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网(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也是世界闻名的“亚洲天池”,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横卧在河南、湖北交界处。
蓄水近50年来,丹江口水库在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13年,大坝加高工程通过验收,水面增加到150万亩,总库容达到319.5亿m³,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2021年,库区和“一江两湖七河”同步实施“国家级禁渔”,渔业资源终于迎来了十年修复期。
丹江口水库是一个天然的“淡水鱼仓库”,出产的鱼类肉质好,味道鲜,在国内市场备受欢迎。库区盛产四大家鱼、鲤鱼、鳜鱼、黄颡鱼等十多种水产,鱤鱼和翘嘴鲌是其中的佼佼者,均通过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丹江口水库为啥有这么多鱼?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鱼类资源极为丰富。根据中科院的调查,库区中生活着77种鱼类,其中具备经济价值的有40种。丹江口市享有“中国水都”之称,该市的渔业资源在十堰全市占比达90%以上,原因就是得到了丹江口水库的“资源加持”。
国内专家曾做过调查,发现丹江口水质的饵料基础较好,每亩水面每年能生产20公斤的鲢鳙,渔业生产力较高。据此计算,大坝加高后全库每年可以产出3000万公斤的鲢鳙!从禁渔前的捕捞和销售状况来看,库区也确实能达到年产数千万公斤鲜鱼的成绩。
那么,丹江口水库为啥有这么多鱼呢?这其中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从高空俯瞰,丹江口库区和三峡水库类似,库岸线形态蜿蜒曲折,库汊库湾众多,自然环境优越。库区湿地面积广阔,水生环境复杂,为鱼类的生长、栖息、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再加上蓄水量大、水质好(常年稳定在II类水质标准),鱼儿到了这里就如同到了天堂一样,可以“放开了”生长。
2,渔业开发的结果。从80年代至2014年,丹江口水库是一个生产型水库,渔业养殖和捕捞是当地渔民谋生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渔民投放了不少鱼苗,还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入了外来鱼种,大力发展渔业经济。这使得库区的渔业产量从此前的200吨飙升至2010年的30000吨,效益极为显著。
3,增殖放流的助力。增殖放流是维系库区渔业发展、恢复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2017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建成了国内放流规模最大、放流鱼种最多的放流站——丹江口水库增殖放流站。2021年,库区放流量首次达到325万尾的设计规模;建站以来5年内,累计放流8次,放流总量达到了580万尾。
值得一提的是,当鱼苗的繁殖产能达标后,中线水源公司每年的放流量将稳定保持在325万尾,规格4~15公分,鱼种包含青草鲢鳙等13种,这些活动将进一步充盈“鱼库”的储量。
丹江口水库最大的鱼有多大?
丹江口水库是因截流丹江和汉江而形成的水库,库区可以分成两部分:湖北省境内的叫汉江库区,河南省境内的叫丹江库区。
要想知道两大库区最大的鱼有多大,我们需要先知道库区中究竟有哪些“大型”鱼类,以及优势主和常见种都有哪些。
2017年8月,中科院水生所在湖区进行过一项资源调查,利用刺网类、笼壶类、敷网类、饵钩类等多种渔具对湖中的鱼种进行实地“摸底”。最终的结果是:研究者共在库区采集了781.75公斤渔获,生物量占比最大的是鲢鱼,高达29.8%;蒙古鲌占20.18%;排在第三的是鳙鱼,占比为13.62%。
