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风范

碳素(韩国)

■ 韩文标识意为“碳捕获感谢土地农场运动”

周日的京畿道果川市清溪山,一波又一波韩国登山客背着包扶着登山杖,从不同入口进山,准备感受城市里难觅的自然氛围。同时也有一些市民穿着胶鞋旧衣,走进清溪山脚下的周末农场,准备这里挥洒汗水,亲近土地与自然。

“感谢土地农场”( 韩语为땅스농장,英文名称TTHANKS FARM)是这一片周末农场里与众不同的存在。一眼望去,这里没有别家农场常见的黑色塑料覆盖地膜,而是从稻草秆或者干燥杂草覆盖在作物间隙。同样是分成一块块耕种菜畦,这里野草和菜花一起自由生长,连来采花授粉的蜜蜂和蝴蝶都比别家农场显得多。

这些表象差别,源自感谢土地农场坚持碳素农业耕种方法。碳素农法,也可以说是可再生农法regenerative farming,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沉淀和存储在植物和土壤有机质中。感谢土地农场希望用这种方式,吸引到更多人一起来,用农作帮助改良土壤,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

■感谢土地农场旁边就是清溪山入口,环境优美吸引了很多人远足

■感谢土地农场全貌

■感谢土地农场上的孩子,把农场当做户外教室

# 与众不同的周末农场 #

■蜜蜂在香菜花上采花授粉

6月中旬,我们到访感谢土地农场。初夏的阳光下,已经过了生长期的香菜、韭菜开出一簇簇伞状花序,油菜花一样的芥菜花随风摇曳,紫色的土豆花、红色的鼠尾草花、黄色的黄秋英,同样吸引了一只又一只蜜蜂和菜粉蝶在花丛中蹁跹飞舞,黄色、紫色的纸风车夹杂其间。整个农场看似有些杂乱,却又充满诗意和童趣。农场创始人朴斗炳(音)和太太金海媛(音)就站在田地里跟我们介绍菜地的历史和现状。

■作物共生、稻草覆盖的感谢土地农场

■紫色土豆花

■6月我们一家与美国朋友James拜访感谢土地农场,右一为创始人朴斗炳,左一为他的妻子金海媛,也是农场首席运营官

和我们前后脚踏进农场的首尔人已经蹲下身开始细致地拔着杂草,整理稻草覆盖物。不久前刚架起的木质攀爬架上,已经有黄瓜、丝瓜悄悄结果,他们一边聊天一边采摘蔬果,协力把水管拖到他们的菜畦附近,开始浇水。阳光照耀在喷洒的水幕上,一条浅浅的彩虹显现。这是让城市人心旷神怡的浪漫。

190坪(约628平方米)的农场分成了70块,分租给来自首尔的家庭和个人,每块地每年收取租金8万韩元(约合408元人民币)。所有租赁耕种的人都先要学习碳素农业carbon farming的基础课程。在感谢土地农场,不允许喷洒农药,不施加化肥,不用工具翻耕土地,使用稻草秆或者纸箱覆盖土壤。

■碳素农业或称再生农业用稻草秆等覆盖物覆盖土地

■初夏成熟的黄瓜,土地用稻草秆覆盖

与其他农场里一丘一畦只种某一种蔬菜不同,感谢土地农场的土地上,不同种类的蔬菜共生在同一片菜畦里。北美人熟悉的三姐妹耕种法,在这里也可见到。玉米负责给豆类提供攀爬架,南瓜伏地蜿蜒生长,防止杂草丛生,豆类则为玉米和南瓜提供生长所需的氮。农场免费提供简单的农具和种子、秧苗,每到季节还会邀请菜农、果农来农场教这群新手们怎么挖洞移苗、覆盖稻秆、搭盖瓜类攀爬架。农场和本地的种子机构合作,特意选取了一些韩国本地品种的黄瓜、豌豆、辣椒和紫苏等作物,保留老种子的味道。

■天然竹竿作为番茄、黄瓜攀爬架

■与感谢土地农场相邻的周末农场都覆盖有地膜,而且是一畦只种一种菜

多样化的作物和作物间作、轮作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但不可避免还是会有害虫袭扰。感谢土地农场编写了一本《作物管理》手册,向会员们介绍常见的蔬菜害虫和病害,同时提供代替杀虫剂、化肥的环保液态肥制作方法。比如用浓度95%的乙醇和辣椒籽浸泡一周后的溶液,稀释200倍后,可以当做驱虫剂使用;鸡蛋壳和蟹壳溶解在醋中,稀释1000倍以上施加在土壤里,既可以提供营养又能驱虫。另外过期的牛奶和米酒按比例稀释后,也可以防治蚜虫等。

