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性事件图片(她既是古代最礼佛的女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王侯将相名流千古,多少恶霸罪人遗臭万年,但是,只要关注就会发现,出名的仅仅是男性。在人治的社会里,女性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女强人也不是只有近现代才有。回望整个中华历史,女名人也数不胜数:出塞安国的王昭君;千古一帝武则天;辅佐三代清帝的孝庄皇后。
但也有殃民祸国的坏人:使大唐由盛转衰的杨贵妃;令大清国将不国的慈禧太后等等。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女名人,是一位不能定性好坏的皇太后。因为她半生英明半生昏庸,在体验到了权力的快感后逐渐迷失了自我,忘了初心和使命,一步步断送了自己和国家的大好前程,让自己之前的努力全部灰飞烟灭。她便是北魏的皇太后胡氏。
一、励志兴国
研究历史就可以发现,这位皇太后的来名其实并不正宗。在北魏宣武帝驾崩后,六岁的孝明帝上台。按照规定,嫡母也就是宣武帝时的皇后高氏才是真正的皇太后,而生母胡氏只是皇太妃,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也应该是高氏。
但是生母胡氏却以皇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如果说最终是权利害了胡太后,害了北魏,那么一切厄运的开端就是这:胡氏掌权。
但是一开始,胡氏怀有一颗为国之心,利用刚上任的机会,大力改革,并严厉打击贪污腐化的朝官,大力整顿吏治。并且每天按时批改奏章,进行合理安排。给北魏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大环境的同时,也为胡太后自己赢得了信任,得到了朝中百官的赞许。而这,也是一切恶事的正式开端。
二、倡佛伤国
胡太后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认可之后,个人地位、权力也走向了巅峰。如果她能继续坚持下去,很有可能会成就一个新的盛世。但是权力的诱惑力非同小可,有了权就有了钱,就有了满足自己一切欲望的资本,“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个“重”有绝大部分就在于克制自己的欲望。
然而历史证明,胡太后在与欲望的斗争中输了,彻底输了。她出于对佛教的信仰,开始大建佛苑寺庙。修建在皇宫附近的永宁寺中,单单一座浮屠塔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浮屠塔高达九十丈,塔顶立柱又高十丈,整个寺庙金碧辉煌,附图塔即使身在百里之外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而建寺庙的财力则来自全国普通老百姓的血汗,在她掌权期间寺庙兴建增长数量达到顶峰,老百姓早就苦不堪言,与她掌权前期完全相反。除此之外,胡太后还充分发挥了女性的天性,她经常游乐设宴,仅是侍从的花费就要普通老百姓劳累很久才能补足国库。
三、纵权灭国
她口口声声信佛,大肆修建寺庙,对于自己的私生活却一点也不检点。先是清河王,为了哄好清河王,她把许多国政要事都交给清河王处理,清河王由此势力大大增强。后来,胡太后又也另一名男子私通,整日不问国事。
日益成熟的孝明帝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为了国家大事,他开始集聚势力,想要慢慢地把胡太后手中的权力夺回来。但是胡太后不仅不放权,还把孝明帝的跟随者悉数杀死。无可奈何的孝明帝秘密通知京城附近的将军,准备强行逼迫胡太后,结果事情败露,胡太后直接把孝明帝害死了。
孝明帝死前,一位妃子生下了一个女孩,胡太后却说是男孩,准备让她当皇帝,自己依旧把持朝政。但是,“皇上”的性别终究还是暴露了。朝中大臣得知后,纷纷上书要求让元钊上位当新帝。
就在胡太后面临众叛亲离时,大都督尔朱发动了“河阴之变”,杀了满朝大臣,并将胡太后和“皇帝”淹死。从此以后,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结语:
权利其实只是一个工具,用好了能成就一个人,用得不好则会毁掉很多人,权力越大,风险越大,责任越重。但其实用好权力并不难,只需要保有初心,不要忘了最初的梦想,最纯真的自己,不要因为权力放纵了欲望,不要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所以在新时代,脱离了封建制度,脱离了人治的我们,在创造一个辉煌后,就去创造下一个辉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有始有终在成功路上前行,直到生命凋零。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3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