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司令炸南阳大事件(开国上将杨得志)
一位名副其实的将军,他17岁参加革命,追随大部队长征两万五千多里,带领战士们抵御日本侵略者,为国家人民解放全中国,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泼洒热血。建国后带兵出境,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再创军功,他的一生戎马,立下战功无数,这位将军究竟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他,1911年1月3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现株洲)三望村的一个贫困铁匠家里,由于家境贫寒,小小年纪的他随父亲学习打铁,11岁时就离家为别人放牛,到了14岁后就随哥哥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挑煤,半年后,回到家乡在一户地主家里做长工。随后还做了筑路工人,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人,却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杨得志。
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视频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初入部队,积极入党
1928年1月,朱老总和陈毅元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从粤北转到湘南,夺取宜章,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这年2月的一天,杨得志加入了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师,这里也是他建立功勋的开始。
他在加入部队之后,一直盼望着能到战斗连队,上战场去打仗。后来他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战斗部队,想着班长能够发给他一只“汉阳造”,结果班长只是给了他一支梭镖,并告诉他“想要汉阳造,打仗的时候自己从敌人手里夺”。
很快,机会就来了,有一天部队在打土豪归来的途中,碰到了白匪(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对国民党军队的称呼。)他对班长说“班长,我想夺两只汉阳造,其中的一只送给您”。说完,一场遭遇战就开始了,年轻的杨得志,犹如下山的猛虎,在敌军的队伍中冲来冲去,打得敌人很快就乱了阵脚,就这样,敌人很快就投降了。
但可惜的是他只缴获了一支杂牌枪,并不是他想要的“汉阳造”,这个时候,他猛然发现班长已经倒在了血泊中,受了很重的伤,而在班长的身边就有一支真正的“汉阳造”。班长把这支他所喜爱的枪交给了杨得志之后,就牺牲了。
这是杨得志加入部队之后参加的第一次战斗,而且是第一次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拥有一支“汉阳造”。他很清楚,这支枪是班长用生命换来的,这时他就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这支枪打击敌人,为班长报仇。
1928年4月下旬,杨得志随红七师来到了井冈山,被编在了4军28团,那时候红军在井冈山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吃的是红糙米煮南瓜、煮红薯,很多时候还没有盐吃,穿的都是绒布单衫,平时根本不会有薪饷,在杨得志和许多战士眼中,那些平时把食物和衣服送给伤病员,打仗时冲锋在前的人,都是共产党员。
在杨得志的班上有个姓梁的战士,每件事都赶在最前面,打起仗来也非常的勇猛,很受大伙的敬重,杨得志觉得他肯定是共产党员,而且与自己很相像,于是就与他接近,这位姓梁的战士告诉他,想要成为共产党员,必须不怕苦不怕累,打仗必须冲锋在前,如果被敌人抓住,就算受刑,甚至是掉脑袋,都不能出卖自己的同志和群众,而且你不会得到钱财。说完了这些,梁战士看着杨得志,问到“你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吗?”杨得志也肯定地回到到“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
几天之后,联队的党代表颜有光,找到了杨得志,并和他谈了话。很快,梁战士和党代表颜有光就做了杨得志的入党介绍人,杨得志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急中生智,巧渡乌江
1934年10月,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下,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一方面军被迫长征。而此时的杨得志已经成为了一名团长,他率领的红1团被作为先遣团,在安远和信丰一线突破了蒋介石布置的第一道封锁线,随后急行军来到了乐昌和宜章为中央纵队开辟道路并担任掩护。
