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技巧

鳜鱼怎么读(「美食美味)

鳜鱼散记

文/安频

【题记】监利的湖泊沟汊众多,生活在里面的各种鱼类也多。在乡村的餐桌上,常见的有鲫鱼、鲢鱼、鳙鱼、鲤鱼、刁子等等。至于鳜鱼,是不常见的,加上值钱,很多人舍不得吃,捉到了就去卖给鱼贩子。但倘使有人吃过鳜鱼肉,那么那种滑嫩的肉感,他是终身难忘的。同时,鳜鱼有一种高雅气,迥异于那些司空见惯的俗鱼。一尾鳜鱼做成佳肴,于他人只是人间味道中的一种。于我,始终是初见时的那份悸动。

「美食美味」 鳜鱼散记

01

阅梅尧臣《宛陵集》,有一首写双鳜鱼的诗:

昔时三月在西洛,始得午桥双鳜鱼。

墨藓点衣鳞细细,红盘铺藻尾舒舒。

麟台老监分烹去,莲幕佳宾唱和初。

今日扬州使君赠,重思二十九年馀。

题目很长:《许待制遗双鳜鱼,因怀顷在西京,于午桥石濑中得此鱼二尾。是时以分饷留台谢秘监,遂作诗,与留守推官欧阳永叔酬和。今感而成篇,辄以录上》。可以看做是一篇小序。

这是一首很特别的诗。但画面感很强的是那句“墨藓点衣鳞细细,红盘铺藻尾舒舒。”鳜鱼身上的斑斑点点,“如织编也”。这种外皮,可以很好地在水下掩藏自己。它的名号还有石桂鱼、水豚、鳜豚等等。为什么它被称为鳜鱼呢?明人李时珍氏认为:“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蹶也。”又说:“其纹斑。大明曰:其味如豚,故名水豚,又名鳜豚。马志曰:昔有仙人刘凭常食石桂鱼,桂鳜同音,当即是此。”

鳜鱼的脊骨很硬,不方便弯曲,好像僵死的鱼。这样的解释,有些牵强附会,有点像郭开贞的《甲骨文考释》,想当然耳。回到诗的现场,是梅尧臣的老友“许待制”送了他两条鳜鱼,于是他想起了之前在桥下石头缝里捉到两条鳜鱼的旧事。他把两条鳜鱼交给了谢秘监,谢秘监拿给厨师去烹饪,自己高兴之余,与欧阳修以鳜鱼为题材作唱和诗。那时,他们才二十出头,意气风发,生活充满阳光。但转眼之间,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的感慨与深情,通过鳜鱼表达了出来。盘中的鳜鱼,作为一种寄寓着淡泊名利的文化符码,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一份心理上的抚慰,滋润着他们枯瘦的容颜。

二人相识,此后一直交往密切,唱和不断。在梅尧臣去世后,欧阳修还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编定诗集,并作有诗集序和后跋。文人之间的交情就藏在那些方块字当中。

02

在苏杭地区,鳜鱼被叫做“季花鱼”。山东人恰恰相反,读成“花鲫鱼”。由于各地方言音读有差异,因此写出来的名目不同。但据学者考证,“季”通“罽”。《梁书.诸夷》:“中天竺国......土俗出犀、象、貂、鼲、玳瑁、火齐、金、银、铁、金缕织成金皮罽、细摩白氎、好裘、毾登。”“罽”是一种杂色的毛织品。鳜鱼身上有很多的褐色(黑色)斑点,与古代的罽差不多。应该写成写成“罽花鱼”或“花罽鱼”,才叫正确。

倘使哪家饭店墙上贴出的菜单名目上改成“青椒炒罽花鱼”,估计每一个食客见到这个字都要问一问是什么鱼。就算是换成“鳜鱼”二字,恐怕有人也要念错,念成“绝鱼”或“缺鱼”。有一次,我去一家安徽人开的饭店吃饭,刚好里面有一个抠脚大汉在点菜,念到“鳜鱼”时,他说:“弄个亏鱼,弄个亏鱼……”到菜市场去,一些售鱼的摊位前有各种牌子,装鳜鱼的盆子前有一块小木片,上面写着“桂鱼”。我问过摊主,为什么这样写。他说:“鳜鱼肚子里有一团类似肉的东西,黄黄的,好像桂花一样,所以这样写。”其实,从生活的角度来说,无论怎么写、怎么说,都可以,只要鳜鱼不变成“鬼鱼”就行了。。

