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读不厌

山东首富排行榜2017(70岁首富的第3个IPO)

近日有消息称,威高血液净化拟于2022年冲刺港股IPO,目前正启动Pre-IPO融资,拟募资10-15亿元人民币。2021年初,威高血净曾在山东证监局备案拟登陆A股,时隔一年后,公司策略转为H+A股两地上市。

事实上,这即将成为70岁威海首富—陈学利的第三个IPO。

早在2004年,陈学利旗下威高股份就于港股上市,今年6月,威高集团第一家分拆子公司威高骨科成功登陆科创板,陈学利再收获一个IPO。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威高股份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除了此次继续分拆血液板块上市外,威高股份同样有意分拆旗下爱琅医疗器械上市,陈学利布局医疗器械市场的雏形越来越清晰。

70岁首富的第3个IPO

70岁威海首富的资产版图

陈学利的创业起点始于福利院。

陈学利,1951出生,1974年2月-1988年2月,任王家钦村党支部书记;1988年,37岁的陈学利担任威海环翠区田村福利院院长,期间陈学利发现一次性输液器存在着不小的商机,他便从税务所借来2.5万元,创建一个医疗器械小厂——山东省威海医用高分子制品总厂。

创业初期,这个小厂只生产一次性输液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吊瓶,后来逐渐生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针等产品,靠着这类的低值医疗耗材产品,陈学利执掌的这个小厂迅速发展壮大。

1998年,威高改制。2004年,威高股份在港交所上市,年收入4亿元,陈学利收获了第一家上市公司。

当时,在输液器、注射器等一次性医疗耗材市场上,国内企业主要围绕价格进行恶性竞争,而国外企业则凭借高端产品独享超额垄断利润。

陈学利敏锐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上市后,威高股份在资本的助力下,开始瞄准高值医疗耗材领域,并逐渐向骨科(2005)、血透(2008)、介入(2018)等高耗材医疗器械转型。

2005年,威高集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心脏药物涂层支架面世,将原来高达4000美元的进口价格一下拉到了1200美元。

2009年,中国首个血液透析器自主品牌——威高“聚砜膜”透析器正式发布上市,再次打破国外厂家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一家公司已经承载不了陈学利的梦想,于是他酝酿增添第二家上市公司。

2015年,威高股份旗下的威高骨科就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最终却因“考虑到当前市场状况”,终止了上市申请。在港股上市折戟后,威高骨科又试图通过借壳恒基达鑫上市,但最后也于2017年3月底宣布终止。

在接连上市失败后,陈学利并没有停止扩大资本版图,2018年年初,威高股份以超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爱琅,持有其89.8%股权。

同年,陈学利通过威高控股收购了债务缠身的华东数控,成为华东数控的实控人,这是陈学利拥有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而近年注册制的改革,也为陈学利的资本布局点火加速。2019年科创板诞生,支持分拆上市。于是在2020年,威高股份便计划分拆山东威高骨科于科创板独立上市。

在威高骨科筹备上市的同时,威高血液与华泰联合证券签订首发上市辅导协议,成立于2004年的威高血液,主要以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透析服务为主。

目前,陈学利已经成功搭建了自己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生产帝国。

在普通耗材领域,威高股份是国内一次性医用耗材的龙头企业,它是国内最大输液器、注射器厂商,多种产品市占率达到80%以上,药品包装领域,国产预灌封注射器与冲管注射器第一。2020 年,公司实现营收 113.79 亿元,净利润为 20.30 亿元。

在高端耗材领域,2021年登陆科创板的威高骨科在招股书中自称:“根据标点信息的相关研究报告,2019 年度,公司在骨科植入医疗器械领域的整体市场份额位居国内厂商第一,全行业第五”;爱琅介入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前三,血液管理业务中,血袋产品的市场份额超过日本泰尔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80%。

同时,陈学利坐拥3家上市公司威高股份、华东数控、威高骨科,市值分别为427亿港元、30亿元人民币、256亿人民币。

除此之外,陈学利通过威高控股设立了威高集团、威高建工产业集团、威高金融控股集团,拥有80多家子公司,涉及股权投资、融资租赁、证券公司、财务公司、资产管理、银行、建材、置业、旅游实业、海洋科技以及水产养殖和酒店管理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威高集团也成为各大财经排行榜中的常客,连年入围山东民企百强和中国民企500强。同时,陈学利、陈林父子也成为胡润百富榜、山东富豪榜等财富榜单的座上宾, 2020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陈学利以178亿元位居山东富豪第四位,排在歌尔股份姜滨、魏桥集团郑淑良家族、玲珑轮胎王希成家族之后,是威海首富。威高血液净化上市后,陈学利的身家又将再上一个台阶。

70岁首富的第3个IPO

吃透血透市场

此次谋划上市的主体威高血液净化产业集团,为威高集团下属第二大支柱产业集团。

此前一直以血透耗材为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威高血液净化与威高日机装合作,首次引入DBB-27C透析机器,打开了威高血液净化产业集团向实现血液净化领域全产业链覆盖的新局面,目前威高从透析机、透析器人工肾、透析管路、透析液、透析粉、穿刺针、水处理机、透析床、透析药品等全部能自主生产。

2016年,国家独立血透中心准入政策全面放开,允许社会资本开办单一功能的连锁透析中心,威高集团也开始火热建设血透中心,目前已经在全国布局60余家血透中心和肾病医院。

公开报道显示,威高血透中心合作模式主要与医院共建为主,威高低价供应血透机,血透中心购买耗材。耗材虽然单价小,但消耗量大。

据威高股份披露,威高血液净化2018年-2020年收入依次为17.74亿元、22.96亿元、27.15亿元,净利润依次为0.64亿、1.86亿、0.66亿元。

血透主要针对尿毒症患者、终末期肾病。对患者而言,定期透析是刚性的医疗需求,每周约需进行2-3次血透,单次血透的费用在400-600元不等,透析也被认为是一块市场足够大的蛋糕。

目前,我国新增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也在迅速增长,新增患者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 21%左右。

同时,我国存量透析治疗需求仍远未被满足。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NRDS)统计的资料显示:2019 年底已达到63.3 万人。若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平均治疗率 75%,则透析治疗人数或将达到 300 万人以上,仍有几倍增长空间。

对于威高这样已经掌握核心技术同时满足实际临床需求的国产企业来说,未来,也将充满机遇。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read/17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