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之间的友谊的句子(和同学如歌的缘分)
和同学如歌的缘分,余生有你
如歌是我的班长,七天的班长。我们那个班是萧红文学院举办的文学培训班。那年开班的地方,首次选择离开省会城市,去了一个天然氧吧一样的城——黑龙江省伊春市,念在越走心情越爽的份上,也不嫌它地点过于偏远了。
班上四十人左右,来自各个地方,年龄不等,每个人自我介绍,三言两语,那么多人,说了和没说一样。不过,班长如歌我记住了。如歌因为通讯录上写着公安出身,坐立行走均有模有样,被院长直接定为班长,平时义务为大家服务。
上学的前三天为磨合期,而且课时紧张,还要安排出行,交流的机会几乎没有。四十几人的群儿,熟悉也是要讲缘分的。且我不是那种混生的料,在同学中没有丝毫的存在感,直到结业的前一天,才有幸进了如歌的房间。如歌当时鼻炎犯了,我的腿也不舒服,我们像患难姐妹,别的同学都出去逛的时间,我和如歌还有另一个同样不喜欢扎堆儿的同学乐得窝在房间里。
如歌拿出她打印的作品给我看。上学前,学院对学生是有要求的,每个学生都要带着作品来。如歌说,这些作品是她这几年写的几个东西,自谦说,虽然拿不出手,也得带,不然没东西。我大致看下来,突然就脑子发热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想叫醒一个还在文章里睡觉的人。
不只对如歌这样,我的这副德行还在班会上出了把洋相,对一些一年出几本书的同学表示真诚的怀疑,结怨的同时,是毕业后,我与几个陌生的同学竟然结下不散的友情,如歌当属其中最深厚的一个。想来,说真话不只是冒险,还是有好处的。
毕业那天,大家都走了,如歌和我又多了几个小时的相处时间。冲动之后,我多少收敛了一些自己的言行,如歌从始至终都是一副样子,让人踏实。我们搭乘同一趟火车离开伊春,过程当中,如歌对我百般照顾。在哈市下车后,出站口,如歌诚意邀请我去她家休息一下再走。我谢绝了。介于缘浅,也介于自己的不知天高地厚,唯恐在对方的心里已经构成了得罪,走为上策。那日之后,我们的缘分却朝着令人始料不及的方向发展了。
毕业之前的那个夜晚,如歌也看了我的作品,感想如何她没有直接和我讲。分开之后,如歌悄悄地把我的作品推荐给她参加的读书会,并从我这里认购了十本《没心草》送与读书会的会长。我说,书可以送不必买,如歌坚决不肯。如歌算是替我本人为我之后的售书之举打了头阵。
读书会会长看过《没心草》,为书做一个非常认真的简介,发到读书会几百人的群里。让所有人,包括会长、如歌、我,没有想到的是,三天时间就卖空了我所有的库存,听说购书的人里边有位企业家,喜欢读书,一下买了二百本书送朋友。震惊之余,我也尝到了签名签到手软的滋味儿。
几年间,和如歌一路走来,虽没机会见面,交流始终没有间断。如歌很客气,每次打电话之前,都会留言是否有时间。而我恰恰因为还在上班的如歌,从不主动打电话找她。我们之间,不定时地联系,存在感若有似无,拿起来便没完没了,放下了便是明月清风。
因为文字结缘,我们彼此都说,文学院不只让我们长了见识,也收获了彼此。我相信我们是会在一起结伴走得很远的朋友,谈成长中最细腻的部分,不停地探讨,最终诉诸文字。因为不在一座城市,我们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相处。不见就忘了,不打电话就当彼此不存在。我是个容易放空的人,希望如歌也是。
我也常想,能和如歌进出同一家书店,同吃一种小吃,看街上众生相,谈天说地,是何等畅快。而这样想的时间,我会说服自己,人生苦短,去写文章吧,在文章中找到自己,找到如歌,这大概是我们能为彼此做得最好的事了。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2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