03

「美食美味」 鳜鱼散记

鳜鱼,在价格上,是比什么鲂鱼、草鱼、鲫鱼等等要贵的。一般的人家,舍不得买回去吃。小镇的市场上,一般只有五一、十一、春节前后有鳜鱼出售。吃过的人,对于它的味道,是不会忘却的。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大遗憾: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她觉得鲥鱼刺多。但鲥鱼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到。会吃的人,觉得鲥鱼的每一根刺都值得用心吮吸。可与鳜鱼媲美的,大概只有鲥鱼与在东南沿海石头罅隙中生活的石斑鱼了。一碟清蒸翡翠石斑鱼,吃起来嫩嫩滑滑的。

滑汤、清蒸、干烧、糖醋、红烧、黄焖、梅花、绣球、加豆腐炖、松鼠鱼(起锅盛在碗里后,舀起番茄酱汁淋在鳜鱼上面,它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好像一只松鼠在叫,故得名松鼠鳜鱼。松鼠鳜鱼酸酸甜甜,外脆里嫩,很好吃),都不错。加豆腐炖鳜鱼,汤是浓浓的奶白色,浓而不腻,香浓美味又有营养,超过什么猪排骨汤、牛骨头汤。我曾在上海多次吃过“干烧鳜鱼”。将鳜鱼剔肠洗肚,用刀在表皮上划成井字格,撒一点盐,抹上一点料酒,放盘腌制。香菇蒜姜切碎,豆瓣酱适量。另用小碗备上酱油、陈醋、白砂糖用鸡汤调匀,倘使没有鸡汤,就用纯净水代替。锅烧热,倒入少许菜油,放鳜鱼入锅,双面煎成金黄。放入香菇粒等,形成汤汁,与鳜鱼一起焖,十多分钟打开锅盖收汁。这就是干烧鳜鱼,讲究用汤恰当,自然收汁,色泽红亮见油而不见汁,味醇且鲜。这样的美味吃了,令人竖起大拇指。现在还时常想起它,但也只能在记忆里咀嚼它的滋味了。

我有一个友人在某地给人看守十几口鱼塘,前不久,他告诉我:“鳜鱼不吃什么鱼饲料,它吃的是各种小杂鱼,如叼子鱼、小鲫鱼、糠片、麻古愣子等等。”我说:“小鱼也不便宜,每天买来给它们吃,要花多少钱啦?”他说:“现在有一种新饲料,专门喂鳜鱼的,做成那种小鱼的形状。鳜鱼一口就咬下去了。”糠片又名鳑鲏。姚可成《食物本草》:“鳑鲏鱼,形类鲫鱼而小,扁身缩首,颇似竹蓖,处处湖泽有之。冬间煮食味美,夏、秋微有土气,味稍不及。”麻古愣子学名棒花鱼。但从来没有听过有人这么叫过。吾乡一位作家章戊宁曾在小说《枯藤老树》里写了麻古愣子,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麻古愣子基本上是十厘米左右,在我们乡下的湖泊里多得很。炸着吃又香又脆,红烧也好吃,加一些鲊胡椒弄成小鱼糊,那叫一个美味。

04

一些文化人有时要亲自下厨房掌勺,有了锅勺碰撞的体验与五味调和的经验,几分满足油然而生。吃后的满足,促使他们记录美味,让香辣的味道在字里行间跳跃。

我算不上什么文化人,进厨房的时候也少,却喜欢吃各地的名菜。浙江横店的“腌鲜桂鱼”,又名臭鳜鱼。它的来历,有一个“典故”。道光晚期,上海等地已成为通商口岸,每年重阳节后鱼贩将长江名产鳜鱼挑至浙江横店,从横店到上海,路途很长,于是杭州成为集散中心。从横店一带到杭州要七八天,为防止鲜鳜鱼在运输途中变质,便采取摆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方法,并每天上下翻动,这样的话,抵达杭州时,鱼鳃仍还是红色,鳞亦没有枯落。这是因为用低于保鲜临界点的盐腌制,蛋白质会因杀菌不足分解发酵,鳜鱼微腐后有淡淡的臭味。但是将鱼洗干净后,经热油煎了,加上佐料,不仅没有异味,反而成为脍炙人口的美食。从此,“横店臭鳜鱼”闻名天下。

「美食美味」 鳜鱼散记

臭鳜鱼出锅后,端上桌,看起来肥颤颤的、油亮亮的。蒜瓣状的鱼肉,瓣瓣紧簇,胜过白玉。它的身体有弹韧性,刺很少,肉质紧致。夹入口中,一种特有的“臭”弥漫开来,咸香撩人,食客大呼快意。口中鱼肉虽已咽下,但舌尖还有“似酸似腐之味”缠绵。香与臭,嫩与韧,滑与弹,一切对立的元素,都在小小的菜盘里获得了统一。

它始终诠释着市井生活的质朴趣味,为人们创造一小片氤氲乡愁的雅致氛围。  

「美食美味」 鳜鱼散记

作者系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刘基分会会员。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life/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