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事件(长崎事件)
北洋水师前往长崎
中国与日本是东亚的两个强国,然而在十九世纪末期,两个国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腐朽的清王朝正在进行着洋务运动,想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自强,而另外一边的日本,则刚经历过明治维新,摆脱武士统治的国家仿佛重获新生一般,试图脱亚入欧。
1875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奉命组建海军,他通过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的中介,在英国购买了四艘铁甲舰,此即北洋水师的前身。接下去的1879年、1880年,李鸿章相继又向英国、德国购买了许多巡洋舰、铁甲舰,极大地加强了北洋水师的实力。
1886年,北洋水师奉命前往朝鲜的元山一带演习操练,之后北洋水师又前往沙俄的海参崴进行访问。在回程途中,定远号、镇远号、济远号、威远号奉命前往日本长崎的船厂进行燃料补给,同时北洋水师的旗舰定远号也需要保养。
一方面,当时清朝的北洋水师在东亚数一数二,李鸿章派遣北洋水师演习、访问各国的目的之一就是炫耀北洋水师的武力。另一方面,清朝当时虽然购买了许多西方的战舰,但是不可思议的是中国却没有足够大的船厂能够保养定远号,反之日本海军虽然还未发展壮大,却早早地拥有了保养巨型战舰的船厂与技术。
就在战舰在日本保养的期间,发生了“长崎事件”。
长崎事件
8月13日,在定远号保养期间,北洋水师的水手们也上岸保养,结果在妓院里因为不排队与妓院的打手发生了冲突。妓院的打手哪里是职业士兵的对手,被胖揍一顿不说,连妓院也被砸了。最终,长崎县丸山町派出所的两名警察赶来,逮捕了大保健未遂还闹事的两名北洋水师的水手。
这件事在北洋水师的角度上则有另外一种说法,清朝声称北洋水师的水手们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士兵,他们上岸游玩后,被当地的警察挑衅,这才发生了冲突。不过从当时英国的驻日公使的日记来看,当时的确有发生北洋水师水手与妓院打手冲突的事件,所以日方的记载可能性比较大。
为了夺回被日本警察扣押的弟兄,从妓院逃走的水手回到船厂后,召集了数十名水手包围了丸山町的派出所,同时还有少部分水手在前往派出所的途中在二手商店购买了日本刀等武器。清朝的水手们随即与日本警察展开交锋,不过此时大家都没下狠手,最终的结果还是几名带头闹事的水手被日本警察署逮捕。
当时日本的实力还不足以与清朝抗衡,在两年前朝鲜的“甲申政变”时,亲日派的朝鲜人发动政变,被清朝镇压,日本在朝鲜的野心被清朝按在地上摩擦,所以在发生了北洋水师水手与日本警察的冲突之后,日本决定冷处理此事——同意引渡逮捕的北洋水师水手,但是要求北洋水师的水手不得组团上岸,即便有人要上岸办事,也需要有水师的军官监督。
尽管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答应了日本方面的要求,但是“副提督”(琅威理也有提督衔,是北洋水师的二把手,但是名义上北洋水师只有一个提督丁汝昌,所以在这给“副提督”加了引号)英国人琅威理却为水手们说情,表示这么热的天气,水手们窝在船上也不舒服,所以最终在8月15日下午,约有2、300名水手被许可上岸休息,但是丁汝昌不允许水手们携带武器。
然而,在当晚八点多,中日两方又发生了冲突,这一次参与斗殴的不仅仅有长崎县的警察,还有许多当地的日本民众。
这次冲突的起因素有争论,清朝认为水手们上岸前已经被限制携带武器,在丁汝昌的再三约束下是不会闹事的。此次事件是日本人存心报复,警民勾结,趁着没有携带武器的水手们上岸之际,在主场偷袭了他们。
日本方面则声称,北洋水师的水手们故意在前日的派出所门前尿尿,被留守的三名警察发觉。随后三名日本警察被水手们围殴,一人当场死亡,两人重伤(其中一人在次日死亡),周围的长崎市民见北洋水师的水手又在作恶,便与水手们打成一团,而来援的日本警察因为听说水手们携带着武器,便也带着刀剑前来应战。
