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读不厌

兔女郎事件(兔女郎)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视频请看下面链接: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纵观全球女权运动,特别是日韩,如果说有男性反对,好像是在意料之中。

但如果是女性反对女权,就似乎有点不讲武德了。

很难想象,当女权运动轰轰烈烈展开时,最先反对、挑起对抗大旗的竟然是女性。

不过这种情况还真就发生了,居然还是在自诩女权发扬地和大本营的美利坚。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规模很大的反女权团体,他们甚至掀起了一阵反女权浪潮。

毫不夸张地说,这场反女权运动改变了美国的历史,反女权斗士菲莉斯也被评为“100年来对美国最重要的女性之一”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那么今天这期内容就来讲讲美国女德代表人菲莉斯,为什么要反对女权,又是如何割裂女性团体,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

女权来了

上世纪中期,美国在连续两次大发战争横财后,经济开始飞速发展,美国梦从东海岸照到西海岸的每一个家庭。

格洛丽亚,就出生在这么一个黄金时代。她的老父亲经常对她说,“哦,我的小甜心,妇女能顶半边天”,“Sweetie,you are assumed to do anything”。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格洛丽亚·斯坦因

但那时的她也经常听到另一种声音,哦,我亲爱的甜心,看看你多么漂亮,以后一定能嫁一个好丈夫,以他之姓,冠你之名,相信你们的宝宝会像你一样漂亮。

虽然13岁的格洛丽亚觉得结婚还很遥远,但对此毫无疑义,正如大多数女孩的被教育的观念一样,结婚与生子从来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

她想着以后要嫁给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所以当“真命天子”出现时,年纪轻轻的她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贞洁。

但是世人大多都逃不了那句“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不过相比起失恋,更让她头疼的,是偏偏在感情破裂的时候,她怀孕了。

绝望,迷茫,无能为力,这时格洛丽亚才发现作为一名女性,自己并不能像父亲所说的一样可以do anything。

至少此刻,怀着孩子的她无法支配自己的身体,因为那个时候,在美国堕胎是违法的。

当时的美国社会对待女性极为苛刻,更何况是一个带球跑的未婚女性。

几十年后已经是一代女性引领者的格洛丽亚,回忆起漫长的一生,这大概是她最为痛苦的一段时间。

但格洛丽亚最终还是没有放弃主宰人生的权利,22岁的她艰难地决定要去堕胎。

所幸,她在伦敦遇到了一位医生,在听了她的遭遇后,冒着巨大风险帮她堕了胎。

年纪轻轻的格洛丽亚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她感激人性的温度,也开始痛恨无理的制度。

许多她从没思考过的问题开始闪现,女人一定要结婚吗?那些不被期待或者因为强奸而怀上的胎儿,一定要生出来吗?

从那以后,格洛丽亚带上了大大的飞行眼镜,挡住自己漂亮的脸蛋。而在看到女性屡屡遭受不公与苛责后,她决定不再沉默,作为一名杂志记者,开始揭露女性的生存现状。

60年代初美国经济起飞,享乐主义时代来临,以艳情为噱头的成人杂志《花花公子》迎来巅峰。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在《失落的大陆》写到,“自从我记事以来,《花花公子》就是美国人生活的基石。我认识的每个男人和男孩都看花花公子。”

爆乳、红唇、长腿与翘臀,性感的睡衣,玲珑的曲线,组合起来就是一场肾上腺的狂欢,无人抗拒的视觉盛宴,而兔女郎无疑成为靠着刺激荷尔蒙谋生的软色情工作人员。

当人们沉迷在兔耳与丝袜,肆无忌惮地对着D罩杯想入非非时,格洛丽亚却在想,外表光鲜的兔女郎,真实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所以她开始了自己的“卧底”生涯,穿上了性感的紧身衣,去花花公子俱乐部参加面试,至于面试结果,对此我只能说顶着一张漂亮的脸蛋很难不通过。

等到格洛丽亚结束了此次冒险,她在《秀》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兔子的故事》,揭露兔女郎的真实生存状况。

