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读不厌

彭加木双鱼玉佩事件(建国后最大疑案)

2007年6月2日,四名探险爱好者

在哈密大南湖戈壁与罗布泊相交处,发现了一具干尸。

据现场人员预测,其遇难时间已经超过二十五年。

一个令全中国都揪心的名字,赫然浮现在众人的脑海中:

这是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

人迹罕至的罗布泊干尸、带有神秘传说的双鱼玉佩,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四次搜寻皆无结果的彭加木,

究竟身处何方,是生是死?

今天的泼墨挥历史,即将为您揭晓答案,

新来的朋友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

不妨点击关注按钮,方便浏览往期视频,又不会错过最新的资讯分享。

建国后最大疑案:40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身在何处?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罗布泊,

既是“地球之耳”也是“死亡之海”,

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干扰磁场,

深入其中的探险者往往殒命于此,

但时至今日,一批批冒险者仍前赴后继,

执意前往此地,一探究竟。

除了当地堪称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外,

传说中埋于地下,数以万计的楼兰宝藏,也是关键因素。

1980年5月3日,一组由九人组成的科考队,

也浩浩荡荡地向罗布泊进军,

但他们此行的目的,并不是地下的金银财宝。

一、初入罗布泊

小队队长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副院长,彭加木,

长期从事生物化学和植物病毒研究,

其余几人也都是经验丰富的科考人员。

他们一行人很快抵达了马兰基地,

在完成了基本的物质补给后,

对罗布泊的综合考察之旅,正式开始。

队内有水文地质学家、化学家和动植物学家,

以及三名驾驶员和一名配枪的行政总管兼保卫员。

建国后最大疑案:40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身在何处?

为了保证安全,马兰基地专门为其配备了电台联络站,

虽然大家都是业内的佼佼者,

可这种临时拼凑起来的团队,

难免会存在分歧和摩擦。

冲突在车队出发的第一天,就爆发了:

在驶出720电报转接点不到18公里处,

载有报务员和发报机的吉普车,

因驾驶员陈大发拐错了方向,而脱离了大部队。

与彭加木同乘一车的王万轩提出,

不妨暂时放慢速度,在原地等候掉队的同志,

但着急赶路的彭加木却不愿接受这个提议。

一番争执之下,沙尘暴悄然来临,

众人只能沿西南方向的塔里木河故道出走,

就近返回720站点,进行休整和物资补给,

陈大发等人也终于追赶上了队伍。

第二次探索很快开始了,

当年的5月9日,在遍地灰白色的盐碱土中

科考队第一次来到了罗布泊的中心地带,

并逐渐向湖南端驶去,并有了重大发现:

此处的泥土中,全部都是块状的盐结晶。

6月5日,科考队从东格里克纵向穿出罗布泊,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涉足其核心地带,

队员从湖盆及周边环境采集的生物、土壤、矿石等,

都是了解和开发罗布泊亟需的一手资料。

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探索!

欢喜之余,队长彭加木提出的新要求,却让众人愣了神。

建国后最大疑案:40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身在何处?

二、重返罗布泊

按照原定计划,考察罗布泊的任务应在六月底完成,

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

这次的科考行动有如神助,进展相当顺利。

“不如趁胜追击,沿着古丝绸之路南线,

再入罗布泊东南角,一探究竟!”

对于科研有着极度热爱,

当时又罹患两种癌症的彭加木,

已经打定主意,准备为科研事业奉献一生,

但这一想法却遭到了同行者的否定。

罗布泊,其总面积曾达3100平方公里,

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内陆湖。

可因为环境变化和过度灌溉,在1970年,

这里已经由岸上草原变成沙尘废墟。

飞机失事、游人失踪的事情屡见不鲜,

好不容易从罗布泊中出来,

组织派给的任务也已顺利完成,

再去探寻一条全新的路线,具有极高的风险。

但彭加木执意如此,

再加上新疆分院的指令也已下达:

准许彭的提议,但一定要保证人身安全。

建国后最大疑案:40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身在何处?

