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水果店装修效果图(从一个水果店的运营获得的产品启示)
编辑导语:生活处处皆学问。本篇作者通过经常路过一家水果店,对水果店的运营模式产生好奇,用产品经理的思维逆向进行了拆解,有一些观察思考感悟,与你分享,一起来看一下。
从广义上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你可能烧过一道菜,装修过一套房子,或者开通了自己的微博,这些都是你的产品。你创造和经营的这些产品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与职业产品经理的工作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结网》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水果店,我经常路过它。有一天,看到这个水果店,我冒出一个想法“开水果店,从广义上来说,其实也是在做产品。一个水果店是怎么被创造和运营的呢?”于是,我想用产品经理的思维逆向拆解一下。在拆解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产品启示:
基于表面的调研结果有可能是骗人的;从0~1与从1~n里面的1并非是产品落地,而是产品成活;要习惯“画外看画”,对天花板要有提前的预期;防患于未然与追求商业盈利一样重要;现在,我对以上四点启示展开说明,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探讨学习。
一、基于表面的调研结果有可能是骗人的
在决定拆解一个水果店的运营之后,我便留心观察了水果店的周边情况,它是这样的:
水果店属于街区底商,附近有2个小区,2个成人公寓,1个大学公寓,其中与最大的小区和学生公寓相距最近。周围邻居是便利店、快捷酒店、理发店、饭馆、链家地产等等。根据这些信息,我得出的水果店消费群体是附近居民和公寓学生,而居民中有上班族、宝妈族、退休老人,所以我将群体划分为三类:
而他们的特点分别是:
上班族居民:早出晚归,追求方便快捷,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计较价格;非上班居民:时间自由,追求质量和实惠,购买频率高;公寓学生:有寒暑假,追求吃着方便,单次需求量不大。后从水果店老板那里了解得知,水果店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水果店消费群体主要是:
根据观察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相比,消费群体的评估缺失了由酒店而来的顾客、以及链家管家。同时,也错误地估低了他们的消费力。实际上,由酒店而来的消费群体是流动的,属于隐性流量。但这个流量不容忽视,在今年8月疫情紧张,附近的酒店被要求暂时停业的时候,水果店内顾客流量几乎缩减了一半。而链家管家呢,他们购买水果主要是买来送人。因为带顾客看房会经常打扰房主,管家一般会给房主送一些水果。
此次调研让我意识到只是基于表面的观察而得出的调研结果有可能是不准确的,而由此做出的判断也是有问题的。我们需要对调查研究的结果保持一定的客观性。
二、从0~1与从1~n里面的1并非是产品落地,而是产品成活
水果店开始对外营业,是否就预示着大卖特卖可以赚钱了呢?事实是,不是。
自开门迎客开始,水果店的定位、水果的价格、水果的品质、水果的购买体验才开始接受市场的验证。在初期运营时,老板说,顾客进来的不少,但买的人不多。有的人反馈,这水果怎么这么贵?有的人反馈,这里的水果虽然有点贵但确实比其他家的水果好吃。有的人反馈,水果种类太少了没有我想吃的。有的人反馈,给家里老人吃有没有软的。还有人说,我想送人,有没有成箱的水果……
这些反馈预示着当下水果店的服务有哪些得到了顾客的认可,有哪些还需要改进。通过不断的调试,水果店的运营体系以及口碑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从这件事上,我想产品经理们常讲的从0~1,从1~n,里面的1并非是产品落地,而是产品成活。因为只有产品活下来了,它才能像一棵树一样继续向下扎根,向上发芽。
水果店有天生的优势,它处于线下,每天都可以见到顾客,可以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很直接很具体的获得反馈。而线上互联网产品,用户通常是看不见的。要想获知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一些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想到了自己的办法。比如,小米、微信,他们都有自己的开发论坛,若用户遇到了问题,在他们的论坛上直接发帖,一般情况下,回帖速度很快。还有一些公司,会定期举办用户见面会。
在数字时代,很多人都喜欢看数据,但处于调试期的产品,数据看不出什么。此时,建立与用户的反馈渠道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用户真实的体验才能反馈出你做的这个产品是否解决了他们想要解决的某件事情。
三、要习惯“画外看画”,对天花板要有提前的预期
产品上市,进入1~n的阶段,但n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呢?
在追求增长的路上,人们对n的追求似乎是上不封顶的,但n是有限的。
我们先从全局的角度看一下水果店的成长曲线,如下图:
首先说明,这个曲线中代表回本时间的那个点不是准确的,因为那是我根据自己的估算估测的那么一个点。用这个图是想用“画外看画”的方式,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水果店未来的增长。
水果店的消费群体都是来自周边,他们是有限的,即便通过会员制、或者一系列促销活动,消费群体的消费力会增长到一个极限,水果店迟早会遇到利润增长的天花板。
这样的情况要想继续增长怎么办呢?
我想需要跳出当前的运营思路,拓展新的发展机会。比如,现在直播带货很火,水果店是否可以尝试直播带货呢,又或者是把自己经营水果店的成功经验打包复制,尝试开连锁店、加盟店等。
互联网产品的这种局限性似乎不是那么突出,因为网民基数够大,产品的增长空间也大,但再大,还是会遇到有限,遇到有限就意味着会遇到天花板问题。提前预期到天花板,便可提前思考如何突破,只有这样一步步突破有限,才可实现无限。
四、防患于未然与追求商业盈利一样重要
水果店老板说,店里遭遇过一次投诉事件:因为有一种过期的食品没有及时撤下来,被“顾客”投诉。最后顾客要求赔偿2000元,食品药品监管局罚款5万元。好几个月的辛苦,就被这样一件事给白费了。
虽然会让人心有不甘,但这确实是运营上的问题。这件事,让我意识到防患于未然与追求商业盈利一样重要。
在做互联网产品时,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还不够强烈。产品上市后,精力便主要集中在如何拉动增长,如何让更多的人使用产品等商业盈利方面的事情上。就如水果店老板只顾卖货,忽视了食品过期问题一样。
没有发生的事常常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如果在之初就对现状中必须注意的特定因素给以关注的话,那些潜在的问题就容易被捕捉到。提前防患于未然,就能为将来省去了很多麻烦。
水果店属于实体产品,虽与互联网产品有些不同,但产品思维是相通的。这次思考让我懂得:
我们重视调研,但对调研的结论必须保持一定的客观性。因为有些隐性的东西或者我们没有看到的东西只有在运营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从0~1的1,这个节点的目标不应是产品的诞生,而是产品成活。就像我们想要一棵结苹果的树,只把苹果树种上还不行,得树活了,我们才有希望把果树培养长大,最后让它成长为一棵可以结苹果的树。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无限”的错觉,所以只想着如何增长再增长。但任何产品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天花板问题。站在画外看画,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产品,更容易提前对增长的天花板有一个预期。防患于未然与追求商业盈利一样重要。捕捉潜在问题,防患于未然,会为将来省去很多的麻烦。以上是我的观察和思考,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你的阅读。
本文由 @汪仔6288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pd/2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