红军在血战湘江,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后部队损失惨重,而面对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随时有被吃掉的危险,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毛主席提出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策略。这个策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杨得志率领红1团首先进入贵州。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后占领了乌江边上的余庆县城。
1935年1月,红1团接到上级命令,从余庆赶到乌江渡口和龙溪,但是路过乌江时,却发现有敌军镇守,于是就准备强渡乌江。而乌江对岸有当地军阀侯之坦的一个团防守,企图凭借乌江天险堵住红军,以便等待尾随红军的中央军的到来,之后对红军形成合围之势。
杨得志十分清楚突破乌江的重要意义,但是敌人在逃跑时已对村庄进行了严重的破坏,找不到任何可以渡河的器材。杨得志望着滚滚的乌江水,心中也是万分的焦急。他突然看到江水中飘着一根很粗的竹竿,于是就想起了“扎竹排”的方法,在竹排扎好之后,就开始渡江了。第一批渡江的八位勇士分离划到了乌江中心,却不幸被巨浪卷入了漩涡之中。
杨得志强忍着悲痛,重新选择了渡江的地点,而后又派出了十几名战士。这一次勇士们成功地度过了乌江,站稳了脚跟。随后杨得志下令红1团的机枪和步枪掩护竹排过江。渡江之后,杨得志立即组织部队攻击山头,迅速占领了全部阵地,肃清了残敌,突破了乌江天险。
强渡大渡河
5月上旬,红军在云南渡过金沙江之后,继续沿着向北前进,准备越过大渡河之后,进入川内的西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两岸崇山峻岭,河道陡峻,险滩密布,水流非常湍急。素有天险之称,数十里路也不容易找到一个渡口,红军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安顺场。刘伯承将军在指挥所里紧紧握住红1团团长杨得志的手,对他说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为我们全军打开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望着眼前的刘伯承将军,杨得志坚定信念,一定要突破这个难关。
回到前线,他成立一支渡河奋勇队,由17名勇士组成,分两批展开强渡,面对对岸之敌的疯狂射击,杨得志指挥火炮、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掩护渡河分队。终于第一批渡河分队的战士们占领了渡口,为第二批渡河的战友杀出了一条渡河的通道,杨得志也跟随第三批来到了对岸,指挥后续渡河红军。红军在指挥下一批又一批冲到了对岸,随后红4团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红军主力开始越过大渡河将国名党追兵远远甩在了后方,这次渡河也让国名党看到了红军的毅力以及对战争胜利的决心。
平型关一战扬名
在“七七事变”发生之后,杨得志任第343旅第685团团长,率领部队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不久后,杨得志奉命组建了八路军冀鲁豫支队,并担任支队长。
位于山西北部的平型关周围多为断山,地势比较凶险,但是这里确实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最便捷的相同通道。杨得志得到情报,知道了日军将会从此地经过,他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在这一仗中取得胜利,那对抗日战争将会有一定的作用。首先打击日军必定会使日军的战斗力受到打击,其次必定会提高全国的抗日热情。
想到这里,他暗下决心,这次一定要打个打胜仗出来。他看着桌上的地图,想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在这一带地形复杂,地势陡峭,打伏击战是个非常不错的想法。一路伏击敌人,将骑兵安排在关外的北部切断敌人的交通补给线,阻断敌军的增援,没了补给和增援,任他再强的部队也会不战而败。
计划在9月24日晚上,杨得志率领685团秘密进入预先计划好的阻击阵地,在25日清晨天刚亮的时候,这时候朦朦胧胧,敌人的视野很不好,我军就占尽了优势,随着一声“开火”,一场阻击战就这样开始了。因为地势原因,敌人只能如蚯蚓般,自乱阵脚,四处逃窜,而杨得志的部队那就是在收玉米,每个伏击点都有序地冲杀。
在团长杨得志的领导下,持续了6个小时的伏击战胜利了。虽然惨烈,但也振奋人心,战士们抗日的决心空前高涨。此次伏击总共击杀了日军1000多名,击毁了日军的物资运送车100多辆,并缴获了一大批日军的军用物质。有了这些军用物质,战士们的日子总算是好过了一点。
这一次的胜利,不仅鼓舞了全国抗日的士气,让大家对抗战的胜利有了绝对的信心,更是让日军受到了重创,让日本侵略者知道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有多么恐怖。
而后,他率领这支部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取得了一次次胜利,震惊了日本侵略者,打开了抗日的新局面。
