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读不厌

门事件手机视频在线(五大)

五大“门事件”挑战汽车消费底线

特别关注

FOCUS

本报记者 陶 震 付鸿烈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因疫情延期至7月16日播出,再次引发消费者对民生、出行、教育等多方面自身权益的关注。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交通出行依旧没有缺席,宝骏汽车因变速箱问题召回解决未果被央视点名。

不可否认,在车市下行和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下,汽车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需要做出更为严苛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车企在压缩成本的同时,产品质量问题却在近一年中频现,尤其是在装配工艺、供应商管理和质量监督等制造业基本环节中屡发。汽车产业在向电气化、智能化和互联化加速的过程中,基本的新车质量和安全问题却屡屡踩下“刹车”。

五大“门事件”挑战汽车消费底线

图源:视觉中国

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把质量概括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汽车制造业是涉及人类安全的重要领域,而产品质量管理则是亘古不变的核心话题。本次,记者梳理盘点出了汽车质量问题的5大“门事件”,透过它们,汽车质量的警钟正在长鸣。

碰撞门

“中国特供车”碰撞测试屡“碰壁”

去年年底,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保研”)对上汽大众生产的2019款帕萨特车型进行了C-IASI(即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碰撞测试,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方面,帕萨特只获得一般(M)评价,其中在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评中仅拿到差(P)。从碰撞过程来看,帕萨特A柱发生断裂,车体严重形变,前部安全气囊并未保护到假人头部。该成绩也刷新了中保研所有参与碰撞测试车辆的最低成绩,让一度被誉为“神车”的帕萨特深陷舆论风波,尔后销量每况愈下。

五大“门事件”挑战汽车消费底线

五大“门事件”挑战汽车消费底线

图源:中保研

无独有偶,在今年中旬流出的中保研C-IASI对广汽本田皓影的评测结果中,这款仅在中国销售的车型也在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中表现较差,A柱出现明显弯曲,乘员侧门变形严重,车头出现一定入侵。此外,该车在低速结构正碰撞试验和侧面碰撞试验中也表现一般。

记者点评:中保研由保险行业前八家财产保险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碰撞测试车型由机构自行出资从经销商随机购买,且为低配车型,更能反应车型的整体安全性,因此碰撞测试成绩相对中立客观。但从中保研以往碰撞成绩看,尚未有一款“中国特供车型”取得优秀成绩,国产长轴距的帕萨特和专为中国量身定制的皓影也不例外。合资车企满足中国消费偏好固然重要,但切勿忘记,安全质量才是汽车生产制造之本。

品控门

燃油泵质量成2020最大召回案起因

2020年,一起因日本电装生产的燃油泵故障展开的召回事件,自美国市场向全球快速蔓延开来,包括本田、雷克萨斯、讴歌、马自达、三菱、斯巴鲁在内的大部分日系品牌集体沦陷。日本电装透露,这批缺陷燃油泵除出售给日系品牌外,福特汽车亦是这批产品的重要客户之一,尽管截至6月末,福特汽车并未对此发表任何言论,但不排除接下来其会为此展开相关召回的可能。

五大“门事件”挑战汽车消费底线

图源:电装官网

公告显示,在召回案中,出现问题的关键部件是燃油泵叶轮。由于其采用的树脂材料与汽油相同,都是有机物,而汽油具有极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因此,作为有机物的树脂叶轮在汽油中会发生溶胀现象,导致干扰工作中的低压燃油泵壳体。

由同一家供应商提供的同种汽车零部件接连引发不同车企展开大规模召回的事件,不禁让人联想起高田气囊。高田气囊召回影响之广,一方面是因日本高田集团在安全气囊市场中的寡头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因其带来足以致命的严重质量缺陷。

截至目前,中国市场中因日本电装提供的燃油泵故障展开召回的涉及车辆总数已超过128万辆,构成2020上半年最大规模召回,且这一数量如无意外还将持续增长。

记者点评:电装作为供应商,其负有既为主机厂提供安全可靠的零部件,又需要保障车辆零部件良好运行的责任。此次全球性召回事件应该为各供应商敲响警钟,同时,这不仅仅是供应商的“锅”,作为主机厂,也应该从源头把控好零部件的质量。

机油门

丰田系“机油门”发酵百日仍待解

今年3月初,丰田汽车在中国销售的多款车型陷入“机油门”事件。被诉车型涵盖了丰田及雷克萨斯的部分车型。亚洲龙、荣放、雷克萨斯ES、凯美瑞、雷凌等车型几乎无一幸免。大量丰田系车主投诉称,自家的车辆出现机油增多及乳化问题。更有车主表示,伴随着机油增多,车内带有强烈的汽油味,令驾驶员及乘客十分不安。

