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眶蟾蜍(江苏男子抓8000只蟾蜍被举报)
江苏男子靠“癞蛤蟆”获利百万
靠抓“癞蛤蟆”竟能赚上百万?江苏男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实这是可行的,前不久,四川警方侦破一起“非法偷捕野生蟾蜍”案件,据当事人回应:今年年初的时候听人说抓“蟾蜍”可以赚大钱,随后其火速从江苏赶往四川捕捉野生蟾蜍,并以每只100元的价格联合当地村民一起捕捉,短短数月便获利近百万。
但没想到的是,最后却被以“偷捕野生动物”的罪名抓捕,连同获利金额一起没收。然而小小的“蟾蜍”为何如此值钱?看似数量众多的蟾蜍一旦被捕杀殆尽,又会导致什么后果?老规矩,关注捕月猫,带你遨游物种百科全书。
“癞蛤蟆”身上隐藏大商机?到底怎么一回事?
说起蟾蜍相信屏幕前各位看官老爷都不会陌生,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外号“老蛤蟆”,属于两栖动物,体表长有许多疙瘩,内含毒腺,我国野生蟾蜍主要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早年因其丑陋的外表不受人待见,但谁也想不到,如今“癞蛤蟆”摇身一变,成为我们高不可攀的存在,甚至能让人一夜暴富,然而“癞蛤蟆”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商机呢?
据了解,蟾蜍除了具有经济价值、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外,其身上的“蟾酥”和“蟾衣”更是我国紧缺的珍贵药材,尤其是“蟾酥”高昂的价格,更是吸引不少人私自捕抓蟾蜍,今年6月上海崇明一对夫妻在捕抓野生蟾蜍期间被热心市民发现,随后向当地民警举报,口供显示,这对夫妻在野外捕捉了121只野生蟾蜍,其目的正是为了收集“蟾酥”,然而“蟾酥”到底是什么?为何能让臭名昭著的“癞蛤蟆”一夜间成为“香饽饽”?
什么是“蟾酥”
对此专家的解释是:“蟾酥”本质上是蟾酥身上的一种分泌物,最早出现在唐朝中医古籍上,“蟾酥”呈扁圆形片状,主要为棕褐色或红棕色、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气温微腥,初尝时是甜味,然而会转变为持久性的麻辣感,是中药材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一种,也是被国家明令禁止出境的药物之一。
此外“蟾酥”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等功效,是“以毒攻毒”的代表性药材,得益于此药效,近年来“蟾酥”的价格一路飙升,目前市场价达到4至5万元一斤,在利息的驱使下,一条黑色产业链油然而生,可蟾蜍在我们的印象中几乎所有公园、湿地里都有,为何捕抓蟾蜍会犯法呢?
蟾蜍竟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其实如果在野外偶然捡到“蟾酥”、“蟾衣”是不犯法的是,因为这是蟾蜍自然脱落后遗弃的,但问题在于,如果有目的性的捕抓蟾蜍那便涉及违法,目前蟾蜍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捕杀会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会依据情节言行。
此外捕杀蟾蜍还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者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此外大肆捕抓蟾蜍也会破坏我国野外生态平衡,此话怎讲呢?
过度捕捉蟾蜍的危害
虽然蟾蜍数量众多,但也架不住人类的捕抓,一旦野外蟾蜍数量减少,害虫的数量便会激增,长期以往很有可能导致粮食减产、物种失衡等现象。
因此专家呼吁大家,即便蟾蜍身上有珍贵的“蟾酥”、“蟾衣”,但也不能贸然捕抓,此外我国蟾蜍养殖正在规范化,想要赚钱还是得走正道。
结尾,各位看官老爷对于此次江苏男子捕抓8000只蟾蜍获利百万一事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