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事件(今有吴谢宇)
轰动一时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近日一审宣判,吴谢宇因为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被一审宣判为死刑。吴的亲属不满宣判结果,希望上诉留他一条命。
且不讨论案件一审宣判后,吴父吴母亲朋旧友对判决结果的争论孰是孰非,毕竟量刑轻重是司法机关需要把握的事情。我们只知道,吴谢宇,曾经的天之骄子,北大学霸,在2015年7月10日的早晨,举起哑铃砸向母亲时,本来一片光明的前途就已黯然,即便不被处以极刑,余生也将在高墙深牢中惨淡度过。
唏嘘之余,这桩人伦惨剧又让我们联想起十余年前也曾轰动全国的学霸杀人案——马加爵杀人案,同样都是小地方依靠优异成绩考出来的学霸,同样出人意料的预谋杀人和不出意料的杀人后亡命,同样暴力杀害平时与自己关系不错的人,同样在案发后被多人分析出杀人与其性罪错心理相关。
迷之相似的杀人历程,带给我们的思考:他们究竟为什么举起杀人重器?希望这样的思考,能更好的警醒后来人,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发生。
对金钱的敏感、无法共情的性格
通过媒体报道看来,吴谢宇与马加爵似乎不完全一样,吴谢宇看上去要比马加爵优秀的多。在同学和老师的描述中,吴谢宇非常聪明,非常耐心,脾气很好,很热心解答问题,是那种根本找不出缺点的男神级人物。他考上了北大经济学系,在留学的GRE考试中也获得了全球排名5%的高分成绩,是名副其实的学霸。相比之下,同学和老师口中描述的马加爵似乎就差了一些,他所就读的云南大学虽然也是211高校,但比之北大,高低立现,和同学的关系似乎也时常有矛盾,长相略有凶相的马加爵似乎也没有吴谢宇的异性缘好。
但透过这些些微不同,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两人的出身有共通之处:都是出身于小地方通过高考来到大学校园的,都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据称马加爵的高考分数超过云南大学录取分数线200多分,已经可以选择北大这样的学校了,主要是考虑经济因素才选择的云大)。这也难怪在杀人前,两人都做了些准备延后尸体被发现,包括包裹尸体的包膜,吸附异味的活性炭等。
出身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性格,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很难改变性格缺陷。吴谢宇和马加爵出身类似,都是初高中时期读书的佼佼者,但上了大学之后,二人又同时面临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直接挂钩。
一、他们在原来的地方是作为成功者出现的,不管何时,他们都是原本出身地羡慕的对象和骄傲。但这种羡慕和骄傲,在大学的环境中容易被从另一个维度打击:异性交往。不管是吴谢宇还是马加爵,少年时代除了学习和读书,他们的其他阅历都很苍白,特别是异性交往方面,不要说比肩他们的学习成就了,恐怕及格分都很难拿到。
二,他们对金钱都比较敏感。媒体报道中对马加爵的家境和经济状况渲染较多,许多人认可马加爵对金钱确实很敏感,这甚至与他的杀人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但对吴谢宇的报道中,金钱的地位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但事实上,吴谢宇的罪名中有一项就是诈骗,他在杀害母亲后,以母亲的名义向亲友借了140万巨款,并在逃亡期间全部挥霍掉。
在庭审中,他也承认,诈骗亲友钱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认为亲友爱财不肯拿钱出来替他父亲治病,导致他父亲病逝。当然这完全是吴谢宇错误的想法,吴父的病逝原因是肝癌,各类公开报道都证实亲友和家人都尽力救治了。可见,即便吴谢宇家境要好于马加爵得多,在金钱的观念上,两人都是一样的敏感的。
三,他们的性格都比较容易较真,不擅长与他人共情,骨子里有一种来源不明的愤怒。媒体曾经将马加爵的这种性格归因于他贫寒的家境,但后来基本被推翻。马的家境并不是特别贫寒。吴谢宇的家庭可以支持他出国留学,和极度的贫穷更是不沾边。但两人都有共通的性格:不擅长与他人共情。
对马加爵的报道中曾经有这样的报道,2004年寒假,马加爵在宿舍与几个同学打牌,期间,马的同学邵洁怀疑马加爵作弊,并且生气的说了句,连打牌都要作假,你人品太差了,难怪龚博生日聚会都不邀请你。马加爵就此怀恨在心,他认为龚博瞧不上自己,决议要杀了龚博。
有意思的是,媒体也曾这样报道过吴谢宇案中的被害者谢天琴,并且意味深长的指出,吴谢宇的同学们都认为他的性格及其像自己的母亲。谢天琴住在5楼,每次楼上有小孩子吵闹和走动,她都要上楼和对方争执。而吴谢宇曾经在大众的眼中看上去非常的有耐心,不像一个会因为这种事而找他人麻烦的人,直到他出其不意的杀了自己母亲。
展示力量的杀人工具、有感情来往的受害者
吴谢宇案于2015年杀人,2016年案发,2021年才宣判。网上已经见不到太多对当时作案细节的详细描述了,但轰动一时的弑母案,还是在大众的印象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至少,吴谢宇弑母所用的工具是哑铃,他从背后袭击了母亲,之后将母亲面部毁损,这些都还是记忆深刻的。
有预谋的杀人案中的杀人工具,常常被犯罪学的专家们关注。下毒案的杀人凶手很可能是女性,用锤子、哑铃这种工具杀人的大部分是男性,这是很浅显的常识。毁损受害者面部的凶手,如果与被害人不认识,大部分是希望尸体不被认出来是谁,好方便自己脱逃;与被害人认识的,情况可能更复杂得多,有的是带着强烈恨意,有的是不敢与被害人相见,甚至还有愚昧的杀人犯,担心鬼神之说的。马加爵也将受害者的头部套上塑料袋,起码是看不见他们的脸了。
吴谢宇和马加爵选择的杀人工具都不是刀子一类的锐器,而是锤子和哑铃这类的钝器,马的选择理由是其流血较少,想来吴的理由也差不太多。流血较少的现场比较易于打扫,尸体被包裹住的话,能维持更长时间不被人发现。这样看来,两位曾经的学霸的选择倒是令人不寒而栗的一致。
不管是杀害一人还是血腥夺取四条人命,逃亡路上,吴谢宇和马加爵都没有再杀人,即便他们缺钱也没有,可见二人都不是无差别的杀人狂,他们的性格缺陷决定了,他们只对与自己有感情关系的人产生恨意。
恨意何来呢?
