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及处理措施(出了护理不良事件)
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再完善的机制也会有意外事件发生。
在医疗行为中,护理不良事件难以百分百避免,
但上报率却较低,原因何在?
家丑不可外扬?
制度归制度,具体实施时,临床科室偶有对护理不良事件瞒报、漏报的现象。
据临床护士萧丽(化名)介绍,某护士曾给患者输液时发生用药错误事件,随后护士长和科室护理同仁共同安抚患者和家属,征得了对方的理解。可是,科里医护人员知道,护士长在月底做报表时并没有上报该事件。
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科室主动上报,岂不是自揭家底?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只要不被查到,就无需主动上报?
事实上,护理核心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中,要求护理人员在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做好善后工作。凡是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然后根据情况层级汇报。护士长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并组织讨论分析。
不报是为了“图省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通常采用手工填写,这些纸质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来回递送,周折多,时间长,确实会让人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感觉。
点评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之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中,关乎患者用药安全相关的就有三个【目标】提及: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患者由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制度及流程。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建立用药安全事件报告平台,提供有效、便捷的报告途径,鼓励医务人员全院参与,自愿、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近似错误和安全隐患,同时医院应制定强制性报告事项。
足可见患者安全在当下医疗界之重!
给患者用错药,是典型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核心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明确指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护士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科室护士本已有错在先,护士长知道后,就不能“一错再错”了。
如何提高上报率?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为了便于案例共享,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控意识,各地医院护理部推行电子化上报系统,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网上报告,减轻原来由科室手工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导致的科室分析整改及护理部指导评价时间延后的问题。
而对事件上报流程,也提出及时性的要求,并进行分级、分类上报。发生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在处置完不良事件后,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医院总值班,及时采取措施处置后,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旨在达到全员警示的目的,由护理部牵头进行从局部到宏观的管理。护理部制定科室上报时限、分析及改进措施的时限;护理部根据对全院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类进行统计,统计全院数据,评价不良事件有效完成情况,并对主动上报及时上报、按时整改的科室,进行激励,对于后进科室给予处罚。
如何提高主动性?
相比而言,美国护士愿意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其原因就在人性化。
西方安全文化积极提倡建立一种无惩罚性的、保密性强的不良事件和相关问题报告系统。
美国在处理不良事件时,对上报人不设局限,发生不良事件后,首选为当事护士上报,如果当事护士不在,改由发现者或者副护士长代为上报。
美国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的流程较为简便。当事人可以在电子系统中轻松地查找到关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相关内容,而当事人或发现者可以根据不良事件的种类,填写相应的上报表格通过网络上报,简单易行。
美国医院对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也体现尊重。事件上报到医院内专门管理不良事件的委员会后,科护士长、医院相关法律科室及主管医院安全的科室,会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讨论制定相关措施,而当事人不需要参见不良事件讨论。
护士长会在不良事件发生后分析其原因,减少同类事情的发生,并且酌情处理。院方也会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