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事件(俞敏洪这两年)
在离毁灭一步之遥的时候,将军必须拼刺刀。
文 / 巴九灵
01
我第一次特别注意到俞敏洪,是在2020年初,疫情逐步发酵的时候。那时候,他在自己的公号“老俞闲话”上疯狂写作,几乎一天一篇,标题的名字,就叫“老俞疫情日记”。
俞敏洪跟其他企业家一样,捐款捐物,牵挂疫区。其他大佬只闷声做事,少说话或者不说话,但俞敏洪似乎拥有旺盛的表达欲。
尽管他在日记里说了,他是“一个胆怯的说话者”,会在“语言上各种斟酌,胆颤心惊”,但疫情前期那些荒诞诡谲、光怪陆离的现象,他统统表达了看法。
随便摘出他的几条日记。
心一下子坠到谷底,失魂落魄,内心瞬间充满了悲愤和痛苦,一个人关在书房里,痛哭了半个小时。(那位姓李的医生去世当天)
这次疫情,像烈火真金一样,把不少官僚作风烧出了原形。搪塞、推诿、互撕、愚蠢、无能,都原形毕露。
上海什么研究所用双黄连治疗病毒实验成功,让我去买点双黄连,还让我千万别告诉别人。我凭着有限的科学常识觉得这个不靠谱,就没有理会。
今天的中国,鼓励敢说话的人出来说话,已经变得比什么都重要了。
我们的教育中,理性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的教育太少。跟着感觉走,成了我们的一大特征。因为缺乏理性,就容易被情绪所主导,就很容易被人忽悠。
真正有良知的文人应该认真去关心一下普通老百姓,那些被传染了疾病的人和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处境是什么?而不是跟着领导后面,屁颠屁颠地跑。领导也许真的很辛苦,但等疫情结束了再来看功过是非似乎更好。回顾,能够让我们把事情看得更清楚。
他谈了疫情,也谈到了新东方的困境。线下教学点全部停课,只能搬到线上。有家长说能不能降价。俞敏洪说这很难,搬到线上,线下的租金公司照付,员工工资照付,企业的压力也大。
有人数了一下,俞敏洪一共写了58篇疫情日记。
这场疫情注定要被写入历史。
未来的史家们真想要了解企业家阶层在这次疫情中的观察与思考,俞敏洪的这些日记,便是企业家群体里少见的原始资料,自有其一定的价值。尽管这些文本还需要去伪存真,跟事实进行比照对应。
02
2020年5月,俞敏洪写了篇文章,叫《疫情后教育领域投资机会》,他写到了困难,但主要还是提到了未来的机会:“这次疫情把教育全部放到了线上,给教育领域打开了一个无限大的空间。”
没过多久,知名的独角兽教培机构猿辅导成为2022年冬奥会官方赞助商,字节跳动的大力教育四处突击。它们似乎都有光明的未来。
自此将近一年,俞敏洪除了忙着复工复产,继续表达,他还出版了一本新书,专门把疫情期间的在线演讲集结成册。
俞敏洪为繁荣中国的文娱产业做了不少贡献。
以新东方为蓝本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上映后,尽管俞敏洪对其有些抵触,认为导演把自己拍得太窝囊了,但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企业家的故事,好歹被搬上了大荧幕。
他疯狂出书,豆瓣上搜俞敏洪的名字后,你会有种中国企业家里就他特别能出书的错觉。鸡汤也好,励志也罢,他就是要表达,就是想留下点精神产品。
话多也是祸。几年前,他谈到中国女性时说:“衡量和评价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方向,比如,中国女人挑选男人的标准是要男人会赚钱,至于良心好不好不管,所以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言论引起轩然大波,他又出来道歉,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是“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
他甚至怂恿别的企业家表达。2021年初,他开始抢媒体人的饭碗,成为腾讯一个节目的主持人,跟其他企业家对话。
他最早的想法很大,做口述历史,带个录音笔,跟企业家聊一天。他对《南方人物周刊》说:“让老百姓看到这些企业家的真性情,以及这些企业家在奋斗中间的自我成长和企业成长的不容易,让老百姓和中国企业家之间达成一种谅解。”他担心企业家阶层和工薪阶层形成对抗情绪:“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极其不利,它会种下暴力的火种的。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是不需要暴力的。”