无奈,科考队只能硬着头皮前进,

出发前,他们和彭加木订下铁律:

无论行进到哪儿,一旦物资消耗不足以支撑剩下的路程,

就必须原路返回米兰农场,进行补给。

1980年6月11日,科考队第三次出发,

通过一份30年代前苏联绘制的军用地图可知,

在库木库都克有一处水井,如果水井干涸,

在附近的八一泉也能获得水源补给。

可理论和实际往往相差甚大,

车队行进的疏勒河故道阡陌纵横,

时不时袭来的沙尘暴和龙卷风更是雪上加霜,

科考队在三天时间里,只行进了不到两百公里,

水和汽油却已经消耗大半,仅凭现在的物资,

维护人员生命都相当困难,

更不用提完成开辟罗布泊新航道的壮举了。

按照约定,科考队要在这时返回农场,

但队长彭加木,却再一次迟疑了:

前面可能就是水源补给地,现在回去实在太过可惜。

终于,在6月16日傍晚,他们驾车来到了

距离库木库都克不到十公里之处。

油箱里的汽油已经消耗殆尽,

装在铁桶中的淡水也只剩十几公斤,

且因长达一周的高温曝晒,

颜色已和酱油相差无几,根本无法饮用。

小队就地扎营休息,几位小队成员先后出外寻找水源,

但都无功而返,生死攸关之际,

彭加木和小队队员的第三次分歧,爆发了:

关于是否向基地求援,动用直升机投递物资一事,

彭加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坚决不同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芝麻大饼只需三分钱,

而出动直升机投递物资,动辄就要花费上千块,

为了给国家节省开销,彭加木坚持自己寻找水源,

但最终拗不过大家的求生欲望,

一封标注了地址和时间的求援电报,被发送了出去。

建国后最大疑案:40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身在何处?

基地同意救援的回信也很快发到了科考队手中,

信中要求所有人原地待命,

18日,救援飞机就会抵达罗布泊。

但彭加木仍然一副闷闷不乐的模样,

等待期间,他曾多次号召队员出外寻找水源,

忍饥挨饿数日的队员实在没有体力响应号召,

彭也只好坐在越野车内,反复查看地图。

三、意外发生

6月17日中午,驾驶员王万轩发现,

在彭加木经常翻看的地图册中,夹着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30。”

发现纸条后,队员们并未将此事上报,

因为在 此前几天,彭加木也会独自一人外出,

其活动范围不会超过几公里,很快就回来了。

经过盘点,彭出门前,带走了四斤饮用水,

一包饼干,一个相机及其他野外工具,

但需要按时服用的抗癌药物却被留在了营地,

这让队友们放下了悬着的心。

当天下午三点,罗布泊刮起了沙尘暴,

在夜幕来临之时,彭加木仍未归队。

当地强大的磁场,会干扰指南针的方向,

再加上遍地黄沙的糟糕环境,即使是本地人,

也极易迷失方向,

更别提彭加木这个罹患癌症的半百老人了。

队员很快将车开到山坡上,并打开了双闪灯,

每隔半小时,就向天空发送一枚信号弹,

希望能给迷失方向的队长提供帮助。

建国后最大疑案:40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身在何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彭加木却依旧音讯全无,

基地也在半夜两点,收到了这一噩耗。

6月18日,一架军用直升机抵达营地,

在投下五百公斤饮用水和汽油后,

以超低空飞行的模式,在罗布泊上空搜寻了四十分钟。

但一无所获。

另一边,由科考队驾驶员带领的队伍,

却在距离营地十公里左右,

东北方向的芦苇群中,有重大发现:

在一个规模排不大的小土包附近,有人休息的痕迹,

旁边还散落着彭最爱吃的椰味奶糖包装纸,

但沿着脚印继续向前,线索却戛然而止。

搜救当晚,龙卷风再次袭击了罗布泊,

科学家彭加木生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6月20日,联合搜救队队员的数量增至136人,

除此之外,还有9架直升机、3架安-2型飞机,

对营地附近60公里展开了地毯式搜寻,

在七天七夜不间断的搜救过程中

但仍然没有发现任何有效信息,

科考小组和救援队不得不宣告救援失败,退出罗布泊。

建国后最大疑案:40年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他究竟身在何处?

彭加木究竟去了哪里?生前绝笔为何有修改痕迹?

随后发生的两次大规模救援活动又是为何?

1980年10月11日香港《中报》刊登的,

彭加木在美现身的消息,又是真是假?

下期泼墨挥历史,我们将进一步为您揭晓答案。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2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