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钓论坛(海钓面饵的味型是什么)
饵料的味道来自哪里?
很多钓鱼“老手”拆开鱼饵包装会闻下味道,这种味道是否对鱼有效却未曾了解。狗的嗅觉比人类灵敏上千倍,而鱼的嗅觉比狗还灵敏,所以很多诱鱼成分人闻不到,但是鱼却感受到,人觉得有气味的东西,可能对鱼来说过分刺激。鱼的嗅觉需要靠物质溶于水来感受,人靠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感受,感受过程不一样,能溶于水的不一定能挥发到空气中,例如白糖、盐、味精人闻不出味道,但是却能溶于水。有些氨基酸人闻不出气味,溶于水却有味道,鱼感受到的气味更多以氨基酸为主。
目前市场上淡水商品饵的味型有两种主要分类,香型和腥型,所谓的香型就是谷物炒香的风味,更多是糖、蛋白质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美拉德反应生成的风味物质。而腥味在很多钓友的印象中类似南极虾粉这些腥味,腥味主要来源水产品体内酶解反应释放的三甲胺。
在生产成本的限制下,这些味型更多是通过香精来实现,成本低,用量少,人闻着味道重。
香精有作用吗?
玩黑坑淡水最常用的小药香虎,就是乙基麦芽酚的乙醇溶液,关于乙基麦芽酚的诱鱼效果,目前没有权威可靠的学术研究证明其有效性,淡水黑坑小药用得多的地方用香虎反而不管用,有时原塘颗粒才能让鱼放开戒心。阿超认为香精的作用更像形成条件反射的狗听到的铃铛声,铃铛响时狗开始流口水,只是因为铃铛声跟吃形成了条件反射,并不是香精本身的诱鱼作用,真正发挥作用最主要的还是饵料里的氨基酸,其条件反射形成过程:鱼受到香精刺激----》鱼寻找刺激来源----》刺激源中含有氨基酸----》开始食用。所以当一个环境中某种香精小药用得多以后,这个地方的鱼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让许多人误以为是香精起到了诱食作用。
香精的危害
有人说某些香精是食品添加剂,况且也只是鱼吃,对人没什么危害吧。先不说任何添加剂都有剂量要求,很多商家为了让人闻着饵有味道,觉得值,往往会加大剂量,另外还有许多商家为了节约成本会添加工业用的香精。例如:香虎(乙基麦芽酚)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可能造成“香虎手”,裸露皮肤长期接触后,出现水泡、溃烂、奇痒、脱皮开裂并且久治不好,严重影响钓友的身心健康。仅仅是接触就如此触目惊心,如果是不小心吃到肚子里其后果更不堪设想。香精可以在体内积累,鱼长期摄食含香精的饵料,造成香精在鱼体内积累,如果钓鱼人再经常吃这些鱼,随着食物链最后积累到了人体身上。权威机构证明乙基麦芽酚过量食用对人肝脏肾脏有影响,可以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骨骼和关节会提前脆变,甚至导致癌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天摄入量不能超过2mg / Kg,某些饵料拆开包装离好几米远都能闻到,这个剂量有多大不得而知。安全范围内添加的食品,往往只有靠很近才能察觉,目前很多食品已经在国标中限制乙基麦芽酚的添加。
另外香精有自我限量的特性(量小作用大),不能因为添加量小就认为一定安全,香精同食品一同摄入后,人体内产生积累效应,例如二甲基硫醚,低浓度的会引起恶心,食欲减退,高浓度的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香精中伴随的丙烯酰胺物质可以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杂环氨类可以导致多种器官的肿瘤生成。
淡水黑坑常用香精小药钓鱼的钓友,更多只是娱乐,比较少有人经常敢吃用这些饵料钓到的鱼,海钓放生的人虽然有,但是作为出钓成本较高的大部分人来说,打龟成本高,钓到的鱼还不拿回去吃的应该算极少数。有些挑剔的钓友,会觉得现在亚婆角的黄脚不如以前的好吃,10多年前亚婆角黄脚肚子里满是海蟑螂贝类等天然食物,现在更多的是满含香精的窝料和面饵。经常食用这种用含香精饵料钓到的鱼,是否值得呢?
海钓面饵的味型
味型是人为的分类,淡水钓中,温度高时为了避免过快招引小鱼过来,一般会用香型多一点,当温度低时,鱼类活动减少,为了提起鱼的摄食欲望,往往腥用得多些。近海鱼食性较杂,海藻谷物等素食型饵的对象鱼种类比较有限,例如海草可以钓金鼓泥猛,但几乎钓不到鲷科。相反,腥型为主时,不仅各种鲷科类杂食性鱼吃,泥猛金鼓也吃。所以海钓中,鱼类如果有选择,一定会优先考虑蛋白质能量高的饵料。就这是海钓饵料几乎都是以动物型蛋白为主不再区分味型的原因。有些海钓饵料仅仅是添加了不同的色素来代表味型,例如添加黄色表示香型,红色表示腥型,这种其实不是真正的味型区分。
诱鱼的到底靠什么?
视、听、嗅、味、触都可以诱使鱼来找饵,例如路亚拟饵的姿态、反光、声音都能诱发鱼去捕食,阿超这里只分析关于嗅觉和味觉诱鱼的主要方面。
鱼和其他动物一样,能量来源无非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所以当鱼吃饵料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某种特别的味道,更多是因为鱼察觉到了食物含有这些成分。这些物质中,脂肪不溶于水,剩下就是糖和蛋白质的构成要素氨基酸,这些都是能溶于水的。所以诱鱼的主体是他们。自然界总共22种氨基酸、鲜甜苦酸各种味觉的都有,例如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是苦味。甘氨酸、丝氨酸是甜味,谷氨酸是鲜味,例如我们常吃的味精就是谷氨酸钠。不同的氨基酸对不同鱼效果又有差别,例如海鲶、螃蟹、油锥等鱼更喜欢腐臭的味道(例如氧化三甲氨、赖氨酸等),用笼子诱这些鱼时,饵料最好用动物内脏和发臭的鱼,鲷科更喜欢鲜甜的味道(例如甘氨酸等)。所以当对象鱼不同时,诱鱼的成分也要有针对性的配比。另外还有一些海产品肉类本身的一些内源性物质,例如氧化三甲胺,也具有比较有效的诱鱼效果,氧化三甲胺溶于水后,是一种类似鲜甜的味道,但在空气中不会散发特别的味道。
真有神饵吗?
饵的效果好坏要针对具体目标鱼来判断,鲜甜的饵去钓底层食腐的鱼,或者腥臭味重的鱼钓鲷科都是错误的选择。
在相同的条件下,鲷科面饵,效果的好坏跟食材配比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有些面饵用虾粉作底料,效果并不怎么好。饲料级的南极虾冻干粉成本非常高,几十元一千克,他们不得不用廉价虾粉代替,廉价虾粉灰分(钙、磷等无机盐)含量大,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少,效果差很多。因为饵料中大部分是无机物,没有可以继续酶解的蛋白质。这些面饵往往可以不用冷冻保存,常温下不会发酵或者变质。
新手钓友看到别人上鱼,往往第一句话就是“用什么饵上的?”,能钓到鱼,是一个体系的过程,对象鱼的习性、钓位、天气、含氧量、温度、钓饵在有效的水层这些因素的重要性比鱼饵重要得多,新手常常关心子线用多粗,用什么饵。老手对目标鱼的习性了如指掌,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鱼情。
阿超认为,了解对象鱼习性提升钓技,往往比钻研神饵提升鱼获来得更有效。没有什么都能打的神饵,只有对路的饵和差的饵。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