这次事件导致北洋水师死亡四人,负伤五十余人,日本方面则是死亡两人,负伤约三十人。
和谈背后的利益关系
事件发生以后,李鸿章立即聘请了英国的律师前往日本调查,同时还将南洋水师的四艘巡洋舰给抽调至长崎,加上先前的四艘战舰,此时长崎共停靠着八艘清朝的战船。
看到清朝舰队的日本有些慌张,不得不在谈判桌上与清朝和谈,但是这次和谈却因为双方的意见分歧久久悬而未决。当时清朝的驻日大使徐承祖以及北洋水师的“副提督”琅威理都力主与日本开战,让八艘战舰炮轰长崎,体验一把欧美列强的感觉。
此时的日本根本不是清朝的对手,日本海军当时还未成型,而北洋水师则在琅威理的训练之下位居东亚第一,与日本拉开了非常大的差距。如果两国开战,日本海军只有挨打的份,最终说不定还会以签条约结束。然而北洋大臣李鸿章却拒绝了二人的请求,李鸿章认为此次事件不过是小型的冲突,没必要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中国人应该以和为贵(实际上是不想让北洋水师打仗)。
当时的欧美列强得知此事后,以法国、俄国为主的列强想要挑拨中日开战,趁机获取利益。而在华的既得利益者在当时的东亚政策上主张扶持清朝,同时为了防止法、俄趁火打劫,竭力调停中日两国。除此以外,和法国有仇的德国也站在了英国的一边。
最终,中日两国以和谈告终,日本赔偿清朝五万两千五百日元,,同时支付北洋水师水手在日本的医疗费两千七百日元,清朝则赔偿日本一万五千五百日元。虽然看似清朝获得的赔偿较多,但是实际上这是因为北洋水师伤亡较重的缘故,并且在调查期间,清朝光律师费就花费了六万日元,实际上还是亏本的一方。
事件的影响
“长崎事件”之后,北洋水师的水手并未遭到什么严重的处罚,而日本方面则逮捕了杀伤北洋水师水手的日本人,并进行审判,在国际上赢得了相当多的赞誉。
除此以外,长崎事件也让日本人大受刺激,他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来自清朝的压力,尤其是开到长崎的八艘清朝战舰,让日本自天皇以下的不少人都捏了一把冷汗。从这以后,日本开始大力发展海军,购买了许多新式的战舰,同时学习欧美的先进技术,日本海军也逐步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反观清朝呢?李鸿章没有下功夫建造维护定远号的船厂,让定远号前往长崎的做法,虽然在示威层面上达到了目的,但是也让日本人熟悉了定远号的构造等等,暴露了北洋水师主力舰的虚实,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悲剧。
另外,在翁同龢上书光绪帝以后,清朝中止了购买海军军备的计划,而为北洋水师立下极大功劳的琅威理也被清朝气走。当时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外出公干,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便降下了提督旗,升起了自己的总兵旗,表示在丁汝昌外出期间一切都由自己这个总兵管理,而琅威理则认为自己也有清朝册封的提督衔,对刘步蟾的行为提出抗议。琅威理随后向李鸿章告状,但是李鸿章却说北洋水师只有一个提督,暗示支持刘步蟾,导致琅威理愤而辞职。
琅威理的出走对清朝打击十分巨大,英国认为琅威理在华受了委屈,撤走了派遣的海军专家,并且从这以后拒绝接收来自清朝的海军留学生。要知道在这以前,英国培养了许多清朝的海军军官,与清朝相比,当时日本留学生甚至不被允许进入海军学校留学,像日后日本的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前往英国留学时,也只能前往泰晤士航海训练学院就读。并且,琅威理离开后,北洋水师的武备日益松弛,战斗力急剧下滑。
李鸿章以为北洋水师已经初具雏形,不再需要英国人琅威理的指导,殊不知他卸磨杀驴的做法,最终将北洋水师推向了深渊。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