五大“门事件”挑战汽车消费底线

图源:车主论坛截图

随着车主们维权的呼声越来越高,一汽丰田方面曾于3月12日在对媒体的正式回复中表示,机油乳化、升高的原因与今年疫情导致车主用车量减少有关。同时,一汽丰田也强调,“我们认为,上述现象是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般现象,不是品质问题,不会影响发动机的润滑性,也不会对性能造成影响。”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用户对丰田的回应并不“买账”。有车主质疑称,在疫情期间,大部分车主都减少了出行和用车次数,为何唯独丰田旗下车型机油乳化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他们质疑车型存在设计缺陷。

记者点评:暂且不论丰田部分车型是否存在设计缺陷,但就对消费者而言,丰田的解释似乎不能服众。记者认为,部分体量大的厂商在对待消费者维权的问题上,还需要更为坦诚的处理方式。消费者得到公正的解释,丰田才会得到公正的对待。

异响门

马自达异响再造汽车“网红”

今年6月,随着上市已有8个月的一汽马自达2020款阿特兹新车交付量上升,其车身及车内异响的投诉问题也随之大面积爆发。大量车主反映称,新车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出现各种异响问题,其中包括AB柱、中控台以及车内等部位。其中,B柱异响的投诉量占据了90%。

同时,此类问题不只发生在开过一段时间的车上,有阿特兹车主甚至在提车当天就开始了“异响”的噩梦。其实,新款阿特兹在4、5月就已连续登上月度汽车投诉榜首位,成为汽车质量投诉的新"网红"。

五大“门事件”挑战汽车消费底线

在此期间,2020款阿特兹车主集体维权事件频繁登上热搜。但据多位车主介绍,对于该问题4S店方面也无法解决,为此车主十分苦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阿特兹异响尚未得到解决之时,一汽马自达CX-4也沦陷了,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截至现在,已经有近300条投诉,但厂家还是未给出任何回应及解决办法。

记者点评:汽车行业内的人都会了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占据投诉榜单前列的,一般是销量业绩斐然的车型产品。但是,有限的市场份额也注定了马自达的容错率不高,其产品质量的问题就犹如被放在了放大镜之下,“小小的”车身异响足以对马自达造成难以预估的后续影响。

装配门

汽车生产工艺的倒退

在产业转型的浪潮中,一大批造车新势力涌现,其在电气化、智能化和互联化的技术想象颠覆了人们对汽车的认知。但不可否认,造车新势力虽已完成“换道”,但远未“超车”,基本的汽车制造工艺缺失,导致新车质量问题频发。

5月,据一名英国车主反映,其在驾驶特斯拉Model 3时,方向盘竟然发生脱落。此前,特斯拉就曾多次出现面板粗糙、接缝不均、喷漆不平和装饰组件未对齐等基本的制造工艺问题。不仅如此,作为电动汽车的代表企业,特斯拉的车型多次在高速路上发生电机故障、动力降低、车辆关闭的情况,严重危及车主安全。

作为我国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理想汽车自去年底交付起也接连遭遇质量问题。如驻车系统故障、车身稳定系统故障,甚至还出现了高速刹车失灵。此外,理想汽车还出现了更加低级的装配问题。一名理想车主在大雨天驾驶汽车时车顶出现严重漏水,让人不解的是,漏水部位并非天窗接缝处,而是天窗控制面板周围。

记者点评:电动汽车在短短10年间抹平的仅是传统汽车110多年的燃油化之路,而不是对机械工艺的精进和对造车行为的敬畏。任何新生事物都会循迹一个自身发展的过程,也会在试错中不断修正自身前进的道路。我们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包容空间,但这种空间也是有限的。汽车终归是车,一切以汽车为载体的衍生物,终归要落在车规级的应用范畴内。

专家视点

一、从新车研发生产流程来看,决定新车质量问题的有哪几个环节?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新车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零部件供应、制造等方面。尤其,在疫情之下,部分零部件的供给出现中断,因此车辆使用了部分替代件。而替代件的验证过程可能很不充分,因此新车出现了质量问题。

二、在车市下行和“新四化”转型的双重压力下,跨国汽车集团面临资金压力,做出成本控制和削减,您认为今年大规模全球性召回和这些有关吗?

崔东树:目前来看,车企在新技术应用和成本降低方面,正处于矛盾之中。目前,例如日系的丰田、马自达等召回事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日系车从自然吸气向增压模式转换过程中的设计并不是十分完善。我认为这些在“新四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能够改善的,但需要时间。

三、车企如何在应对成本控制和应用创新技术中,加强对新车质量管理的把控?

崔东树:现在来看,例如我们的手机出现一些问题,可能会通过在线升级等方式得到解决。汽车也是一样,未来部分故障问题的解决方式也会多元化。

四、您认为消费者如何正确认识新车出现的质量问题?舆论又该如何正确引导?

崔东树:我觉得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因为目前已召回的很多车型,都只是存在故障隐患,并不是真的有故障发生。所以,我觉得公众应该对召回事件更多持一个理解包容的态度,鼓励更多的企业去召回。

------------------END----------------

五大“门事件”挑战汽车消费底线

五大“门事件”挑战汽车消费底线

五大“门事件”挑战汽车消费底线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