在库区70多种鱼类中,“巨鱼”的候选鱼种有很多,青草鲢鳙均能达到“米级”,肉食性的鳡鱼、翘嘴鲌也能达到这一等级。至于其他鱼种,比如蛇鮈、黄颡鱼、鳜鱼、团头鲂、鲫鱼等,即便鱼龄再高也难以触及“巨鱼”的门槛。
以鳜鱼为例。2018年时渔民曾从丹江口库区捕捞上一条体长超过0.5米、体重达6斤的鳜鱼,渔场的工作人员表示“30年来第一次见”。即便如此,半米左右的规格和真正的“鱼王”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先来看四大家鱼。前面已提到,库区中的优势物种包含鲢鱼和鳙鱼,这其实是人为“定向放流”的结果。鲢鳙具有滤食习性,能改善水质、净化水体,因此备受放流者青睐。正因如此,鲢鳙作为大鱼被发现的几率也更大,而且从国内外的捕获实例来看,鲢鳙确实有成为“巨鱼”的潜质。
据维基百科记载,鲢鱼的最大个体能长到1.4米,最大体重100斤左右。鳙鱼的体型则更加强壮。2021年8月,美国一男子捕获一条重114斤的巨鳙,鱼腰粗大滚圆,比成年人的胸围还要粗;2020年,湖南某水库在开渔季也捕到一条超过百斤的鳙鱼。
相比之下,青鱼和草鱼的体型则更苗条,最大能长到1~2米。例如金牛湖就曾出水过一条“青鱼王”,体长达到了1.76米,重200多斤。至于草鱼,我们来看维基百科的描述:草鱼最大体长可达2米,最大体重为90斤(这两个规格数据仅供参考)。
再来看丹江口水库的两大招牌:翘嘴红鲌和鳡鱼。翘嘴红鲌的体长也能达到1米多,但是体重很轻,20~30斤就已经算是巨物了。最后的鳡鱼,可以说是最有实力成为丹江口水库“鱼王”的角色了,湖区渔民曾多次捕获1米多长、80多斤的巨鳡。
鳡鱼被称为“水中老虎”,在长江流域广泛分布,是水下的顶级捕食者。此鱼性情凶猛,在发现猎物后会快速追击,咬断鱼身并吞食。2019年10月,丹江口库区有一条重100斤、长1.68米的鳡鱼被捕获,围观网友称其是丹江口的“鳡鱼之王”。最终,这条鳡鱼被制作成了标本,业内人士也表示:这条鱼是湖北省最大的鳡鱼标本。
总之,丹江口水库和三峡水库一样,肯定都存在着不少的大型鱼类。2021~2031年,丹江口水库进入十年禁渔期,相信9年后库区里的鱼儿还能长得更大,恢复得更好。
丹江口水库的隐患
为充分利用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湖北、河南的沿岸地区先后进行了三次渔业资源开发:从最初的天然捕捞到中期的网箱养殖,再到目前的增殖放流、全面禁渔,水库终于走上了一条“以鱼养水”的生态之路。
然而,渔民们过去的引种行为已经埋下生态隐患,引入的外来物种中不乏性情凶猛的猎食者,其自然繁殖和种群建立状况需要密切关注。
第一类外来物种,是从国内其他地区引入的经济鱼类。1997~2000年,全国曾掀起一阵移植银鱼的水产热潮,太湖成了全国著名的银鱼引种地,湖中的短吻新银鱼被广泛移植到滇池、三峡水库等大水面湖库,丹江口水库也在引种之列。
2005年,丹江口库区的银鱼达到历史最高产量,经济效益显著,但银鱼有吞食鱼卵的习性,当库区土生土长的原生鱼构成了一定威胁。后来在2017年,库区又发现了外来物种颌针鱼,和银鱼形成了捕食和竞争关系,导致银鱼产量迅速下降。后来居上的颌针鱼是否会对库区生态产生新的影响?这还需要继续观察。
第二类是从国外引入的物种,比如大口黑鲈和匙吻鲟。大口黑鲈又名加州鲈,原产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如今成了华南地区的当红养殖品种,分布范围有北扩的趋势。虽然大口黑鲈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但是生长速度快,食性贪婪,会对滤食、草食以及杂食性鱼类构成严重威胁。
至于匙吻鲟,其威胁则要小很多,滤食习性反而有利于改善水质。当然,外来物种对本土生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扩散寄生虫、病原菌),表面上“人畜无害”的匙吻鲟也不能随意放生、放流,否则对食物链、生态结构的微小影响就可能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1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