性感兔女郎的背后,是一群美国底层女性的挣扎,为了生存,她们被迫承受顾客们的性骚扰。

即便《花花公子》在公众上一再强调兔女郎不是妓女,但却无法否认她们和妓女一样靠性吸引夺人眼球的事实,而“兔女郎”或许只是一块遮羞布。

在被雇佣之前,格洛丽亚被迫参加了妇科检查,不知道这是否暗示着业务范围的扩展。

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舆论风波。

《花花公子》因为擦边球行为开始受到质疑,喜欢去花花公子俱乐部的美国精英男性风评也开始崩坏。

之前由于《花花公子》的盛行,靠女性身体变现的状况愈演愈烈,这种物化女性的行为早就引起部分人的反感。

而格洛丽亚的揭秘,也让那些一直生活在男性凝视下的女性有了发泄口,她们在长久地压抑后一点即燃。

恰好《女性的奥秘》这本书在同年问世,相比起简单粗暴的肉欲满足,书里提到的精神追求与自我实现格局明显大了很多,于是在高层次追求下,一场反色情运动就这么轰轰烈烈的爆发。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女性频频发声,其他问题也陆续被摆到台面上。

50年代,美苏冷战,隔壁共产主义在提倡男女平等时,美国保守主义却背道而驰,选择把女性限制在结婚生子的传统使命上。

不过长久的压抑势必会受到反噬,到了60年代,当火苗乍现,各种女权运动轰轰烈烈积极响应。

女性穿裤装运动、反性别歧视运动、反家庭暴力运动、反堕胎法运动...各种声音此起彼伏。美国历史上第二次女权运动由此爆发。

终于,到1966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全国妇女组织,将女权运动的所有诉求统一规划整理,《平等权利修正案》(ERA)顺理成章地被提了出来。

而有了统一目标的女性团体很快就凝聚成了一直庞大的队伍,实现ERA的宪法化也就成了美国女权运动的核心。

在兔女郎事件中一战成名的格洛丽亚直接协助创办了女权杂志,也成为女权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这里要提一下第二次美国女权运动领导班子,除了格洛丽亚,还有前边提到的《女性的奥秘》的作者,美国现代女权运动之母贝蒂。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贝蒂·弗里丹——20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还有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性总统竞选人、纽约市长竞选人、国际妇女委员会主席。

在这些人的领导下,女性问题成为美国社会热点,女权运动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

毕竟当一群人形成有组织的统一团体后,她们手里的选票就成了政治投机者们关注的焦点,ERA(《平等权利修正案》)跟着被提上日程。

1971年和1972年,ERA迅速被美国国会两院批准,按照规定,ERA再获得 38个州以上的批准即可生效。

在女权的推动下,同一年年底就有23个州直接批准该法案,女权初战大捷。

第二年,又获得8个州的批准,ERA一路高歌。

美国最高法院甚至已经开始批准妇女可以“有条件”地堕胎。

对于这件事,最受触动的无疑是格洛丽亚,她觉得自己的努力都有了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她自己,还有千千万万个在美国被法律强迫进行生育的女性。

只要再有7个州批准,美国女权就能迎来ERA宪法化的胜利,不过,事情真的会如此顺利吗?

女德出现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菲利斯·施拉夫利

菲莉斯是个漂亮的家庭主妇,她生活的伊利诺伊州,是保守派的天地。

在女权为穿裤装的权利东奔西跑时,她依然每天穿着修身的裙子,而且与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职业女性不同的是,菲莉斯即便在被冒犯时,也能保持着得体的慈母微笑。

家庭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准备早餐、伺候丈夫出门,给孩子辅导功课,是她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

不过菲女士也有与料理家庭无关的追求,那就是国防安全,很难想象这位贤妻良母在二战时曾经是一名炮手和弹道技术员。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美国夫人》截图

作为华盛顿大学的政治学硕士、保守派与利己主义者,她曾在毕业后给十多份报纸写过稿子,是一名政治活跃分子。

她参选过国会议员,也竞选过“全国共和党女性联盟”主席,但均以失败告终。

如何在保守派的支持下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成了菲莉斯的难题。

ERA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的,如果提倡男女平等,那么像保护妇女权益的《女工最低工资法》《女工最长工作时间法》和《女工体力劳动工作法》就要被废除,这就动了小部分在职家庭妇女的蛋糕。

不过在堕胎、家庭暴力与歧视这些更能共情的问题下,小部分的反对丝毫掀不起波澜。

职业妇女摇摆不定,但家庭主妇的某些痛点却很好戳。

在进行了一番分析总结后,菲莉斯终于出手,开启了她人生中最华丽的一场战斗。

她开始频繁上电台,发小报,出现在公众采访中,发表逆潮流的主张,反对女权,反对ERA,作为了解人性且煽动情绪的高手,菲莉斯立马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炮而红。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菲莉斯(右)举牌反对ERA

