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风范

鲢鱼效应(孩子竞争意识薄弱)

01 孩子总是不在乎成绩,究竟为什么?

这两天考试成绩发下来,爸爸发现贝贝的数学成绩比平时表现差一些,问贝贝怎么回事。贝贝想了想说:"不知道。"然后又专心玩起平板了。

爸爸很惊讶,他记得自己小时候,考好了特别高兴,考砸了特别难过。

怎么贝贝就好像这成绩跟她没什么关系似的呢?

爸爸转天上班跟同事说起这事,同事说,我家孩子也这样,考高点或考低点都没所谓,该干嘛还干嘛,一点都不影响。

爸爸心想,难道现在孩子都这么佛系了?

这样可不行呀,没有竞争意识,没有荣誉感,未来怎么办?

类似情况在孩子身上很普遍,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生下来就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大多数家庭都可以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

家长的教育观也多是鼓励、宽容,孩子也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感觉不出来,成绩的好坏对她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孩子眼中的岁月静好,都是家长一点一滴的奋斗换来的。

经历过求学、求职、考核、绩效的家长知道,当今社会的竞争比以往要残酷得多。

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始终感到压力,进而保持旺盛的斗志面对前路的一次次挑战。

激发孩子的行为,在心理学中叫"鲶鱼效应"。

02 什么是鲶鱼效应?

传说挪威人非常爱吃鱼,特别是活沙丁鱼,但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回到码头已经窒息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如果能让鱼活着抵港,卖价就会高好几倍。

后来大家发现有位渔民带回来的沙丁鱼总是活的,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原因是他在鱼槽中多放了一条鲶鱼。

原来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装入鱼槽后,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躲避捕食,如此一来,沙丁鱼便能活着回到港口,后世称此为“鲶鱼效应”。

只要合理引入竞争,就可以激发生物潜能。

培养孩子参与竞争,学会竞争,可以促进孩子快速成长。

竞争就像火箭加速器,不断推动孩子冲向更高的目标,取得更大的成绩。

03 首相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一个小镇里,正有一个小女孩在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

她的父亲经常向她灌输一个观点:无论做什么事都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而且女孩的父亲也从不允许她说"我不能""太难了"之类的话。

从小受到这种"残酷教育",培养了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在女孩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她都能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而且事事必争一流。

女孩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在音乐、演讲、体育以及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

女孩所在学校的校长曾这样评价她:"她无疑是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这位女孩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比保持竞争力和激情,更能让一个人走向成功。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世间万物都要面对生存的竞争,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优良的胜出,落后的淘汰。

国家有国家的竞争,企业有企业的竞争,个人有个人的竞争。

生活在竞争激烈的年代,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既然竞争无处不在,那就加强竞争意识,主动迎接挑战。

04 三个方法教激发孩子竞争潜能

(1)培养正确的竞争观念

只有公平的竞争才有意义,当厌恶、嫉妒、憎恨在内心弥漫时,竞争只会让孩子迷失自己。

会更多的把心思放在诋毁别人、拖慢别人方面,结果就是双输,忘记了竞争的目的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尤其是强大的对手,诋毁是不会产生任何作用的,对手之所以强大,不仅仅是能力强大,其思想也一定是坚强无比的。

当你开始使用不齿的手段时,其实就已经输了,只有不能在正面战场击败对手时,才会去想旁门左道的办法。

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竞争结果,成功或失败,都是有原因的。

不能因为失败就自暴自弃,不能因为成功就沾沾自喜。

不管什么结果,都要总结经验教训,一次次完善自己。

记住,人终其一生只有一个对手,那就是自己。

(2)创造竞争的生活环境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父母的倾尽全力培养下,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普遍优越。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

家长不能要求孩子一直在家庭的宽松环境成长,到了社会突然就变得英勇善战。

要从小创造竞争环境,让孩子尽量多接触社会大环境。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家长给孩子选择绘本、课外书时有意选择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让孩子懂得除了和风细雨,还有赤日炎炎。

借助出去玩的机会,让孩子做一些竞技合作游戏,学会在游戏中感悟。

千人千面,见的人多了,孩子自然就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

(3)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无限的潜能。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是在智商,而是对世界的认知。

当孩子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明白努力的意义是什么,孩子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潜能被打开,孩子可以长时间专注投入一件事而不觉疲惫。

每个孩子潜能不同,家长不要过于控制,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好的。

让孩子在自己喜爱的领域努力向上,家长引导陪伴才是最好的安排。

更多精彩好文:

你不得不知:将“曝光效应”用于学习,竟然有效帮助造就高分学霸

为什么学霸总觉得自己没考好,学渣却相反?他们都陷入了达克效应

她被誉为"数学梅超风",说要考满分,就真的做到了,在于3个方法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1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