1944年1月,根据党中央指示,冀鲁豫边区的第3团、第11团、第16团、第19团、第32团和回民支队随杨得志开赴延安。到达延安之后,毛主席在枣园接见了杨得志,并特意留他吃饭,杨得志向毛主席详细地汇报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情况。
围城打援“清风店战役”
1947年10月,解放战争进入了重要的转折关头,就在这一年里,杨得志、杨成武、耿飙三位晋察冀野战军第二兵团的主要领导指挥了历史上围城打援的经典案例——“清风店战役”。这一战可以说是杨得志战斗生涯的一段华彩乐章。
这年7月,中央军委组建了晋察冀野战军,而杨得志就担任晋察冀野战军的司令员。当时东北野战军在东北战场上的攻势对敌军的攻势非常凶猛,为了牵制住敌人向东北派遣援兵,杨得志遵照中央军委和晋察冀军区的指示,率领所属部队在平汉铁路和保定以北地区出击。策应东北野战军以一部兵力围攻徐水,主力寻机歼灭国名党援军,此时杨得志得到一份重要情报。罗力戎率第3军北出石家庄,企图对我军造成南北夹击之势。
面对这一形势,杨得志果断做出决策,必须歼灭罗力戎于运动之中,全军除原攻击徐水的部队不动外,其余各部调头南下,一天强行军100多公里,把罗力戎部队挡在了保定以南的清风店地区。罗力戎一边求援,一边把部队在西南合地区部署成为“梅花形”的防御体系,等待机会继续对我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局势。杨得志采取分割战术,集中兵力扫清了西南合的外围,逐村逐街对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梅花形”防御体系就这样土崩瓦解了,罗力戎本人也成了我军的俘虏。
抗美援朝,成将之路
就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入侵朝鲜,甚至把战火延伸到了鸭绿江边,国家领导人很清楚。如果美军赢得了战争,将会威胁到我们中国。党中央回应了朝鲜的请求,不能让美帝国主义放纵侵略,我们不许向朝鲜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的同时,也维护了我们国家的安全。
随着一封绝密电报的到来,杨得志的热血又沸腾了起来。1951年2月16日,杨得志带兵奔赴朝鲜。作为深受彭德怀元帅器重的部下,杨得志也是十分开心自己的老首长能够带着自己出国作战,这是一个军人无上的荣耀。但他同时也明白,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战士们的思想工作,在当时他指挥的19兵团和绝大多数解放军部队一样。他们的中心任务,已经不再是打仗,而是生产。这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非常需要发展,部队都分散了到处开荒种地,搞生产。
杨得志只能一个一个地打电话,到处做思想工作,让政治工作者感动的是,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九死一生的战士们对于这样的变故十分的理解。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愿意重新穿上军装再次直面死神的威胁,根据中央军委的安排,杨得志指挥的19兵团作为第二批入朝参战的部队。于1951年2月16日,抵达朝鲜。
而后,以杨得志的部队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在杨得志的指挥下,19兵团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且在雪马里战斗中重创了敌军,俘虏了敌军营长卡恩。在第二阶段的反击作战中,有效的干扰了美军,给东线作战的中朝军队创造了进攻机会。
1952年7月,杨得志被任命为志愿军的副司令员,与其他志愿军领导一起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这次战役后来被载入史册。
据考证,它的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许多军事院都把这次战役作为战例写入教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动用了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飞机3000余架,共发射炮弹190万枚,人数和装备都比志愿军要有优势,敌军对志愿军实行密集轰炸,可以说没有坦克和飞机的志愿军几乎是在用自己的身躯来抵挡敌人凶猛的钢铁猛兽。在此次战争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了志愿军的最终胜利。
10月14日,美方在上甘岭地区发动了战争,因为上甘岭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要地,而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也就此打响。而就在当天,美军的第7师31团,南韩第2师31团和17团共七个营的兵力向我军发动攻击。当时我方的志愿军仅有两个连的兵力,而火力仅有15门山、野、榴炮和12门迫击炮支援,面对着人数和装备都比自己要强数倍的敌军,中国志愿军仅仅靠着步枪和机枪依托地形和掩体同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0月30日,大反击正式开始,战役进入了恢复巩固阵地的第三阶段,任凭敌人的火力再凶猛,在杨得志的指挥下,敌军始终没有攻下我方阵地。到了11月25日,这场经历了43天的战役才最终结束。