她不断地写信、打电话、集会拉拢家庭妇女加入反ERA的队伍中。

这之前,很多家庭妇女对女权运动是无感的甚至是支持的,像女权反对的堕胎法与家庭暴力问题,作为既得利益者,她们似乎没有道理反对。

但菲莉斯另辟蹊径,恩威并济,针对家庭妇女一顿逻辑输出,开始扭转她们的观点。

她扬言男女平等意味着家庭主妇会失去赡养费,离婚也不再有补偿金。女人需要和男人共同承担养家的责任,这只会增加家庭主妇的负担,而且一旦允许堕胎,性关系也会变得混乱,会冲击家庭稳定。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生育能力是上天赋予女性的特有技能,这使得女性在社会上不可或缺,女人应该以此为荣。

现有法律要求男性承担经济保障,女性可以选择在家安心养育孩子。而比起社会劳动,明显养孩子会让女人更有幸福感。

男女生理差异是与生俱来的事实,女人之所以会有种种特权,是因为承认自己的身心弱势,不用从事大部分体力劳动,也不会被强制征兵。

女性应该利用上天赐予的能力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选择平等,消除差异。

想象一下ERA通过后,自己的女儿就有可能会被充兵。

其实在美国,中产中保守沉默的家庭妇女才是女性的大多数,而菲莉斯成功给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主妇制造了恐慌心理。

又由于当时的美国正在和越南热战,充兵这一条也很有杀伤力。

就这样在菲女士的煽动下,很快形成了一个以家庭妇女为主力的反女权团体。

正面交锋

对于菲莉斯的观点,同样有着高学历的女权代表人很快予以反击。

女儿会被征兵,难道儿子就该天经地义上战场吗?

菲莉斯关于“有了孩子就要结婚”的观点也引起很多人的抵抗。

争辩越来越多,两方直接开始了面对面的battle,话题反响十分热烈,如果美国当时有微博的话,女权与反女权的辩论视频就是包年热搜的那种。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其实很多时候菲莉斯是理屈的,但是如果用逻辑不能取胜,她会选择煽动情绪,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为了有说服力有时候还会编造事实,不过菲莉斯在“包年热搜”中确实更火了,各种辩论让她吸了很多粉,当然也有很多黑粉,不仅骂她甚至向她发死亡威胁的那种。

1973年,在当红小花菲莉斯的一番操作下,竟然还真有两个州取消了对ERA的批准,不过这并不妨碍顶流女权依旧家大业大,男女平等的呼声仍然居高不下。

ERA接连被其他州批准,只要再争取4个州就胜利了。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反转

1976年,又是一轮总统竞选,里根在与福特竞争时,以60票的微弱劣势惜败。

作为政治积极分子,菲莉斯无疑直觉敏锐,她能感受到里根对边缘人士的拉拢。

作为反女权这个边缘群体的领导人,两个保守派似乎不谋而合。

在菲莉斯的政治生涯中,她历经了太多次失败,有足够的耐心调整与复盘。当然,给她打鸡血的还是寄托在里根身上的内阁梦。

而最终,让菲莉斯扭转时局,一跃成为顶流的,是出其不意的“宗教牌”与“国家牌”。

在美国,天主教和新教认为堕胎就是谋杀,在摩门教眼中,男性支配女性的等级制是天经地义,观点相同的还有东正教,没错,就是隔壁苏联女权那期的东正教。

这些信仰和男女平等相悖的边缘教派,是ERA天生的敌人。

菲莉斯把这团体拉拢过来,成立了一个新型的反ERA组织,在她创办的鹰论坛活跃。恰逢当时宗教运动正在兴起,摩门教日益活跃,这让菲女士如鱼得水。

70年代是苏联军事力量疯狂增强的年代,美国国防安全一度受到威胁。

也正是这一点,给了菲莉斯升级口号的机会,她的言论不再直戳家庭主妇的痛点,开始围绕国防,国家牌应运而生,顶流菲女士开始直接拉满格局。

她批判ERA的支持者企图重构法律体系,打破宗教信仰、扰乱社会安定,因为一旦男女平等、同性恋和堕胎合法、婚姻关系就会变得混乱,会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这是外部势力企图割裂美国的手段。

一旦ERA生效,妇女必须承担作战的职责,这样会极大削减美国的战力,会让美国在苏联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这就成功地把反女权运动上升到维护美国核心价值观高度。

