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海里的领路人;是指引学生的一盏明灯;他们传授知识、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为无数学生照亮前进的道路。教师节将至,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沈阳工学院这群荣获辽宁省教学名师的老师们,看看他们的优秀成就——
巩亚东
工学博士,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教学名师。长期从事磨削与精密加工、数字制造和微尺度加工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编著出版国家规划教材、著作6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家专利5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和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和博士点基金项目12项和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发表被SCI、EI、ISTP检索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数据截至到2020年2月)
付俊范
1958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考入沈阳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1985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2019年被聘沈阳工学院教授。
多年从事植物保护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害流行预警及药用植物病虫害安全防控。被授予辽宁省首届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科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20余部。被授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沈阳市科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沈阳“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数据截至到2020年2月)
杨翔华
1959年9月生人,1983毕业于辽宁大学,中共党员,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工学组委员、评审专家。被授予第六届辽宁省教学名师,二次获辽宁省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抚顺市首届自然科学青年学科(专业)生物工程学科带头人。
辽宁省精品课程《微生物学》课程负责人并担任主讲,辽宁省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课程负责人并担任主讲;《实施“3+1”教学模式提高工科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获辽宁省教学改革成果奖;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康健活性功能液研制》获抚顺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70余篇。获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课外指导教师、优秀辅导员、三好家庭等称号。(数据截至到2020年2月)
任文涛
1958年出生,教授,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辽宁省先进科技工作者,1996年获辽宁省青年学科带头人二等奖,2011年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名师,2018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副组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辽宁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专利10余项。主持的科研成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主持的教学成果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数据截至到2020年2月)
公丕国
副教授,1975年9月出生,经济学博士,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辽宁省优秀青年教育科研骨干(2014年),辽宁省首批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2017),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入选导师(2017年)。
主持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二等、三等各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省级教学改革类项目5项,主持省市一级科研项目5项,在《经济研究参考》、《农业经济》、《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高等教育》等核心期刊和重要报纸发表文章5篇。(数据截至到2020年2月)
杨秀英
教授,博士学位,国际焊接工程师,国际焊接质检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GCDF),全球职业生涯教练(BCC),抚顺市望花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抚顺市望花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教科文卫生专门委员会委员。
2014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17年获辽宁省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发表科研近20篇,专利2项。主持和参与省级教改项目8项;发表教改教研论文近30篇;主编教材2部。获得辽宁省品牌专业建设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数据截至到2020年2月)
梁爽
教授,2000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士;2005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现任沈阳工学院教学管理部部长。
主持完成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省青年教育科研骨干课题、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等各类课题20余项;已发表EI收录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国际国内知名学术刊物上;出版规划教材10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技术2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3项、辽宁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1项、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二等奖1项、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3项和国家重点新产品奖1项。(数据截至到2020年2月)
赵元
教授,东北大学硕士,现任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西英格兰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中心专家委员,抚顺市优秀教师。辽宁省机器人竞赛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工程训练竞赛专家评委,辽宁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专家委员,抚顺市优秀教师,沈阳纪维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制造系统分析,智能机器人优化技术,真空、冶金设备失效分析及能力评价技术。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3部,获发明专利5项,主持、参与省级、校级纵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数据截至到2021年3月)
王家庆
教授,在读博士,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院长。现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山区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生命学会山区专委会主任;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联盟特聘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生命八处)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改革项目负责人;中俄食品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2017年入选抚顺市青年学科带头人;2018年抚顺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省自然基金等十余项;获得陕西省高校科技进步奖、河北省秦皇岛市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3项。(数据截至到2020年2月)
近年来,学校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首位,以高层次、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的有效机制、形成学校教师与行业人员兼职教师双向互动的交流机制、完善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许身教育,无怨无悔,坚定信念,不懈追求。学校涌现出的一批批教师,始终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谨记于心,是“卓越追求、互助利他”校训精神的生动实践,是以校为家的无私奉献。未来,沈阳工学院将不断培养更多优秀教师,守望着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沈阳工学院招生办
本文素材来源:沈阳工学院官网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13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