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技巧

断奶怎么断最快最有效(宝宝断奶很困难)

文丨饭饭妈

“文文,你今天怎么这么憔悴?是不是又没睡好啊”。

“别说了,最近给孩子断奶,每天晚上孩子都大哭大闹的,忍不住还是喂了,结果睡也没睡好,奶也没断成,当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也不由得替文文叹气,怪不得别人说,断奶的痛苦是难以言喻,大人小孩都被折磨。

虽说是给宝宝断奶,但是妈妈心里也非常难受啊,最舍不得的其实也是妈妈,原以为是孩子离不开妈妈,现在才明白原来是妈妈离不开孩子。

宝宝断奶很困难,可能是时间点选错了,选对断奶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断奶是每个宝宝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虽然说得简单,断奶不就是不给宝宝喝母乳了吗?

但是又有多少家庭每天上演着这样的场景:断奶时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妈妈也背地里悄悄抹眼泪,爸爸在旁边无助地连声叹气。

不少人觉得,既然断奶会让孩子和妈妈都如此痛苦不堪,那么有人就会说,不断奶不就行了吗?

这是不可取的,断奶是每个孩子到达某一阶段必须经历的,也是在顺应宝宝的生长。

但是断奶这么困难?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宝宝大哭大闹,是因为宝妈们的断奶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只要妈妈们用对方法,掌握“核心”,相信宝宝断奶也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宝宝断奶很困难,可能是时间点选错了,选对断奶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01还在说断奶没有必要吗?原来给宝宝断奶有这些好处

小狮子在长大以后都要学会离开父母,自己去捕猎物,否则自己将无法生存。

所以,我们人类也一样,宝宝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学会离开妈妈,学会喝奶粉,离开母乳,也就是断奶。

断奶有利于宝宝身体发育

随着宝宝身体发育越来越快,母乳中的营养,已经不能够满足宝宝的身体需求了,况且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妈妈的母乳分泌量,和营养成分都减少了许多,所以,断奶成为了刚需。

若不及时断奶,宝宝的营养得不到满足,宝宝可能会患上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严重可能会让宝宝食欲不佳,厌食,甚至还会导致宝宝发育迟缓。

宝宝断奶很困难,可能是时间点选错了,选对断奶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断奶有利于妈妈身体健康

断奶其实不仅仅对宝宝有好处,对妈妈也有好处。如果不及时断奶,对妈妈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会是终生不可逆的。

而且每次半夜宝宝饿了就会哇哇大哭,妈妈也被吵醒去喂奶,这样可能会严重影响妈妈的睡眠,从而造成体力透支,身体疲惫,严重地影响了各位宝妈的身心健康。

有些妈妈,因为长期喂夜奶,导致作息被打乱,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妈妈的身体内分泌紊乱等。

可见给宝宝及时断奶,是对宝宝和妈妈共同健康的保障,看到这里,还有人在说给孩子断不断奶都无所谓了吗?

有利于提高宝宝的安全感

当宝宝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必须断奶了,虽然年纪小的宝宝,因为母乳喂养能给自己带来不少安全感。

但是等到宝宝年龄大了,也就是超过2岁的时候,还继续给宝宝喝母乳,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是有一定影响的,而且对于添加辅食,和今后断奶也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越长大,就会就自己的独立思维,如果还和妈妈这么亲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会让宝宝更没有安全感。

所以,到了适当的年龄,断奶对于孩子来说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妈妈不能忽视。

宝宝断奶很困难,可能是时间点选错了,选对断奶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02宝宝断奶很困难,也许是选错时间点

国际主流声音都是推荐宝妈们2岁给孩子断奶,因为此时的宝宝心理和生理都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了。

但是,为什么宝宝们还是大哭大闹呢?其实可能是因为妈妈们选错了时间点给宝宝断奶。

①宝宝出牙时断奶

宝宝出牙时,因为牙龈会很痒,所以喜欢咬东西,这个时候可能会咬妈妈的乳头,妈妈们被咬得生疼,很多妈妈就会想这个时间给宝宝断奶。

但是这个时间断奶是非常不恰当的,因为宝宝刚刚出牙,牙齿还不适应,断奶的话,宝宝会很没有安全感,也可能会拒绝吃辅食,那么就会间接影响食欲,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

②宝宝生病时断奶

宝宝生病时,会引起食欲不振,抵抗力下降,需要从母乳中补充抗体,而且,这个时候宝宝对妈妈的依赖心理非常强,假如选择这个时候,给宝宝断奶,那么宝宝不哭才怪呢?你说是吧?

所以,千万不要在生病时断奶,最好在宝宝病好后2-3周,再尝试断奶

宝宝断奶很困难,可能是时间点选错了,选对断奶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③断奶季节选择错误

夏天天气比较炎热,这时宝宝的消化系统功能比较弱,宝宝通常会不想吃东西,如果这个时候断奶,可能引起宝宝身体不适,或者出现其他一些情况,总之,对宝宝的健康很不利。

冬天气候寒冷,孩子的抵抗力下降,这时候断奶,会引起孩子焦虑,所以,有些时候宝宝哭闹,也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

妈妈们可以选择在春天,或者秋天断奶,此时的气候温度都比较合适,是最佳的断奶季节。

④在周围环境变化时选择断奶

婴幼儿时期的宝宝,对熟悉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的依赖性,假若在改变周围环境的时候,给孩子断奶。