在国家与信仰的大旗下,反女权队伍不断扩大,ERA进程一再受到阻碍。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而此时女权在做什么?在内战,没错,女权主义者内部发生了矛盾。

主要是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发生了分歧,反女权的人是立场坚定地反对同性恋,但女权内部观点不一,像格洛丽亚这种不婚族觉得人人都有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爱人,但已经结婚的贝蒂坚定反对同性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性自由与同性恋造成性观念冲突,很多参与过反色情运动的人甚至加入反女权组织。

此外还有黑人女性始终融不进白人女性的问题,种种问题在菲莉斯言论的激化下变得不可收拾,不婚族、女同性恋和厌男者开始向激进派演化。

物极必反,由于部分女权太过偏激,美国社会反女权的声音越来越大,很多民众开始对女权产生了质疑,有些州在民意的要求下取消了对ERA的批准美国女权运动陷入僵局。

女权终章

1977年是对抗白热化的一年。

ERA批准日期的延长导致反女权势力的抵抗情绪变得激烈,他们指责法律过于游戏,反女权的游行与公开演讲频频大规模爆发。

这一年,以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的全国妇女年会在休斯顿举行,但同一时间,菲莉斯举办了敌对大会——“Pro-family”集会,这场集会迅速聚集了1.5万反女权民众,因为影响太过剧烈,让政府彻底改变了支持ERA的态度。

1979年,本来应该是ERA宪法化的一年,但自1977年至今,再没有一个州进行批准。

而总统竞选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60年代是自由主义盛行的时代,但这并没有带来繁荣,美国在冷战中一直处于劣势,越南战争连连失利,水门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丑闻,政府信誉连连低下。

上一次选举,卡特在福音派和女权主义者的支持下赢了竞选,当民意向保守主义靠拢时,为了这次竞选顺利,卡特炒掉了之前帮他上位的女权领导者。

同一时间,格洛丽亚的女权杂志遭遇破产,女权分子的精神支柱接连倒塌。

而另一边,菲莉斯带领她的反女权团队开始为里根在总统竞选中造势,最后的结局想必大家都已清楚,里根获得了的胜利,美国正式进入保守主义时代,ERA最终宣告失败。

兔女郎、反色情、强迫生育,美国女权为何一败涂地?

“新保守主义”者里根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

如果说格洛丽亚是一个忠于自己的理想主义者,菲莉斯相比起来就复杂很多,作为一个反女权主义者,她一直鼓励女性成为家庭妇女,但她自己却一生活跃在政坛,不仅出了书还创立了大名鼎鼎的鹰论坛,反而活成了女权主义者理想中的样子。

1980年里根上位时,菲莉斯曾对《波士顿环球报》表示她想成为里根政府的国防部长,然而讽刺的是,在里根竞选过程中功不可没的她,并没有得到里根政府的任用。

更加讽刺的是,为了安抚女权主义者,最后国防部长由一名支持ERA的温和派担任。

或许菲莉斯真正忠于的只有国防,只是她花了很多的力气、走了很长的弯路,却依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参政多年,她在反女权上获得了大量的存在感,可笑的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国防安全和美苏关系问题上始终被当作花瓶。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追求,她反对堕胎,反对同性恋,即便她儿子就是一名同性恋。

甚至恶意解读男女平等,指责女权强迫女性出去工作,掩盖女性出去工作是基于客观经济需求的事实。

但出于政治投机的菲莉斯却真切地实现了以“美国为先”的口号。

因为在她的影响下,民众不再一味的追求自由主义,组建和维持家庭稳定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保守主义时代,美国在教育,军事,经济上迅速起飞,最后不费一兵一卒赢得了冷战,美国终成唯一赢家,而被牺牲的就是男女平等的进程。

不过菲利斯反女权的成功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什么是女权,传统家庭妇女天生站在女权的对立面吗?女性的权益到底由谁来代表?屏幕前的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理性探讨。


参考文献:

20 世纪 70-80 年代美国妇女的反女权运动—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王业昭

男权回潮—当代美国的反女权思路,张宽

论美国媒体与反女权运动,姚桂桂

试论20世纪后期美国反女权运动,姚桂桂

菲利斯·斯加拉弗利简评,姚桂桂

美国20世纪70-80年代反女权运动研究,李巧蓉

美国南方文学中的三位女性反叛者—米兰达、伊娃和普利斯·兰多之比较,马海燕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