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读不厌

匡超人主要事件(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所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足足写了35万多之字。这本小说代表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凭借小说去评价这个现实社会的先例。

在乾隆年间完成,立马就有手抄本传世,后代对此书的评价也很高。以讽刺批判文章著称的鲁迅先生曾言“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我国现代文学家胡适认为此书的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儒林外史》的成就,不仅仅在中国的古现代,它也被译成十余种语言向国外传播,更有人将其与薄伽丘、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媲美,跻身了世界文学杰作的强林,对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林外史》:一代大师的讽刺佳话

经典永流传也有自己独特的社会背景

在宋朝时期,便有“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在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掌权时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日趋显著。

封建思想腐败的政治体系、迂腐的封建思想,开始对资本主义实施打压,既在武力上控制,也有在思想教育等途径上摧残这类人,例如: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提倡用清时期的理学去禁锢当时人们的思想。

而吴敬梓利用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去表达了自己反对八股取士、科举制,厌恶憎恨“知识分子”的醉心制艺、鄙视热衷于仕途和功名利禄的人的感想。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全部用小说和塑造人物的方式记录在《儒林外史》之中,通过极其讽刺的手法,对当时社会背景之下的丑恶之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吴敬梓的经历并不像现代文人那样坎坷多舛,更多是像极了陈朝的最后一代皇帝李煜,也像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晏几道。吴敬梓出身名门望族,从曾祖父就是科第的胜利者。吴敬梓有着“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的文名,学习态度也是认真刻苦,从小文学的功底就是很牢固扎实。他有很好的才气和禀赋,不会拘泥于读死书,时不时会游山玩水、参加官宦之家的聚会。

《儒林外史》:一代大师的讽刺佳话

吴敬梓的父亲在吴敬梓考取秀才的童年因病去世,因经常出入官宦之家,他也养成了不善于维持生计、四处挥霍生活一直靠卖文和朋友的接济生存着。但医生都是开放豁达的态度,胸襟开阔,不理尘俗,却也是才识过人的文人。

吴敬梓的父亲吴霖起为官清廉、正直,为国家也是脚踏实地、鞠躬尽瘁。尽管一生只在一个小小的知县位置上,却在任职的几年里做了不少贡献。吴敬梓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正直廉洁,却也看到了为人清正却不被赏识、造小人诬陷的官场险恶腐败。

在吴敬梓弱冠之年前,他一个人看到了、经历了母亲的去世、父亲的去世,也一手操办了姐夫的丧事,他的家产也被族人分的寥寥无几,自己的妻子也含恨而死。

生活对他这么残酷,而这一时期也是他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一个“败家之犬”,使他与官场正式决裂,他也对人生、人性和整个社会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他一生无视族人对他的侮辱,他不踏进官场半步,他不参加任何科试,他为自己谋得了一个全新的自主婚姻,他一生与结交好友有着“四方文酒之士”的称号。与晏几道多么相似相像啊!

一个“秦淮寓客”一生“痴颠”、“隐士”,活得洒脱,出淤泥而不染的洁净。

《儒林外史》:一代大师的讽刺佳话

现实主义讽刺的开创者

吴敬梓的一生诗歌、散文、小说、史学研究等领域他都有所涉猎,但《儒林外史》是他一生的巅峰之作。这部小说历时20年之久可见他在书中用了多少本领来对这些丑恶、腐败的事物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也表达着他民主、前卫的思想色彩。

在《儒林外史》之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已有了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等白话体章回小说的兴起。但《儒林外史》使用了现实主义色彩做基础,创造活灵活现的人物去讽刺自己对另一种美学的的追求与热爱为另类讽刺文学开创了先河。他在一个封建思想极其落后的时代,走在了民族的最前沿,创造了中国小说的又一大高峰,对中国小说发展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吴敬梓借用《儒林外史》倾诉了自己对世俗的看法,入木三分的刻画了一幅又一幅被封建集权制度摧毁的知识分子,与稍晚问世的《红楼梦》并列为中国小说史的巅峰之作。

《儒林外史》:一代大师的讽刺佳话

典型书中的典型人物

在中外名著中,大师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并成为世界四大吝啬鬼,而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也是一个活脱脱的典型吝啬鬼。