比如:让新保姆照顾孩子,或者是搬新家等等。要知道小孩子的适应能力本来就弱弱,此时是最需要妈妈的时候,这个时候给孩子断奶,宝宝也会更容易出现哭闹的现象。

记得我家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回老家,那是我家孩子第一次回老家,然后我去吃饭,我婆婆带孩子在楼上玩,一直有人陪着。

之后宝宝就无缘无故的大哭起来,怎么哄都哄不停,估计是吓到了,所以,对陌生的环境,孩子的内心是很不安的,断奶也是如此,如果周围的环境变化了,一定要先让宝宝适应之后,再断奶。

宝宝断奶很困难,可能是时间点选错了,选对断奶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03宝妈是否用对断奶的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1)断奶是从哺乳到奶瓶的过渡

万事都有过渡,我想突然让妈妈们每天用叉子刀子吃饭,也会产生抗拒心理吧,更何况是宝宝。

对于从小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吸吮乳头,所以,很有可能会拒绝奶瓶,从而导致断奶困难。

所以,妈妈们需要做的,是从宝宝1-2个月的时候,就每周抽出一两次,用奶瓶给宝宝喂奶,但是喝的还是妈妈的母乳哦。

这样让宝宝从小就慢慢开始习惯奶瓶,以后断奶也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等到妈妈们发现宝宝已经比较能够适应奶瓶,就可以慢慢减少哺乳的次数,增加奶瓶的使用次数,这样循序渐进,最后也许宝宝还没有来得及哭,就已经断奶成功了。

宝宝断奶很困难,可能是时间点选错了,选对断奶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2)提前让宝宝接受配方奶粉

有些宝宝虽然接受了奶瓶,但是因为断奶后,喂的是配方奶,各个方面和母乳都有点不同,有可能会让宝宝产生不适应,从而大哭大闹。

所以,宝妈们在断奶前,得在吸母乳的时候,适当加入一些配方奶,让宝宝提前适应,随时间慢慢增加配方奶,减少母乳喂养。

3)减少喂奶次数,适当转移注意力

其实断奶就是减少喂奶次数,拉长宝宝喝奶的时间间隔,但是此过程,需要宝宝慢慢去适应。

在宝宝不喝奶的间隔,爸爸妈妈可以多带宝宝出去玩,或者一起陪他玩玩具,玩游戏,睡觉前,可以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他逐渐忘记自己睡觉前,要吃奶的这回事。

断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所以,全家人应该一起出动,爸爸,爷爷,奶奶也应该给宝宝更多的关爱,多给宝宝喂喂奶,多在一起玩耍,减少宝宝对妈妈的依赖性,为断奶打下一个好的心理基础。

宝宝断奶很困难,可能是时间点选错了,选对断奶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4)隔离断奶,事半功倍

“隔离断奶”其实已经有不少家庭就这样操作了,就是妈妈从宝宝面前消失几天,大家都觉得长痛不如短痛,自己狠狠心就过去了。

为什么隔离断奶好呢?毕竟每天晚上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时候,宝宝都能边听故事,边在妈妈怀里美滋滋的吃奶,如果现在不让吃奶了,变成只听故事了?孩子不闹翻天才不正常呢。

所以隔离断奶的时候,没有妈妈在身边,也许是出于无奈吧,也许是真的肚子饿得不行了,不得不选择喝奶瓶了。持续几天时间,宝宝也慢慢习惯了,断奶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但是这种方法不是必要的时候,尽量不要用,因为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的,这个手段是没办法的情况选择的,可以的话尽量不要用这种方法。

5)要确保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

西尔斯医生说过:“断奶是用人代替人,不是用物代替人,不要寄希望于用一个泰迪熊,或一个塑料玩具哄骗宝宝离开你身边”。

当宝宝离开你温暖的乳房,你要用其他形式的情感营养去安抚他。这时,除妈妈以外的人(最好是爸爸)在安抚宝宝方面要扮演更关键的角色。

所以,这个时候,爸爸的责任突然重大了起来,为了帮助宝宝更好的断奶,爸爸应该更加适当的陪伴宝宝,多给宝宝一些关爱,不仅能够满足宝宝断奶是情感空虚,也能帮助妈妈“全身而退”。

宝宝断奶很困难,可能是时间点选错了,选对断奶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6)母亲的自身心理建设很重要

断奶从来不是宝宝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宝宝和妈妈两个人的事,宝宝会伤心会哭,妈妈也会担忧和失落。

若是心一软,没忍住,也许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妈妈的心理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断奶的英文单词是:“wean”,原本的意思是成熟,动物成熟了要离开父母,庄稼成熟了要收割了,水果成熟了要离开树枝了。

所以。妈妈们应该告诉自己,断奶是孩子值得庆祝的一件事情,这样之后的宝宝才能变得完整,也能更健康的成长。

父母与孩子每一次分离,都是孩子的一次成长,让他变得更加独立,要让宝妈从内心意识到这件事情是好的,才能够有效帮助宝宝断奶。

写在最后:

断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对于宝妈和宝宝来说是很难熬的,但是只要坚持,相信很快就能过去。

毕竟每一个妈妈,都是为了帮助宝宝更好的成长,等宝宝长大为人父母了,也能体会到父母当初的良苦用心。

相信每一个宝宝,都能在父母的关爱下,成功断奶,茁壮成长。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life/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