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王霸气专属句子(敲)
噫吁兮,煌煌①洛南。法天象地,形若玉佩②。银汉倾泻,辉耀云燕③之巅;奎星闪烁,光照卧牛之穴④。北枕秦岭,南凭地肺⑤,内嵌金盆氤氲⑥;东趋函谷⑦,西出蓝关⑧,四塞奇峰崔嵬。泱泱乎,良田沃土,松柏饰其葱郁;巍巍乎,披山带河,紫霭焕其菁英⑨。
伟哉洛南,古称华阳⑩,先圣范绩,肇端辉煌。始祖轩辕⑾,巡行洛汭⑿,凤凰衔匣,功德永恒;大圣仓颉⒀,造字阳虚,天为雨粟,史册彪炳。巍巍大禹,导水熊耳⒁,神龟负书⒂,缔造洪范九畴⒃;昊昊李耳⒄,炼丹红崖,参悟天地,方成德经道经⒅。结庐云蒙,鬼谷子(19)著书授徒;悬壶济世,韦善俊(20)世尊药王;上马杀贼,下马草檄,王警略(21)驰骋沙场;不为名来,岂为利往,孙碧云(22)静卧白云。悠悠乎,五千年沧桑,英才辈出,昭人杰地灵之弥远;荡荡乎,三百里地域,鸾凤齐鸣,颂物华天宝之独钟。
奇哉洛南,森罗万象。莽岭耸崎,跃天马于广袤,分秦雄楚秀(23)以为屏;龙潭洛水,类玉液(24)之染绿,献瓜果米粮于其中。洛神蔽月,文出子建(25);山空日暮,语见霞客(26)。似雾似烟,三河交汇拜桃冢(27);如屏如画,四山拱手朝书堂(28)。玉虚洞(29)中,钟乳悬垂;禹王阁(30)前,竹影摇清。华严古寺(31),暮鼓沉沉诵经卷;河口遗址(32),洞穴森森贮渔猎。更堪羡兮,栖霞古柏(33),墨染黑潭(34),山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采不尽云聚云散;实堪夸兮,珍稀大鲵(35),砂锅豆腐,香喷喷兮扑鼻,颤悠悠兮生津,馋不够早霞晚霞。且休住,看瓜果飘香,点缀山乡;书画溢芳,皴染小楼。嘻,端的白云生处,风送玉笛,照影桃花,参差十万人家。
壮哉洛南,丽景在望。百年沧桑,慨当以慷。举义旗(36),横目怒对强梁;赴国难(37),挥戈直指太行。喜今朝地覆天翻,开新宇惠风和畅。振区域特色,古今文明辉映;谋发展大略,综合实力逞强。铸其魂鼓其韵,二十八字(38)琅琅;壮其貌美其颜,十里长堤苍苍(39);仓圣祠(40)揽古,岭如屏,松有涛,继前贤之遗泽(41)永昌;云燕楼读月,云起波,风鼓翼,休辜负此气象恢弘(42)。仆乃寒士,情切思乡。怀抱不可空置,牵挂岂能无托。聊书一赋,承前继往。
辛卯年仲春于钓月楼书斋
【简释】:
①煌 煌:辉煌、明亮之意。
②玉 佩:玉佩,用玉石制成的装饰品,古时多系在衣带上。洛南地域形若灵龟西行朝圣,又如玉佩,故云。
③云 燕:县城西南角有一山曰馒头山,古人又名壮头山。2005年山巅建起五层云燕楼、仓圣祠诸多景观,夜晚灯火辉煌,为游览休闲佳地。
④卧牛之穴:据阴阳五行学说,洛南县城四围丘陵怀抱,中有武里水穿越,形为卧牛饮水,属风水宝地。
⑤地 肺:即蟒岭,古称地肺山,又名中干山,亦为洛南县和商州区、丹凤县的分界岭。
⑥金盆氤氲:金盆,《太平御览》载:“洛水出熊耳山,雒之为言绎也绎其耀也”。译成今文则是:洛水从熊耳山奔涌而出后,万山包裹的盆地才显露出来。可见,大禹导洛前,洛南实为一内海;氤氲,形容云气升腾。
⑦函 谷:既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县。曾是守卫关中的重要关口,历史上发生的重要战事达十三次,现仅存古道和烽火台遗址。
⑧蓝 关:位于秦岭,为古代东南通往长安的一大关口,唐时韩愈曾有“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
⑨紫霭焕其菁英:紫霭,紫色的云雾;焕,光明,焕发;菁英,精华。
⑩华 阳:县域位于华山之阳,周时武王、成王有归马于华山之阳之说,故称华阳地。秦设华阳县,西晋置拒阳县,隋易名洛南县,县城始由武谷川(古城)迁移今址。
(11)轩 辕:姓公孙,因生长于姬水,改姓姬,名轩辕,号有熊,因崇尚土色,故称黄帝。与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12)洛 汭:洛汭,即洛水。《河图玉版》曰:“帝临于洛汭之水”。《黄帝录》云,“黄帝坐于元扈之阁,凤衔图至帝前,黄金为匣”。内记黄帝巡视各地行踪。黄帝因图而将天下分为雍、梁、冀等九州。洛南古为雍州之地。元扈,即元扈山,位于保安眉底
⒀仓 颉:《书断》云:“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传说仓颉为黄帝史官,随帝南巡登洛南阳虚山,在其上共造二十八字,刻于该山石室。书成后天为雨粟,龙藏鬼哭,恐泄天地之秘,后人书之故也。
⒁导水熊耳:《书经·禹贡》云:“导洛自熊耳”;《陕西通志》载:“禹贡所云导洛者,实(洛南)县东之熊耳也。商州亦有熊耳山,人多误指”。熊耳山,位于洛南灵口乡境内,该乡有一处曰塞子口,相传即为大禹导洛处。
⒂神龟负书:《易·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孔安国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即所谓的“洛书”。据《地理志记》和《陕西省通志》载:“洛水出书在洛南县洛水中”,“大圣山在洛南县东,洛水经其下,古神龟负图授禹于此”。传说,出书处在灵口乡洛河北岸的灵泉,泉水喷涌,声如鼓鸣,是以有“灵泉瀑鼓”之说,惜现已不存。
