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事件(原本诈降匈奴忍辱负重的李陵)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西汉的历史上,风起云涌,名将辈出。
在这些名将中,有个叫做李陵的人。此人出身名门,本来是汉武帝倚重的骑都尉,前途无量。
可惜,因为一场战役,李陵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场改变李陵命运的战役究竟是什么呢?
一,兵败投降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军3万大军进攻匈奴,李陵恰好也参加了这次战役。
战事之初,李陵本来被安排作为运输人员,协助大军运输粮草。然而,这份安全又清闲的差事却李陵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李陵独立满天黄沙之中,他的眼前浮现出祖先们征战沙场的伟岸身影。他的爷爷李广,叔父李敢都是西汉的名将,家传的热血让李陵渴望上阵杀敌,续写家族新的辉煌。
于是,李陵主动请缨出战,率五千兵出居延,打算以此分散匈奴的兵力。
哪知当李陵大军到达浚稽山时,却遇到了匈奴主力。李陵的人马很快被三万匈奴骑兵团团围住。
孤军深入,敌众我寡,眼看李陵已是必败之局。但李陵临危不乱,指挥三军万箭齐发,一口气射杀了匈奴上千人。
匈奴单于大惊,急忙召集左右贤王商议。李陵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立刻率军突围,然后一路且战且走,将匈奴派出的追兵杀得七零八落。
匈奴大军伤亡惨重,不得不把沿途会射箭的老百姓全部抓来补充兵源。其实,此时李陵军中的伤亡情况也不乐观。
在匈奴数万人马的围攻下,李陵军中士兵大多带伤。由于伤兵太多,李陵只得让负伤三处以上的人坐车,负伤两处的人驾车,而负伤一处的人则不下火线,留下来继续对抗匈奴。
除了伤亡率高,李陵军中的武器补给也严重不足,但这些困难都没有难倒李陵。箭射光了,李陵就带着士兵和敌人展开白刃战,硬是以五千人马抵抗了匈奴主力八天八夜。
这一仗,直杀得匈奴单于怀疑人生,一心只想逃回王庭。可惜,就在匈奴准备撤退的时候,李陵部下却有个军候因为被校尉凌辱而叛变了。
那名军候投降匈奴后,将李陵部队弹尽粮绝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匈奴单于。匈奴听后,大喜过望,立刻对李陵展开了一场全方面大进攻。
结果,李陵战败,不得不投降匈奴。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李陵战败的地方离汉朝边塞只有百余里,却没有一个援军前来接应。
可怜李陵一代名将,就此名声尽毁。
二,全族处死
李陵投降匈奴后,汉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们捧高踩低,纷纷骂李陵叛国可耻,一时间李陵就如同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
然而,此时却有一名史官,勇敢的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讲述了李陵当时孤立无援的绝望和被迫投降的无奈。
可惜汉武帝正在气头上,想不都想就把这名史官下狱。
这名史官便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虽然他为李陵求情失败了,但他却将李陵的事迹完整记录下来,留待后世评判。
很久后,汉武帝才意识到李陵的无奈,不禁遗憾地说:"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于是,他派公孙敖率军深入匈奴腹地去接回李陵。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公孙敖空手而归,还带回一个坏消息,那就是李陵现在正在训练匈奴兵以便将来对付大汉朝呢。
汉武帝闻言大怒,立刻将李陵全族处死,断了李陵与大汉朝最后的情谊。
三,永不归汉
很久很久之后,汉朝派人出使匈奴,遇到了留在匈奴的李陵。
李陵悲愤的问使者说:"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李陵实在想不通,他率领五千将士苦战沙场,无愧于大汉,汉武帝为什么要这般待他。
使者提起李陵为匈奴练兵的事,李陵听得一脸懵,半晌才欲哭无泪地说:"为匈奴练兵的人是李绪啊,不是我!"
据《汉书》记载,李陵曾经对苏武说,自己最初的想法很单纯,想要暂忍一时之辱,诈降匈奴,以后有机会再领兵报仇。
然而,亲人的悲惨离世,成了李陵心中永远的伤痛,于是诈降成了真降,李陵与西汉王朝的仇怨,永不可解。
很多年后,汉武帝驾崩,汉昭帝即位。昭帝也曾试图接回李陵,于是他派出李陵年少时的好朋友任立政出使匈奴。
任立政到达匈奴后,李陵果然很开心摆下酒宴为昔日故友接风。酒席上,任立政不断的触碰佩刀上的环,暗示李陵可以"还"朝了。
但李陵却对此毫无反应,任立政便又故意大声说:"汉朝已宣布大赦,中原安乐,陛下年少,由霍光、上官桀辅政",边说边看着李陵。
李陵听后,只是冷冷地说了句:"吾已胡服矣!"
现在的李陵已经是匈奴人了,曾经的伤害就如同碎了一地的琉璃,再也拼不回原来的样子。从汉武帝诛杀李陵全族的那刻起,就注定了这无法挽回的遗憾。
据《汉书》记载,李陵在匈奴生活了二十多年,终身没有归汉,最终于公元前74年在匈奴病逝,结束了他的一生。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
李广一门三代的悲剧告诉我们:别惹“关系户”
汉昭帝上位记:虽然我年纪小,但我兄弟们能力差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2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