他以为凭自己的身份,能占到平等对话的便宜。但是约访几个人都被拒绝了,找到雷军,雷军说,采访不必了,来喝酒。俞敏洪也理解,企业家不小心说错话,很容易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去年3月,俞敏洪对话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的节目播出了。俞敏洪就想请王中军进一步聊危机。王中军脸色不好,“不聊了,别总谈危机了”,干了杯酒,起身离开。
几个月后,“双减”政策落地,俞敏洪亲自体会危机。那本标题为《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的自传,被人改了标题,把“曾”字改成“还”字。
有了危机,他继续说。
去年11月,他说1500个要退租的教学点,仅装修就花了六七十亿,还为农村孩子捐献了8万套桌椅。但是他在过去立下一个规定:如果新东方不做了,新东方账面上的资金必须足够退还学生学费和支付所有老师工资。
这种稳健的财务策略,在教培机构拖欠工资、学费,纷纷跑路的肃杀环境里,显得弥足珍贵,他又成为了体面的代名词。
这就是表达的力量。它来自俞敏洪的性格与教师习惯、坦承困难的沟通方式,又来自其稳健的财务思维创造出的对抗危机的屏障。
一些人对俞敏洪的同情与理解,是因为一篇名叫《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的评论文章。这篇文章说,新东方不应该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外一个挣快钱的行业。很多人看完后的反应是,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呀。
俞敏洪倒是感谢了记者,不过有一点他不同意:“我知道薇娅、李佳琦一直播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20个小时,没日没夜地选品,没日没夜地努力,所以其实没有一项行业是好做的。”
03
2022年1月初,俞敏洪发了篇文章,回顾过去一年。
这一年就是惨。新东方的市值跌去90%,营业收入减少80%,员工辞退6万人,退学费、员工辞退N+1、教学点退租等现金支出近200亿。
新东方发公告说,俞敏洪发在公号上的公司财务信息不代表公司的观点。但这种公告不过是走个程序,新东方的困境就摆在那里,有几个人去纠结俞敏洪是不是违规披露消息?
俞敏洪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有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至今,新东方成立89家公司,平均每2天一家。俞敏洪定下的大方向有两个:一个还是教育,像营地教育、大学教育;另外一个,就是以香港上市公司为主体的新东方在线,创立东方甄选直播卖货系统,直播带货卖农产品。
有人建议俞敏洪一次性把新东方关掉,俞敏洪说: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从情感上不能接受,现实中也不具备可行性。我能够做的,就是带领新东方团队,为新东方的未来寻找发展的道路。
俞敏洪面临感情与企业家身份的双重羁绊。
他说,新东方离职人很多,但留下来的员工还有5万名左右,“他们的生计,部分依赖于新东方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让大家有个好工作,也是我们管理者需要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以前,俞敏洪的表达能力更像企业经营之余的一种消遣,轮到转型带货,他的表达能力似乎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东方甄选刚刚开始,每天的销售额还少得可怜,只有几十万块钱。”
在如今谨慎低调的企业家群体里,俞敏洪跟梁建章很像,都是孜孜不倦的表达者。
俞敏洪杂糅了真诚、鸡汤。
梁建章混合了学术与搞笑。他为人口问题呼喊多年,当携程遭遇疫情危机时,作为创始人,他各种变装,到直播间带货。吴晓波老师赞赏梁建章:在离毁灭一步之遥的时候,将军必须拼刺刀。
这句话,其实也可以用来赞赏俞敏洪。
作者 | 马泪泪 | 当值编辑 | 张文龙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 封面图源 | 新东方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