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鱼(增殖放流3000尾)
“巴州”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简称。“巴音郭楞”为蒙古语音译,意为“富饶的流域”。巴州历史悠久,丝绸之路南中两道均通过巴州。另外,巴州自然资源呈现多样性,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分布的名贵野生动物,其中就包含新疆大头鱼。
新闻报道
据新闻报道,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新疆巴州在博斯腾湖首次放了3万尾新疆大头鱼(扁吻鱼)。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水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丰富水中生物的多样性,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报道中得知,此处投放新疆大头鱼的数量超过3万余尾。年龄都在3年以上,规格15-30公分,体重在30-50克。
新疆大头鱼(扁吻鱼)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新疆大头鱼又称“扁吻鱼”、“虎鱼”、“南疆大头鱼”等,属于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扁吻鱼属。它是中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 目前,在世界上,仅存于塔里木水系,已在原最大产地博斯腾湖绝迹,属一级保护动物,与陆上大熊猫同属一个级别。厉害吧!和熊猫一个级别!!!
1988年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是新疆150多种现存鱼类中唯一达到此等级别的珍贵鱼类,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新疆大头鱼”成为保护鱼种的原因
新疆大头鱼属于凶猛的大型食肉鱼类,主要以其他鱼类为食。体长一般约为80—94厘米,体重12—14千克,体重最大的可达50—60千克。
那问题来了,新疆大头鱼为啥称为保护鱼种呢?
过度捕捞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新疆大头鱼的生境、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点缺乏系统、完整的研究,无法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一宝贵资源濒临绝灭。另外,据说古时候生活在该地的居民仅以新疆大头鱼等鱼类为食。
1958年,在阿克苏上游地区建立了捕鱼队,1958—1965年,捕捞的新疆大头鱼的产量达140—260吨,占博斯腾湖年产鱼量的20%;1966—1971年,年产量下降到30吨,占产鱼量的10—15%;1972— 1973年则仅分别占2—5%;1974年以后,产量逐渐减少,直到绝产;到了1987年,连1条都难以发现了。
沿河水利设施建设
塔里木水域上、中、下游及各支流水利设施的不断建设,众多的河闸、大坝、水库、扬水站等隔绝了其溯河产卵的回游通道,致使新疆大头鱼(扁吻鱼)无法进行正常的繁殖活动。
“南鱼北调”行动,导致扁吻鱼处于劣势
1965年以前,新疆大头鱼(扁吻鱼)的水域群落组成较为单调,仅有塔里木裂腹鱼、条鳅鱼等少数种类,而扁吻鱼是其中较大的一种,处于该水域食物链的顶极位置,很少竟争对手。1968—1970年,由于进行了大规模的所谓“北鱼南调”行动,使该地鱼类的群落组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达到30多种,并且带入了凶猛的食肉鱼类赤鲈,种间斗争日趋激烈,使扁吻鱼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自身特性导致
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制约,成熟龄大、繁殖力低、行动不敏捷而掠食不力,以及对生活和产卵环境要求高等,造成本种的种群数量少、分布狭窄。
补救措施
拨款400万救护新疆大头鱼(扁吻鱼)
2003年5月为了救护濒临灭绝的新疆大头鱼,国家拨款400万元,在新疆博斯腾湖建立救护中心,开展大头鱼人工繁殖和科学研究。
人工繁殖
2007年4月24日,从阿克苏地区水利局传出喜讯,经过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和阿克苏地区水利局渔政科10多名科研人员的努力,已有9尾新疆大头鱼)成功产下40多万粒鱼卵。这意味着新疆大头鱼(扁吻鱼)人工繁殖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投放水域
自2005年起,在阿克苏地区实施的新疆扁吻鱼人工繁殖孵化重点科研项目,已先后两次成功孵化出近17 万尾新疆扁吻鱼幼苗,有9万尾相继投放于克孜尔水库及其它水系。
写在最后:
新疆大头鱼(扁吻鱼)之所以从随处可见的食物来源,到现在成为“水中大熊猫”。除了自身特性制约外,过度捕捞,沿岸河闸、大坝、水库、扬水站等隔绝了其溯河产卵的回游通道等有着莫大的关系。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通过人类的研究,培育,已经成功的繁殖出扁吻鱼,这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所以呀!保护资源,保护环境,行动于当下,利于千秋。
备注:图片源于网络,侵权通知必删。
码字不易,如果您感觉我说得不错,就请点个赞,添加个关注呗!我会继续分享自己的钓鱼心得。谢谢您的阅读。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