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装修(2015年东方之星4小时连救2人的英雄官东)
在危难来临时,他们总是与逃难的人群背道而驰,逆流而上拯救生命于水火之间;在紧急存亡的关头,他们总是义不容辞撇下自己的生命,而奉身于更高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就是人民子弟兵,提起这群人,老百姓们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在人们心中,军人可谓是安全感的另类代名词。
2015年,“东方之星”客轮的沉没,吹响了救援的冲锋号,也唤出了一位英勇无畏的英雄。在深不可测的海里他共计往返三次,在四个小时内不顾自身安危连续救起两人,最终荣立一等功,也为全国人民展现了一位军人的担当与使命。
他就是官东,一位24岁的“90”后年轻的海军教员。
官东
承优良家风,做勇敢军人
官东出生在1990年5月,是安徽省宁国市人,家庭条件十分普通,其父亲官昌元从事的是城市环卫工作,母亲陈景芳则经营着客运班车,夫妻二人每天早出晚归,官东从小就学会了做很多家务事,十分懂事乖巧,很少让父母操心。
尽管家境普通,但是官东从小就在良好家风的浸染下长大。在官家的客厅墙上,悬挂着一幅有二十多年历史的书法作品,上面写着:“承家多旧德,继代有清风”,这是徽商治家精神的历史传承,亦是官家后人成长的营养液。
其父官昌元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也锻炼出了忍耐和坚韧的品性,他时常教育家中七个孩子:凡做事绝对不能因为苦累就轻言放弃。
在品德上,官昌元告诉孩子们要以立德为先、要本分清白,不能拿别人的一针一线,待人要和善,也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官东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官东从小就表现出了十分善良的品行。
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些同学离家比较远,回家吃饭很不方便,官东就经常请他们到自己家中,然后亲自做蛋炒饭给他们吃;有时候家门口有上门乞讨的人,官东如果在家,就会径自将家中米缸里的大米舀出一碗来送给这些乞丐。
对于官东类似的举动,官家父母从来不会因为家境贫困而加以斥责,而是为儿子的行为感到欣慰。父母面对生活的坚韧也对官东有着很大的影响,从小他就十分勇敢独立。
有一次五六岁的官东放学后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结果不小心掉进了房子后面的一口水井之中,小伙伴们吓坏了赶紧出去叫人。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小官东借助书包的浮力,一直用手紧紧抠住井壁的石缝,在水里待了半个多小时才被救起来。
官东
官东后来成为军人,和他家里的亲戚也大有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官东的大伯父、二伯父、大姑父和表姐夫都是军人,看到他们穿军装的样子,官东觉得特别帅气,就也想要当一名海军。
其中的二伯父早年退伍之后便回乡搞起了创业,这个二伯父又特别喜欢官东这个小侄子,所以有事没事就会亲自教他踢正步、行军礼,官东耳濡目染之下,也有了几分军人的脾性。
2007年12月,高中毕业的官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入伍,由于自己对潜水员十分好奇,加上想挑战一下自己的心理素质,所以后来他成为了海军潜艇学院潜水专业的一名新兵。
官东
然而事实上,入伍之前的他对潜水一无所知,甚至还是一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
按照规定,新兵入伍三个月之后就要接受潜水员测试,不仅身材、体能、耳膜等要符合要求,加压舱的训练也尤其重要。
于是在这三个月之中,官东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从一开始的紧张不适应到慢慢熟练,最后在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核,被分配到海军驻青岛某部海上防险救生队。
2009年12月,官东因为表现突出,被留队转为一级士官,接连参与了打捞张尘宇烈士遗体、汉江流域打捞枪支等重要任务,也积累了许多成长经验。
官东
当时武汉海军工程大学的潜水分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英雄潜水分队,官东一直心向往之,于是在2012年1月他向组织提出希望可以调往这个潜水分队,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
官东平常喜欢钻研,军事、政治、体育等多方面知识都有涉及,潜水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是比较丰富的,因此来到海军工程大学的他主要负责潜水课的教学,同时担任应急潜水员工作,学生们觉得官东的课程总是风趣幽默,又简单明了,十分受欢迎。
在这个有着英雄之名的队伍里,官东的精神也得到了明显的洗练。
当他第一次走进潜水分队荣誉室时,看到的是中央军委授予的那面“抗洪抢险英雄潜水分队”锦旗和一块块记录着这个英雄队伍历程的展板。
官东终于体会到了潜水队员那种一声令下便义不容辞的责任精神,他很庆幸自己可以在这个有着英雄基因的队伍中成长。
官东
“东方之星”沉,救援英勇兵
2015年6月1日晚,由南京驶往重庆的“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途中遭逢龙卷风,最后整座轮船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监利水域沉没。