这些环保友善的耕种管理办法,让农场的土质有很大改善,会员来种菜的时候,时常可以挖到蚯蚓。从2019年开始,感谢土地农场在清溪山脚下开辟了这片农场,到如今已经有三年多,这片土地的土质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农场里间种的野花带来多样性和美感

■自然生长的西蓝花

# 电视剧制作人的归农心路 #

■感谢土地农场创始人朴斗炳

朴斗炳从小在忠清南道世宗市(如今为世宗特别自治市)乡下长大,1988年他考上位于首尔附近的仁川市仁荷大学,父母决定举家搬到仁川,从此一家人离开故土。朴斗炳本科学的是中国学,但大学时钟情于戏剧创作,喜欢写诗和小说,毕业和兵役后,进入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工作,成为一名电视剧制作人。工作强度高且快捷,他成为了许多忙碌的都市人中的一员。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后不久,他的妻子金海媛开始攻读博士,周末也没得休息。他成了带孩子的主力,但是时常头疼,该带孩子去哪里玩耍。

也是在那时候,他时常想起自己小时候住在乡下的记忆。没有公交车的下雨天,需要骑自行车8公里往返学校。但也是下雨天,父亲会带着他们去田里四处去抓鱼。回想起急切的雨声打在屋顶,父亲放下铲子、脱下长靴后,弯腰那一瞬间发出的一声咳嗽,是让他觉得幸福又安心的记忆。他也希望带给自己两个儿子这样野生又幸福的体验。内心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召唤他回到家乡。

2014年,他回到了阔别26年的老家,从曾经的邻居手里租下一块150坪(约496平方米)的地,带着8岁和6岁的两个儿子,开始过起“周末农夫”生活。他种起了白菜、黄瓜、番茄、香菜等各种菜蔬,多样少量,用“自然农法”管理,不打农药化肥,也不除草不翻地。周末开车一小时到乡下,搭好帐篷就带着孩子在山脚下的空地,做农活、读书、做饭、在山林里玩耍。相比于父母那时候为了生存而耕种,他和孩子的周末农作,带给他更多的是重新与自然、土地联结起来的愉悦。

■2014年开始,朴斗炳带着两个幼龄儿子在世宗老家开始务农,图为他的两个儿子

2015年,他辞去电视台工作,一边靠接案拍摄,一边更深入地学习自然农法、可再生农法、生物动力学农法等多种对地球友善的农作方法。他了解到在欧美流行起来的可再生农法——可以从空气中捕捉碳,同时改善土壤和应对气候变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和世界气象组织 (WMO)联合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缩写IPCC)报告显示,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使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净来源,2007 - 2016年间,大约造成了23%的人为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排放入大气。

许多研究显示,尽量减少翻耕,保留作物残留部分、覆盖和轮耕等农作方法,可以帮助捕获土壤有机碳。这也说明土地有能力去吸收空气中的碳,也就有利于解决气候变暖的全球议题(注1)。

农业也可以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这个意识让他对自己想走的路越来越有信心。

2019年,他在清溪山脚下租下100坪(333平方米)农场,准备让更多人意识到气候变化与农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当年8月,他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招募“都市农民”会员,一起来践行气候农耕climate farming。很快,他就招到了超过30个会员。大家一起来学习用可再生农法种植蔬菜,除草、覆盖作物,捡拾掉落的树叶和晒干的杂草等,一起在农场边缘堆肥,堆肥完成后再施加回耕地,肥沃土壤。

■感谢土地农场的会员活动日

■会员日活动,大家一起在清溪山远足和捡拾垃圾

■大获丰收的会员们

# 联结起更多对环境有觉知的人 #

■用菜地蔬菜做的蔬食

朴斗炳想要辞去稳定工作,开始转向做专职农夫,妻子金海媛一度很不能理解。她是首尔长大的城市孩子,对土地并没有很深的情感。最终让她放下担忧,坦然接受的是每次吃到丈夫和儿子亲手栽种的蔬果,“口感完全区别于超市里的食材,是真正食物的味道。”

