调温度调节旋钮的新车,一如数码圈中“极为先进的 3.5mm 耳机插孔”,都配得上一个大大的好评。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社长身边就有个有些强迫症的小伙伴,每次上车都要随着室温的变化一点一点调节空调的温度,不调到分毫不差决不罢休。

但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讲,别说圆形的旋钮了,就算是把体积更小的按键放在大屏旁边,也会由于不太对称,显得非常违和。就比如下面这种设计: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所以福特的工程师们想了个办法——

如果把旋钮内嵌到中控屏上,就像微软 Surface Studio 2上饱受好评的绘图旋钮那样,再把旋钮做成中空的样式、隔离出来一个新的按键,是不是就完美实现工程师想要的旋钮了?

目前,这个旋钮的作用还仅仅是调节音量,未来应该会通过OTA来解锁更多的玩法。

电马的车机菜单也是非常详细,放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只不过这个UI的第一级菜单逻辑不是很好,操作起来有些难度。社长光是找音响设定就找了好久,熟悉之后才发现需要按一下右上角的小电马,才能调出菜单。

希望后续能通过用户反馈,做出一些界面上的改进吧。

至于智能驾驶系统方面,也能看出福特正在从工程思维向用户思维方向靠拢。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就比如它的自动泊车功能,需要在泊车时一直按住泊车的Park键。松手后,车辆会立刻停止泊车。

这样的设计,有点像是著名的“荷式开门法”:主驾驶侧下车的时候要用右手拉门把手,用扭身的动作强制车主观察后方来车。

由于泊车的Park键在中控台的位置比较靠后,所以想要舒服地按住,下意识地就会把手肘向后伸,侧身观察路况也变得理所应当。有一点点像下面这样: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社长特意多试了几次,这个自动泊车能识别比较高的马路牙子(高度约15cm),能在停得正的同时,还贴边贴得比较近。

从硬件来看,1个前视170万像素摄像头、4个侧视100万像素摄像头、12个超声波传感器、5个毫米波雷达的配置比较丰富,也对泊车的准确性提供了一定帮助。

至于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这部分社长仅进行了试乘。只能说在我们试到的阳光晴朗的高速路段表现不错,车辆能够一直居中、转向也比较柔和。

另一项能看到用户思维的,是电马APP中的路径规划。

之前,这种带充电次数、充电时间和充电地点的规划,一般只有在蔚来、小鹏这种新势力车企的APP中才会出现。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不过“电马同学”的语音识别功能不够智能,只能实现像空调、导航、开后备厢这样的基础操作,“打开车窗70%”这种精细控制还不太行,属于“有”到“好用”之间的级别。

整体来说,尽管福特在智能化方面还不够完美,但和第一梯队之间的差距并不算大,日常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值得一个好评。

03. 竞争对手不是特斯拉

虽然从出生伊始,电马作为一台美国品牌的纯电动车,就天生背负着挑战特斯拉的使命。但社长倒是觉得,电马和特斯拉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关系。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这是因为在新能源行业发展迅猛的当下,电马的车主并不是那些特斯拉的潜在车主,而是那些坚决不买特斯拉,但又想尝鲜一台新能源车的人们。

(其实在做出比较的那一刻,就说明特斯拉已经是车生赢家了)

这么说虽然有些拗口,但其实从北美地区的销量上就能看出来。

去年下半年才开始交付的特斯拉在半年时间里总共售出71344台,而今年1-6月的销量数据是76428台,几乎没受电马12975台销量的影响。

从车型上来看,电马的模拟声浪和Mustang的历史传承,也和特斯拉那种科技新锐的调调有比较大的不同,因此我反而觉得两者的车主也不太像是一路人。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电马想要争取的是那些因为做工质量、因为品牌理念、因为营销策略等种种原因先pass掉特斯拉的用户,再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击败其他的对手。

毕竟像座椅&扶手等位置的人体工学设计、声场特调过的B&O音响、尤其是关注细节的驾控感受等方面,往往是其他品牌需要花大功夫去做,但福特却手到擒来的。

再加上个性的马标和肌肉感明显的外观,电马应该能收获一部分新能源车主的青睐。

04. 写在最后

在即将上市之际,社长也在现场和福特的小伙伴们聊了聊电马下一步想怎么做。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他们给出的回应是:既然电马也挂着马标,同样代表着Mustang一直以来的驾驶乐趣,那下一步一定要让更多的用户,尤其是车主朋友感受到电马的激情。

找一条更大的赛道撒欢肯定是免不了的,而且必须要带着车主一起玩。

后续也有可能会像“世界上最刺激的运动,就是红牛赞助的运动”一样,带着用户一起体验探险活动和极限运动,专属的车主club也正在酝酿中。

这种玩法其实还挺福特的,也给今年下半年神仙打架的新能源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玩了100年内燃机的福特,第一次造电动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电马能不能从中突出重围、取得一个还不错的销量,社长现在还无法预测。

但我们能看到的是,福特就像一颗长了数百圈年轮的参天大树,而电马正是从旁边长出的一枝新叶,在阳光和土地的滋养下准备生根发芽。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auto/3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