紧接着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接到了紧急通知,组织要求他们立即派人前去救援。
官东当时并不在被安排的名单内,但是听到消息的他立刻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救援,领导考虑到其身体素质之强壮和潜水技术之高超,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次日早晨,官东跟着救援队伍到达了事发地点,此时“东方之星”号客轮已经全部翻转倒扣在水域中,只有船底露出了水面。现场的救援人员向他们反馈了探测信息,大概判断在船头的前部区域有一名幸存者。
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
救援队伍仔细研究了船体的构造,然后精心设计了两套救援方案,准备派人下去救援。
此时大家都在与死神赛跑,时间耽误越久丧失的生命可能就越多,于是官东又迫不及待地主动提出要第一个下水救援。
下水以后,官东意识到这比自己想象中要难得多,因为当时江水的温度很冷,直接刺得人头皮发痛;同时江水十分浑浊,水下能见度很低,即使打着强光手电筒也无法看得十分清楚。
更重要的是,水底下暗流涌动,江水流速快到了1.8米/秒,而正常流速应该是1.5米/秒,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会发生危险。
官东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尽管有着过硬的潜水技术,官东也只能在水下一点点摸索,凭借着敲击收集信号,一个舱室一个舱室地去找,花了十来分钟才好不容易找到了客舱舱门的位置。
官东小心翼翼地靠近舱门,拉开舱门后又找了东西把门固定好,确定门不会被关上之后他才进入船舱。
舱内一片漆黑,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官东细细摸索,终于发现了一个还没有被水充满的舱底空间。
随后官东摸到了一个堆满杂物的、倒立的楼梯,他费力地将楼梯上的杂物清理开,打算顺着楼梯往上走走。结果刚一抬头,官东便看到上面笔挺地站着一位老大娘,把他吓得一激灵。
官东
老大娘一只手握着手电筒,一只手紧紧抓住身边的钢管,看到官东出现的那一瞬间,她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也是在后来把人救出去以后,官东才了解到这位老大娘名叫朱红美,时年65岁,在看见官东之前,她已经一个人在绝望之中等待了十几个小时,所以看到人后才会情绪激动、喜极而泣。
当时官东看到人后,第一时间向水面汇报了情况,然后走到老大娘身边。
在等待队员下来辅助救援的十来分钟里,官东一直安慰着老大娘,让她别紧张,还说“我们就是您的孙子,我们现在来救你了”。
官东与大娘
后来官东的队员带来了一套潜水服,为了保证老大娘的安全,官东又将自己的潜水头盔给老大娘戴上,只给自己留了一个呼吸器。
官东贴心地给老大娘戴好潜水装备,教她使用呼吸头盔,又教她如何在水里面行走以及最后如何出水。同时还给老大娘加油打气,让她一定要坚强挺住。
船舱里边空间狭窄,水路艰难,官东牵着老大娘的手走在前面带路,队员则在老大娘身后扶着她。
虽然老大娘的心理素质比较好且求生意志强,但是走着走着依旧害怕得好几次停住了,官东和队员便不断地安慰鼓励她。十多分钟之后,两人带着老大娘终于浮出了水面。
官东
老大娘也成为“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之后第一个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
上岸之后,精疲力尽的官东就地躺下休息,四十多分钟之后,生命探测仪又探出了游轮机舱里还有生命迹象。官东一跃而起,再次申请下水。
潜下水中之后,官东听到船舱里面断断续续地传出有人敲击求救的声音,但是他围绕着船舱绕了几圈也没有找到舱门。
在第四圈的时候,终于发现了舱门和通向船舱内部的楼梯,不过楼梯被三块很大的钢板压住了。官东借助水中浮力,奋力推开了钢板,然后上了楼梯。
在楼梯尽头,官东发现了一个1米多高的尚未被水充满的空间,里面充斥着一股柴油味。就在其中的船舱管道上面,静静地坐着一个年轻的大男孩,原来这是21岁的陈书涵。
官东看望陈书涵
当时的他在封闭的船舱里待了很久,无论是体力还是精神都已经严重透支,所以当官东发现他时,他已经是双眼通红、表情呆滞、眼神涣散,并且头上和嘴巴、鼻子上都沾满了油污。
官东一连问了这个陈书涵好几句话都没有得到回应,好半天之后才听到他木木地说了一句“你来了”。
官东意识到陈书涵当时的情况极其不稳定,于是一边等待队员前来一边坐在陈书涵的身边对他进行了二十多分钟的心理疏导。
之后,一名队员带着自携式潜水装具过来增援官东,但是陈书涵因为极度害怕所以十分不配合,既不愿意自己穿上装备,也不愿意再下到水中。
船舱之中的空气越来越少,官东情急之下只得将自己的潜水装备取下来给陈书涵套上,由队员将他带出了水面。
官东
此时的官东没有了潜水装备,他的自携式潜水装具中的压缩空气也即将耗尽,信号绳也好巧不巧地被船上的杂物缠住,随着体力的逐渐流失,官东感觉到湍急的水流随时有可能将自己卷入深水区。
当务之急,官东果断卸掉了身上的压重铅块和氧气瓶,没有面罩保护的他便直接从三十多米深的水中浮上了水面。
由于出水速度极快,加上水力冲击,出水后官东感到耳朵十分胀痛,并且鼻孔流血、双眼猩红。
后来官东面对记者采访说起出水的感受时表示仿佛才从鬼门关走了一遭,“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官东
官东及其潜水分队成员一共下潜58人,潜水时间长达38.5小时,人均日睡眠时间不足2小时,最终,“东方之星”客轮上的454人中总共救出了12人,还有442人不幸遇难。