朴斗炳很快发现,来感谢土地农场分租土地的多为20-40岁的都市女性,和金海媛相似,很多人是为了更健康的食材才回归到土地中。他们组织了许多次农夫聚餐活动,每个人带上自制的蔬食便当,采摘自农场的新鲜番茄、生菜做成的沙拉铺在野餐垫上。清溪山的森林和溪流、河谷,就是绝佳的野餐地点。会员们带上吉他、手碟,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美景和音乐。农场因此专门举办了“女性日”活动,邀请和连接更多的女性领袖、志愿者前来参与活动。

■感谢土地农场的会员大多为青年女性

■今年初夏,感谢土地农场第三期会员,大家一起共同劳作

■感谢土地农场的会员活动日,在自然环境中分享音乐和美食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农场举办了许多与气候、环境有关的教育活动。比如前文提到的如何利用再生农法捕捉碳到土壤中,从而应对气候变暖的课程和讲座;在菜地里举行资源分类和垃圾回收的活动,2020年,他们减少了50公斤的环境垃圾。他们的实践得到了英国化妆品牌Lush成立的LUSH 春奖(LUSH Spring Prize)的认可,在2020年拿到了700万韩币(约35675元人民币)奖金,这是韩国机构第一次获得这个奖项。朴斗炳用这笔钱把临近的土地租下来,把农场扩展到190坪(约628平方米),2021年招收了70个都市农民会员。同年继续获得LUSH春奖奖励的1500万韩元(约人民币76462元人民币)。

■LUSH春奖公布国际奖由韩国感谢土地农场获得

■感谢土地农场荣获LUSH春奖,是韩国头一份

今年,感谢土地农场和全罗南道海南郡的76个农夫合作,实验水稻田里的甲烷排放控制。有几项研究的结论显示,包括水稻种植在内的湿地自然排放推动了甲烷的年际增长。水稻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占到了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约24%。其中89%的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都来自于亚洲,并且以每年0.9%的速度在增长(注1)。

朴斗炳说,海南郡的农民们在100公顷的农田上,架设了多个甲烷捕捉实验器具,配合自动抽水设施,试验在水稻成长到某个阶段后,排出稻田中的水,让水稻保持在湿润但不积水的状态中继续生长。保持两周后,再注水到稻田中。这期间,机器监测到的甲烷排放量显著减少了40%,并且每公顷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342吨。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每公顷稻田生产稻谷6吨。相比中国的杂交水稻每公顷平均6.9吨稻谷产量也并不低,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注2)。

感谢土地农场和海南郡农民的合作,由韩国政府支持,属于在全国8个地区试点推行的新型农田灌溉实验中的一个。农民们收获的这批“气候农业”粮食,将经由感谢土地农场转卖给国内企业。他们通过农业所“赚取”的碳汇,也会被转卖给需要的企业,帮助企业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感谢土地农场与海南郡农夫合作的农控制农田水位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验

去年底,朴斗炳还在韩国一家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和游戏公司开发了一款“气候农夫”游戏,预计今年9月免费上线。玩家通过在游戏中体验“再生农法”或者“碳素农业”步骤,收获的“虚拟粮食”可以在现实中以一定比例兑换真正的“气候农业”粮食。

朴斗炳在运营感谢土地农场的同时,和朋友一起参与了江原道旌善郡和宁越郡的都市更新项目,把都市里的荒地、废弃区域,改造成食物森林或者农林混合园地。这既是维持生计的补充方法,也接近于他个人的理想生活。他很希望有一天把感谢土地农场搬回到老家或周边农村,人们在这里用友善土地的办法耕种,获取食物,聚餐、露营、瑜伽、冥想,带孩子读书玩耍。土地不只是获取食物的来源,也是人们获得精神食粮的连接体。就像感谢土地农场的韩语标语写的那样,人们不只是在感恩土地和自然,也是在身体力行,拯救地球。

■去年收获的胡萝卜

■今年收获的土豆

■今年收获的西瓜

■会员手绘的木板,标注属于自己的那块菜地,木板上的韩文意为“土地的风”

备注:韩国庆熙大学博士生周志华、首尔国立大学青年研究员黄庆明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1:本段数据和研究来源于IPCC《Climate Change and Land 》报告第二章《Land–Climate interactions》

注2:中国稻谷每公顷产量数据,来自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来源《瞭望》杂志。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2/08/c_1126834755.htm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1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