⒃洪范九畴:指大禹根据洛书,反复琢磨,依次划分天下为九州,并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谓之洪范九畴。
(17)昊昊李耳:昊昊,广大无边之象。李耳,道教神话人物。姓李名耳,字伯阳,生于周时,出生时眉发皆白,故号老子。传说老子出函谷关西行时经过洛南红崖山,并在此炼丹,参悟天地运行规律,后骑牛至楼观台,方有《道德经》问世。
(18) 德经道经:老子《道德经》分为德经和道经。
(19)鬼谷子:战国楚人,姓王名禅。道教神话人物,传说曾隐居云蒙山授徒,弟子百余人,惟张仪、苏秦不慕神仙,好纵横之术,学成而去。
(20)韦善俊:陕西京兆(今长安)人。唐时著名医学家,官拜太医,后徙居洛南,疗疾治病,民间谓之南药王,死后葬药子岭。
(21)王警略:祖籍蒲城。洛南石门庵沟人。姓王名辩,字警略。隋文帝时以战功升任大都督,后战死于疆场。
(22)孙碧云:明代真人,于云蒙山结庐修行,道行甚高。明成祖曾有诗赠之曰:大哉真仙,无极自然。咸三为一,玄而又玄。并下诏接见,赐以袍笏。死葬山下陈太后沟。
(23)秦雄楚秀:蟒岭山南为长江流域,属南方,古为楚地,民风细腻,以纤丽见长;山北为黄河流域,古为秦地,民风剽悍,以雄壮著称,故有此说。
(24)玉 液:河水清澈,像玉汁一样。
(25)子 建:三国时魏人,曹操第三子,名植,字子建。途经洛水著有名篇《洛神赋》,“洛神蔽月,足往神留”既出自该文。
(26)霞 客:姓徐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旅行家、游记散文作家。其《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古今纪游第一”。 “山空日暮,回曲开合”乃写于途经洛南之时。
(27)三河交汇拜桃冢:桃冢位于尖角,洛河、石门河、麻坪河交汇于此。
(28)书 堂:即书堂山,又名云蒙山,系洛南第一大名山,遥与华山相望。旧时山上庙宇林立,古松夹道,曾为游览胜地。
(29)玉虚洞:坐落于石门花庙乡罗家沟,发现于明代万历十三年,其上古有大悲寺一座。洞内景致天造地设,钟乳奇幻迷离。
(30)禹王阁:为纪念大禹导洛功绩,过去洛河沿岸每十里曾建有一大禹庙。现仅存尖角的禹王阁。虽庙残楼圯,但其古色古香,山明水秀,仍不失一好所在。
(31)华严古寺:位于巡检三元乡秦岭脚下,建筑年代不可考,重修于明代。佛教兴盛时,为洛南众寺之宗,下辖八寺。
(32)河口遗址:位于巡检梁头塬关帝庙村河口,属新石器时期早期人类遗址,曾出土大量石球、石杵等文物。
(33)栖霞古柏:位于灵口页山河乡庵岭村,现存栖霞观一座。观后古柏,躯干挺拔,浓荫遮天,其胸径尚比黄帝陵一号柏粗0.75米。
(34)墨染黑潭:黑潭位于眉底阳虚山下,洛水激荡而成,其水墨绿,传说仓颉造字时曾洗笔于此。
(35)珍稀大鲵:俗称娃娃鱼,两栖动物,其肉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周身皆可入药,被国家列为二类保护动物。
(36)举义旗:辛亥革命之际,黄宪之由西安返回洛南,和“哥老会”首领杨光杰组织五百余人起义,结束了清朝政府在洛南的统治;民国年间,洛南民众刘实通、岳新明等组织“红枪会”,打土匪、除恶霸、抗捐税,后遭官军杀害。
(37)赴国难:抗日战争期间,罗锦文等志士在山西抗日前线为国捐躯。
(38)二十八字:仓颉在阳虚山下共造二十八字,景刻于元扈山石壁。后遭焚毁,字迹模糊。近年洛南复将二十八字刻于馒头山巨石之上,由洛南书法家石冬鳌照迹书丹。
(39)苍 苍:深绿色。新世纪伊始,洛南县城从西到东沿县河建起十里绿色长廊,两岸柳树绽翠,亭台倒映,碧水涟漪,夜晚则灯火辉煌。
(40)仓圣祠:为纪念仓颉造字的丰功,清代县城东街曾建有气势宏伟的仓圣祠,内供“仓圣之神位”。新中国成立后被机关占用,现已残损,盛况难再。近年县政府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出巨资,复在馒头山另建仓圣祠,其祠居高临下,曲径环绕,已成为群众休闲吊古的场所。
(41)遗 泽:遗,留下;泽,恩惠、恩泽。留下恩惠,使人受益。
(42)恢 弘:宽阔、广大。
作者简介
王盛华,本名李重华,笔名梦之。著名作家、评论家、书法家、文化学者。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国学机构联席会议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艺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常务副主席、长安大学客座教授、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授、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客座教授、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陕西省孔子学会顾问等。曾任《西部艺术报》总编、陕西省文联组联部主任。出版《梦中家园》等著作20余部,获全国奖37次。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17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