我军总共打退了敌军排以上的进攻900余次,与敌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争夺战共计29次,以伤亡11529人的代价,毙伤俘虏25498人。从此次战役之后,美国的第8集团军就没有向中国志愿军防线发动营级别以上规模的进攻了,我军也成功地将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的附近。
据说杨得志在前线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地图面前度过的,他一有时间就对着地图琢磨作战计划,怎么样打,如何打。他总是在部署,从未让自己得到过半刻的清闲。抗美援朝这次经历为杨得志的军事道路增添了光辉的色彩。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了杨得志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3月杨得志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同年的11月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还获得了由朝鲜颁发的功勋。
嫉恶如仇,全国严打
1983年,杨得志的侄子跟他的妻子去到河南,但是在吃饭的时候遇到了几个当地的地痞流氓。这几个地痞流氓看杨得志的侄儿媳妇长得很是漂亮,于是就上前调戏杨得志的侄子媳妇,结果杨得志的侄子特别愤怒的站起来跟他们打了一架。杨得志的侄儿是一个军人,他是正团级干部,有着很强的战斗力,三拳两脚就把小流氓打趴下来。
不过这件事情并没有就这样结束,因为在这几个小流氓里面有一个跟公安局的局长是亲戚。所以一直很嚣张,成了当地的地头蛇,他自然咽不下这口气。被杨得志侄子打了之后,立刻派人去公安局找了一些帮手,然后拿着武器去报复,结果杨得志的侄子被这些家伙围殴致死。
杨得志在得知自己的侄子被人围殴致死的消息后特别愤怒。他立刻带人坐着飞机去了河南事故发生地的上空,他们在天上盘旋了许久都没有降落,许久之后杨得志抛下一句狠话,“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这句话也成了全国严打(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开始,此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各地官员认真执行法律,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
间接导致杨得志侄子死亡的公安局局长因为过于畏惧而选择了自杀。当时有人评价说在严打时期,即使是偷一块钱也足以被判死刑。而那些耍流氓的家伙更是被国家列为重点打击对象,被判处流氓罪的人很多都被国家执行了死刑。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保全了性命,但也被国家判处了几十年的监禁,几乎是荒废了一生。这一次的严打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过总体来说,确有效的压制了那些不良风气,给那些善良的老百姓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生活环境。
英雄逝世,精神传承
1994年10月25日,开国上将杨得志在北京逝世。杨得志将军是久经考验的革命家、军事家。逝世后被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许多仁人志士,纷纷慕名前来悼念。数日后,战友李殿仁仍对其追念道“微微赫赫战功将,宽厚爱民好师长”。
杨得志将军为祖国和和平安定奉献了一生,他的英雄故事我们争相传颂。他的五女一子也在杨得志将军这位伟大父亲的熏陶下,一个个走进了部队的大家庭。其中杨得志的大女儿就是一个人人评价都颇高的女英雄,她曾经在军医大学读书,后来成为了共产党员。她曾在总参部管理局工作过,在55岁时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也是很少有的授予女性的光荣。
他唯一的儿子曾经是参谋部的副主任,还在2002年获得少将的军衔,其余几个女儿也都有过参军的经历。杨得志的儿女们在他的岗位上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青春。
杨得志将军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但他留给我们后人的革命精神,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我,重温过往故事,喜欢的朋友点赞评论转发吧,咱们下期再见!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2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