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撞死人判几年(社矫课堂)
本期《社矫课堂》关键词是
“交通肇事”
不少人在交通肇事撞死人后会问这样一句话,自己会被判处死刑吗?很明显这是对交通肇事罪量刑不是很清楚。交通肇事罪,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其实,我国对交通肇事罪的处罚是没有规定死刑的,那究竟涉嫌交通肇事罪会被怎样判刑呢?
一、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交通运输安全和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
客观方面: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运输法规,是指保证交通运输正常进行和交通运输安全的规章制度,包括水上、海上、空中、公路、铁路等各个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规则、章程以及从事交通运输工作必须遵守的纪律、制度等。
2、主体: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主观方面:过失,应当预见到其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产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或虽然预见到,轻信能够避免的主观心理态度。
二、交通肇事罪如何量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四十五条 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转化成故意杀人的或者故意伤害的,有可能判处死刑。
三、交通肇事逃逸不适用的情形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或不愿意对被害方予以赔偿,客观上不具有悔罪行为。因而在其归案后,即使产生了悔罪心理,实施了悔罪行为,但他们的罪过比起肇事后未逃逸的大得多,仅应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考虑,不宜适用缓刑。
实践中,对于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要是属于一般情节,即量刑范围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同时满足其他的缓刑条件,那么在判刑的时候同时宣告缓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过要是交通肇事逃逸的话,则一般是不适用缓刑。
人死亡的,虽然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一般也不宜适用缓刑。但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以从宽掌握。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规定,最高的处罚是七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在这样的情况下交通肇事罪是不能被判处死刑的。如果交通肇事罪转化为了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的,则就有可能被判处死刑。因此,只有我们仔细了解了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我们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来源:社矫之声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law/1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