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来了什么写句子(阅读理解每日练)
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做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姥姥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子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的,是西太后吃的(北方许多好吃的东西都说是给西太后进过贡)。
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栗子大,炒栗子的大锅都支在店铺门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时往锅里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子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炒栗子宋朝就有。笔记里提到的“栗”,我想就是炒栗子。汴京有个叫李和儿的,栗有名。南宋时有一使臣(偶忘其名姓)出使,有人遮道献栗一囊,即汴京李和儿也。一囊栗,寄托了故国之思,也很感人。
日本人爱吃栗子,但原来日本没有中国的炒栗子。有一年我在广交会的座谈会上认识一个日本商人,他是来买栗子的(每年都来买)。他在天津曾开过一家炒栗子的店,回国后还卖炒栗子,而且把他在天津开的炒栗子店铺的招牌也带到日本去,一直在东京的炒栗子店里挂着。他现在发了财,很感谢中国的炒栗子。 北京的小酒铺过去卖煮栗子。栗子用刀切破小口,加水,入花椒大料煮透,是极好的下酒物。现在不见有卖的了。 栗子可以做菜。栗子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子去皮壳,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得。鸡须是当年小公鸡,栗须完整不碎。罗汉斋亦可加栗子。
我父亲曾用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 北京东安市场原来有一家卖西式蛋糕、冰点心的铺子卖奶油栗子粉。栗子粉上浇稀奶油,吃起来很过瘾。当然,价钱是很贵的。这家铺子现在没有了。 羊羹的主料是栗子面。“羊羹”是日本话,其实只是潮湿的栗子面压成长方形的糕,与羊毫无关系。 河北的山区缺粮食,山里多栗树,乡民以栗子代粮。栗子当零食吃是很好吃的,但当粮食吃恐怕胃里不大好受。
阅读短文,完成以下练习。
1、本文第二自然段写到《红楼梦》中袭人要吃风栗子,这里引用这个事例是为了( )。
A.体现风栗子味道更好,更甜
B. 说明风栗子和新摘的栗子一样好吃
C.说明风栗子的身价高
D.风栗子的历史悠久
2、关于本文介绍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介绍了与栗子有关的历史故事
B.介绍了栗子的各种做法
C.介绍了栗子的样子和味道
D.介绍了栗子的功效和保健
3、下列语段改编自“百度百科”,与本文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 说说你的理由。
栗子,壳斗大,球形,外生刺,坚果2~3个,生于壳斗中,俗称栗子,是中国特产,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香甜味美的栗子,自古就作为珍贵的果品,是干果之中的佼佼者。中医认为栗有补肾健脾、强身壮骨、益胃平肝等功效。因此,栗子又有了“肾之果”的美名。栗子分布于中国辽宁、北京、河北、山东等地。栗子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方便,产量稳定,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4、本文中将栗子的介绍与文学、历史结合起来,如《红楼梦》中与栗子有关的情节,宋代关于栗子的故事等,这样写是为了( )。
5、作者表面上写栗子,其实最主要的是想( )。
A.写栗子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B.写栗子可以做成各种美食
C.写栗子有关的历史故事
D. 表达对栗子的喜爱之情
6 、本文第九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栗子鸡的做法,请你学着来写一写你喜爱的一道菜肴,分享它的做法和味道。
【参考答案】
1、A
2、D
3、示例一:更喜欢本文的表达方式。因为本文的描写更加幽默风趣,让人读者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栗子。
示例二:更喜欢改编自“百度百科”的表达方式。因为这些内容简洁明了地告诉了我们栗子的特点、产地等相关信息,让人一目了然。
4、将栗子与文学、历史紧密结合起来,使它更具有文化内涵,让小小的栗子更加高大了。
5、D
6、略。(语言通顺,能写出烹饪过程即可)
亲爱的家长,感谢您的关注,您的点赞、评论与转发,是给予我最大的肯定!清清的语文课堂和您一起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让孩子爱上语文!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17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