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桌子(笔记本电脑伴侣)
别了,一拖四
大家肯定发现了,最近几年发布的电脑基本都是USB-C口充电或者具备USB-C口数据传输,我的也是,从16年的话说飞行堡垒到20年的荣耀magicbook Pro 2020,再到今年的荣耀magicbook 14 2022,USB-C口从数据传输到了全功能,再到双USB-C口,进步还是很神速的,所以扩展坞也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才好。
十二合一,直接封顶的奥睿科(ORICO)Type-C扩展坞DM-12P
本来还想想多考虑下,后来觉得直接入手最全的那款就好了,本着接口多多的原则,也可以适用更多不同的地方。
奥睿科(ORICO)Type-C扩展坞DM-12P为十二合一设计,总计接口12个,其中USB2.0接口2个,USB3.1接口2个,SD卡槽1个,TF卡槽1个,3.5mm音频接口1个,千兆网口1个,100W PD充电口1个,视频接口(HDMI 2个,DP接口1个),共计6类,涵盖了包括数据传输、供电、视频输出、音频输出、网络方面,功能齐全。
视频接口一拖三,四屏异显?厉害了
屏幕够大的解决办法要么换要么扩展,无疑扩展是最灵活的方式,这款奥睿科(ORICO)Type-C扩展坞DM-12P居然最多支持一拖三,也就是4屏同时工作还可以显示不同的内容,不知道你准备好了么?
假如你是AMD处理器,那么恭喜你可以实现四屏异显,如果你是Intel处理器,那么恭喜你可以三屏异显。
单屏幕+分辨率截图
最常规的用法,1+1=2,有点像笔记本的放大版。
双屏幕+分辨率截图
一拖二,1+2=3,不同显示器显示不同内容的时候,特别是做表格或者对照数据的时候,再也不担心屏幕太小放不开东西,你可以理解为一块不高但是超长的屏幕。
显示器1
显示器2
三屏幕+分辨率截图
我桌子放不下,放弃测试了。
100W供电,节约1个C口
笔记本电脑用的扩展坞没有供电是不完美的或者那根本就不能叫扩展坞!我总不能因为扩展充满电然后拔掉,扩展,没电了继续以上操作?
所以带供电的扩展坞很重要,不过这里选择的时候要注意,有的扩展坞支持65W,有的扩展坞支持最大100W,我个人觉得选择一般选择支持功率大的,理由很简单:向下兼容我可以不用,向上兼容搞不定,这是我无法接受的。
USB接口,不可或缺
为啥不能少?因为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一般都不会太多,甚至可以用稀少形容。我之前用的电脑USB-A接口是3个,现在的新款USB-A接口是1个。接鼠标就接不了U盘,更不要说其他外设。但是它提供了2个全功能USB-C口,是不是很魔幻?所以扩展是唯一的出路,扩展完以后,2个USB3.1接口用来进行数据传输,2个USB2.0接口用来接鼠标、打印机等外设,合理分工不浪费性能。
我们来看看奥睿科(ORICO)Type-C扩展坞DM-12P的USB3.1接口的实测速度,读、写基本在400左右。速度一般受接口、设备影响,这个速度在日常应用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
SD/TF卡槽,一定要有
你还用SD/TF卡么?手机用TF卡的很少了吧?SD卡还有多少人在用?其实内存卡远不止这2大类,不过其他的都属于偏门的型号了,没有流行起来,普通人几乎用不到。现在TF卡一般存在于智能摄像机、行车记录仪里,手机里很少用了。SD卡的使用以相机居多。还有小伙伴拿闲置的SD卡/TF卡当U盘用。
以上的用法我都有,所以SD/TF卡槽我也是刚需,虽然我从没考虑过速度,不过还是测一下。
SD卡读、写测试,这个速度基本就是USB2.0的水平。其实读个卡,我测试用的内存卡自身标称的读取速度也就48MB/s,日常拷贝照片,很轻松。
TF卡读、写水平与SD卡出入不大,日常用用没什么问题,稳定就好。
需要注意的是SD卡和TF卡是双卡单读,不能同时读取,这在应用的时候只要不是SD卡和TF卡直接互拷就没什么问题。
千兆网口,不只是从无到有
像我的笔记本是没有网线插口的,一般网络都是WiFi搞定,不过假如我想接交换机或者直接接网线就必须扩展,因为不是所有地方都有WiFi。这个算是一个补充,以备不时之需。速度方面不用担心,千兆妥妥的够用。
音频接口,给音箱一个机会
笔记本电脑基本都带3.5mm音频接口,这属于比较基础的配置了。不过假如你的扩展坞不经常携带外出,家里又有音箱需要连接的时候,这个音频接口还是有用的,省的来回来去拽那根音频线。又或者恰好要输出的HDMI显示设备不带音频,一并从扩展坞输出也是个选择,虽然不是必须也是聊胜于无了。
其实扩展坞的目的就是扩展,补充电脑提供的接口不足的情况,当接口丰富了,扩展的设备就会更多,用起来更方便,不用拆东补西,少了局限。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十二合一确实涵盖了几乎所有应用的地方。特别是有需要多屏显示的,就更方便了,直接一变二、一变三,有点魔幻的操作,都是技术进步的表现。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2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