书中就在他在死亡的边缘还不忘,伸直两根指头告诉家人两根灯芯太费油,直到一根灯芯吹灭,他才“安然”的两眼一闭死去了。他是在乡绅阶层的一类人物的象征,一生节俭甚至是吝啬,他带着当时人民奴隶性的一方面,更是一个悲剧人物,被统治阶级无情捉弄的的典型代表。

书中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更是人尽皆知,他塑造了一个高中语文课本的“玩笑人物”——范进中举。范进五十四岁二十多次童试考得一个秀才,并又在乡试中获得举人,但兴奋之余却成了疯子。吴敬梓用犀利的笔为武器,鞭打了科举制度的本质。描写了一群长着科举制的毒瘤的人,无情揭穿了虚伪的假名士。尽管在书中以明代为背景,可是它却反映了封建制度这一个大时代的腐朽。

《儒林外史》:一代大师的讽刺佳话

吴敬梓真乃“安徽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不是姚鼑,是全椒的吴敬梓。”

沈从文曾说,一本小说读完之后,并不是要去计较里面的情节,而是去看他塑造了一个什么么样子的人物,塑造的是否成功。

《儒林外史》中在人物塑造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秉承着真实为最高原则,情景事件合情合理。纵使书中有众多的反面人物,他们的存在也不是脸谱似的描述,身上总有让读者可取之处。范进、荀玫的变化跟随自己的地位而变化,匡超人、也是坚持初心,不改本色。

吴敬梓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一成不变或者是用模具刻出来的,而是灵动的、复杂的、耐人寻味的,更值得去细细品读的。

《儒林外史》:一代大师的讽刺佳话

独有艺术特色的先河,衬出作品不一般的主题

《儒林外史》有着近四十万字,被人们归纳为长篇小说,但是它的结构与长篇小说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一部将长短篇结合起来的艺术作品。全书中打破了以一个、两个主人公为线索,《儒林外史》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物和故事框架存在。它把人物、故事分为一个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的主人公并且在结束时会引出下一个故事。短篇的合集之外,它也是一个用大致的时间线作为线索,把揭露封建制度下的读书人的精神状态和造成的社会弊端作为书中的明确主题。

吴敬梓在书中用了大量白描手法,去尊重描写对象真实性和规律发展的客观性,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因素去扭曲人性、不分善恶。典型的马二,他是一个对科举制疯狂的人,这类人是吴敬梓厌恶至极的人。但是马二在书中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自己性格与命运的人,吴敬梓给了他一副文人的热心肠、正直朴实的性格。

吴敬梓对于不同的讽刺对象也用了不同的讽刺方法,他让人物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去揭穿自己的谎言。严监生说“不占乡里一丝一毫的便宜”话音刚落,就命令小吏抢占了邻居家的猪。是一种可笑的嘴上一套行动一套的鄙视,矛盾的写法将当时社会上这种人脸上的面具不留情的撕下。

《儒林外史》:一代大师的讽刺佳话

所有揭示社会、批判时政的著作,都不是一味地否定一切,骂倒一切。,而是有自己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把握对了讽刺程度的大小和讽刺方式的转换。加以适当的运用夸张的手法,可以让读者对书中的每个人人物产生耻笑,抱有一种怜悯、可笑的态度。严监生的家产“十万多阴凉”、“米烂陈仓,牛羊成群”,却不舍得在自己病危的时候花一点一样去买些人参做药引子:而他死前那两个指头成为了一本书最为经典之处。把生活中的节俭无限放大,在现实的基础上,去不断揭示人性的没有底线。而正是源于这种现实中夹杂着的夸张效果,才能塑造出巨大的艺术效果。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吴敬梓熟悉他生长的时代,了解社会背景的复杂与腐败。科举制度像一场没有药可以治的瘟疫,在整个社会风靡,害死了诸多知识分子的心灵。他从一般的生活现象中挖掘了不寻常的本质,在人们所憧憬的官宦之路上看到了丑恶的一面。

《儒林外史》用明清时期最简单的生活中的现象去震撼人们的灵魂、惊醒人们的仕途人性邪恶之梦。这也是此书一出,就被广泛手抄传世,这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