而其中的官东在四小时之内连续救起了两人,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水中摸索的艰辛和危险。
正当官东在沉船地点热火朝天地展开救援的时候,各大电视台也同步播出了救援现场的状况,宁国家中,官昌元一家人刚吃完晚饭,正如往常一般打开新闻联播,这一下便看到了电视屏幕上镜头正对准的那个身影——儿子官东。
官东
两口子看到新闻后十分激动,心里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担心,他们拿起手机拨打儿子的电话,得到的却一直都是关机提示。
老两口深知抢救群众生命是儿子作为一名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天下父母心,哪有不担心孩子的安全的呢,所以没有得到儿子消息的老两口一夜无眠。
直到六月三日凌晨,官东也害怕父母担心,所以刚得到喘息机会的他立刻给家人发去了报平安的信息,说自己刚结束工作准备休息,且“一切安好”。
官东
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是使得官昌元和妻子心中悬着的一块大石头放心落了地,官昌元很快回复,表示自己对儿子的行为感到十分骄傲,同时嘱咐儿子注意安全,其中还说到:“你安全了,才能救更多的人。”
而这条消息,后来也一直被官东悉心保存着。
两口子马上又给儿子打电话,希望听听儿子的声音,但是再拨过去时电话又成为了关机状态,老两口只能安慰自己“肯定是又执行任务去了”。
正是有这样大义的家人作为后盾,官东才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在这个需要军人的战场上,他毫不吝啬,散发出了自己的光芒,对他和他的战友来说,最高兴的便是出水后看到老百姓对他们竖起的大拇指。
官东
立功得嘉奖,踏实续奋斗
6月3日下午,“东方之星”号客轮的救援工作到了尾声收官阶段,海军工程大学在沉船救援现场也就是长江大堤旁举行了简短的总结仪式。
在这个仪式上,潜水员谢启峰被记二等功,潜水员石柏岩被记三等功,而潜水员官东则被记一等功。同时,海军工程大学的副校长苗宇发表讲话,表示希望全体救援人员连续作战,在下一步的救援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李克强总理亲自在码头接见慰问了参与救援的人员,现场考察完之后总理又来到救援官兵所在的临时帐篷区,针对官东的英勇事迹对他进行了特别表扬。
总理说他这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样的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
官东
官东表示,总理的褒奖是对自己的极大鼓舞,但是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潜水员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这次救援结束后,关东的事迹也被媒体争相报道,他在危急关头将重型潜水装具让给被救人员,置自己于危险之中,彰显了不怕牺牲、勇担责任的军人风采和时代精神。
其人其事其精神也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一致赞美,官东硬朗帅气的外型更是让网友直呼其为“最帅潜水员”、“男神”、“真正的男子汉”。
官东
2015年7月,官东入选“中国好人榜”,同年十月,官东又获得了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2016年,官东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中有一句写到“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正是对官东大无畏牺牲精神的写照。
面对外界的夸誉,官东始终表现得十分踏实,2015年8月,他经过严苛的文化和体能考试之后以“优秀士兵”提干保送的身份,进入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陆战指挥专业学习。
在学校里,官东褪去英雄光环,回归平常心,从不主动跟人提起自己的光辉事迹。
官东一直勤恳踏实地学习,每天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平时没事就一直泡在图书馆里,也会虚心向其他同学请教,一直在尝试着超越自己。
官东
2017年,官东从学校毕业后又主动申请回到了曾经的潜水分队工作,此时他已经从原来的士官成为了一名军官,他变得更加专业,也更加的成熟稳重了。
对于他的回归,军士长谢启峰表示将会带动更多的“官东”出现,相信官东可以继续在自己的路上发光发热。
官东之精神,是真正的中国军人之气概,它足以令国人安心、令民族自豪,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的存在,我们才能够享受岁月静好的美好生活。
官东名盛一时,但是他依然不卑不亢,踏实行走在自己的奋斗之路上,无论是精神还是生活,他都是我们优秀的学习榜样。
参考资料
安徽文明网.2015-06-04
中国军网.2016-04-21
人民日报.2017-05-07
网信安徽.2017-01-03
解放军报.2017-09-22
人民日报.2015-06-19
长江日报.2017-09-21
中国文明网·2018-11-8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pd/2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