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无孩事件(郎咸平)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个前几年还贴满大街小巷的标语在今天已经被鼓励生育的口号所取代。
1982年计划生育被列为基本国策,国家鼓励独生子女,当时为了配合政策,像山东的莘县还有冠县等地方,还开展了"百日无孩"运动,也就是说一百天内不许有婴儿诞生。
(一)、因时而异,因势而变
近年来国家取消了二胎罚款,逐步放开了二胎政策并且不断的鼓励生育。因为中国马上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的优势也在减小,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可能会被东南亚的小国们集体取代,所以适时的改变了国策从原来的鼓励独生子女到现在的鼓励多生。
不过像计划生育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夫妻就算流落异地也要多生孩子,黄宏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就很好的演绎了这种现象;但当开放二胎以后,收效却并不明显。
许多的名人专家,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郎咸平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台湾人,祖籍山东潍坊曾在美国多家商学院任教同时也是个敢说实话,敢说真话的社会评论家。
在去年的某次公开演讲中郎咸平说:"我注意到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称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那么8月8日《新华日报》提出观点认为生孩子的成本应该交由社会承担。
8月14日《新华日报》提出了关于"生育税"的想法,40岁以下的夫妻要缴纳这个税,如果你生了二胎就退回给你,你不合算能二胎就不给你了;很快政法大学的胡教授又认为应该在生育税的基础上再对丁克族和不婚族征税"。
这三种观点一出自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自此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二胎政策愈发的重视。郎咸平就此问题说道:"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的关注,给大家看一组联合国统计局发布的主要国家生育率数据柱形图。
排在倒数第一的是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倒数第二则是中国澳门;倒三为中国台湾省;倒数第四就是中国大陆;第五是中国香港。我们经常说日本老龄化但它的生育率比我们高出不少。
那么我们拿中日对比一下,会发现我们的人口下降速度比日本还快。因此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将生育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按照国家给出的老龄化率,2016年我们有13.9亿人口;10年后是11.7亿;20年后为8.9亿;30年后8.2亿;40年后8.9亿。如果大家都不生二胎,50年后中国还剩下多少人呢?是5.8亿,60年后则降成了4.8亿。"可见,中国的老龄化之快应当引起重视。
(二)、各种压力大,不敢轻易生
在八、九十年代,国家出台各种限制不让多生孩子,那时候的人们却疯狂的多生。而现在鼓励生育了,倡导多生了却没人再生了。那么,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
首先,收入与支出极不匹配。在80年代,一个月赚40块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现在一个月赚4000块夫妻二人过得也是紧紧巴巴那里还有什么。而谁家的父母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想拼了命的给予他们最优越的生活条件。
从出生就要喝进口的奶粉要买上好的尿不湿,还要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愁,可能还得为了孩子的上学买学区房,同时又得给孩子们报补习班和兴趣班。
现在的孩子们,攀比心理又重,家长们也不愿自家孩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所以免不了买些名牌的衣物。这是不论生男孩还是生女孩,都要面对的成长问题。
而家里生了男孩的话,则要省吃俭用的为他筹措以后买车买房还有高额的彩礼。对于很多家庭而言,一个男孩就压力如山,再多一个就要多买一座房一辆车。其实大多数人家,都希望孩子多点,热热闹闹的多有氛围,但又怕给不了他优越的生活条件,也怕自己的生活大打折扣。
因此现在的夫妻们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以前的人没有那么多的追求,对孩子基本都是放养状态。因此,他们敢肆无忌惮的多生不用担心这些杂七杂八的问题。
总理曾经说过:"中国有6亿人,月平均收入1000元"。可见中国的低收入人口还是很多的,低收入人群普遍认为,既然自己现在都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根本无法负担多个孩子,所以还是不生为好,多个孩子也是多个人跟着自己受罪,还是不生为好。
其次,生育理念不同。计划生育刚实施的时候,很多地方还都秉持着"养儿防老"的理念。但当年一直在宣传"独生子女好,国家来养老",很多年轻的夫妻从小就是在这种观念下长大的,他们从未想过老了以后把残躯托付给自己的子女,而是前往养老院生活。
老了有养老保险,病了有医疗保险,无消再把重担放在孩子身上。至于那些没有退休金的人,如果生活环境不困难可能有部分人会选择生二胎。所以现在的生育大军,都是在计划生育的宣传下成长起来的,与八、九十年代的生育主力观念大不相同。
再次,很多年轻人已经活得很累。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父母们耗尽半生积蓄支援孩子们组成的家庭,但大多数儿子辈的还需要自己还房贷还车贷。现在的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稍不努力可能就会被淘汰,根本没有空暇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多生孩子。
可能就是十月怀胎的工夫,你好不容易晋升上的职位就会被别人顶替。还有就是,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一辈再帮着带,他们辛苦了一生,当子女地又怎能彻底的剥夺其享受生活的权利?
归根结底,现在放开生育大家反而不生了的原因,就是生活成本比当时高出太多,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能与八十年代养三、四个孩子的成本相同。因此,大家十分恐惧都不敢再生了。敢再生的,大都是那些年轻的中产新贵们。
可他们的孩子站在父辈的肩膀上,又有多少人会真的沦为人口红利呢?
(三)、口头鼓励,加政策扶持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人认为,不生二胎或者直接丁克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其实不然,年轻人已经在很努力的活着了,他们维持现状已经十分不易,在无法保证能给予下一代优越的条件时又怎敢放手一搏呢。
那么,国家应该怎样做才会重现人口攀升盛况?首先,就是像现在这样不遗余力的宣传。利用好网络阵地,充分发挥"党媒姓党"的优势,让主流媒体们不断的抬高生育二胎的地位。
同时,鞭辟入里的向世人讲述如果不生二胎或者多胎的后果,充分地调动起人们的家国情怀。将多生孩子这个家事,提升到国事的层面上来。
中国人向来爱国,而且生二胎对家里好、也对国家好,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相信更多人在得知国家的艰难处境以后,一定会贡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的人不敢生二胎的"病根",就在于医疗问题和住房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都在做着努力,也有一定的效果但还是不够。
应当对二胎家庭采取一些鼓励性的偏向政策,例如减少税负,或者在医疗方面加大报销力度,再或者就是推行一些住房折扣。
这一方面完全可以像俄罗斯学习,那里天寒地冻,人的寿命很短而且地广人稀,所以他们就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生育政策。在那里,每生一个孩子家庭都会拿到相应的鼓励金,孩子越多金额也会越大。从孩子出生的奶粉、尿不湿还有玩具,再到上幼儿园,国家每个月都会给补助。
同时也可以学习北欧五国,那里的孩子从出生到老一直都有国家帮着养活。他们还十分鼓励大学校园成婚生子,并且在大学校园里设有幼儿园。和俄罗斯一样,不论是奶粉还是什么这一系列都有国家的支持,他们除了直接给予物质帮助以外,也会给生孩子的父母颁发荣誉。
这些经验中国虽然不能全然照搬,但可以适当地改进,比如尽可能的实现全民医疗以及管控房价,尽量把幼儿园也划归到义务教育范畴。
同时,积极合理地调配教育资源,不要再让父母为了孩子能上个好点的小学和中学,而去买昂贵的学区房。
此外,现在的就业压力很大,不比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只要稍微有点魄力有些胆识,就能赚得钱来,现在赚钱太难。所以父母们害怕下一代的就业会成问题害怕他们平庸碌碌无为一辈子。
归根结底大多数国人现在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生不起。你对生育问题有什么高见呢?又是否会选择响应国家号召?快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