媒体的报道揭示了一部分真相,吴谢宇的心结在于控制,马加爵的心结在于尊重。当然这都是他们自己认为的。都表现在对于性的异常心理上。
扭曲的性、虚假的自我、崩塌的自尊
吴谢宇面临着虚假的自我对真实自己的啃噬,而马加爵崩塌的自尊最终反噬了自己,他们的共同点都体现在扭曲的性理念上。媒体报道马加爵的杀人事件时,大多从同学矛盾、穷苦生活等着手,也有媒体深挖出马加爵杀人的根源是其看黄片的事情被同学知道并被嘲笑。
李玫瑾的犯罪心理报告称,外表不佳生活又困顿的马加爵一直得不到异性欢心,买了个二手电脑后选择不在家而留在学校过寒假,期间大量浏览黄色网站。后马将电脑借给自己关系好的同学,被嘲讽自己看黄片。看片被同学拿来做笑柄,怒而杀人。是否嫖娼没有最终结论,可能也有,因为马承认自己在校外有过性行为。但看片是被证实了的,公安恢复电脑数据后也佐证了这点。
根据媒体报道,被害的四人,马加爵有矛盾的只有邵洁和龚博同。学唐松礼是因为恰巧住在同寝室妨碍了他的杀人计划而被杀,同学杨成红更是不巧遇见他清洗血迹才惨遭毒手的。马加爵是性格过于孤僻且敏感的人,自卑自毁,接受不了自己的“肮脏”被人发现,自尊崩塌,举起屠刀。
与之相似的吴谢宇更是没办法面对真实的自我。在外人和母亲的眼中,完美的学霸吴谢宇似乎不应该和性有关联。但媒体报道中多方猜测,逃亡路上放浪不羁的吴谢宇,肯定在母亲生前就被发现过自慰或嫖妓这样的行为,才促使他愤而杀母:接受不了自己在母亲的心目中的人设崩塌,也为了彻底摆脱母亲对自己的控制。
因为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是个老师,还是那种有些道德洁癖的老师。报道中所指的这位母亲,内向,寡言,穿着保守,清冷孤傲,对曾经出轨过得吴父始终无法彻底原谅。根据吴谢宇逃亡期间的种种行为推测,这种说法很可能是真相。他逃亡到重庆, 在酒吧做了男模,跟性工作者谈恋爱,调戏女服务员。据同事说,还曾花钱出去找“佳丽”。这样的吴谢宇,是无论如何也不敢以真实的自己,面对对自己有相当高道德要求的母亲的。那么,杀人,就成为了他选项之一了。
写在最后
关注这两个相似的学霸的歧路人生,他们也有差不多的犯罪历程:高智商,善于学习和读书,却因为性格的缺陷,与自我无法和解,面对着性的困惑,处理不好与身边人的关系,最后都犯下滔天罪行,沦为穷凶极恶的杀人犯,既毁灭了自己,也给社会留下巨大的伤痛。
可见心理健康乃是重中之重,比单纯的学习成绩更为关键。人生最关键的课题,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也是自己与这个世界、与他人、与社会、与自我的内在平衡。希望教育机构在重视成绩的同时,能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出现。
我们每个人都年轻过,都有挥之不去的青春记忆。曾经的伟人哲人青春有言: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琐事。青春期的吴谢宇们,马加爵们,可以说是在“三不谈”上点燃了失败人生的引信,最终毁灭了自己。伟人哲人之高远不可追,而我们普通人又如何在有欲和有为间完善自己呢?
#大道哲学#(■ 文| 潇潇)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