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句子形容自己老了(有这几个现象就说明你已经开始变老了)
#人变老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地球又开始新一轮的绕太阳运动。2022年俨然已经到来,再过段时间家里又欢聚一堂守着电视看春晚。只不过这一次你恍然间发现里面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你不认识的明星。赵本山式的小品陈佩斯和赵丽蓉的唐山味儿英语,渐渐没有了身影。这时才意识到都已经是 20 年前的事了...
年龄看不出心态,心态也看不出年龄。有的人七老八十,但是还是跟小孩子一样,有的人二十来岁,做事沉稳,爱喝养生茶。年龄我们无法控制,但是心态取决于自己。
有些人真的一辈子都是年轻人,他们就从没变老过。
不过,与之相反的是,很多人虽然年纪不算大,甚至可以用年轻来形容,但却已是老态毕露,暮气沉沉。
那么,究竟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老态呢?
1
开始注重养生
微信公众号的崛起,很多人开始依赖公众号的养生文章。从饮食讲到作息的文章不下100篇。每一篇文章都能引起你的兴趣。你开始研究要多吃什么什么时候该休息之类的文章。公众号的文章一次又一次地转发着。你甚至可以完整地说出一系列养生要点。曾经的碳酸饮料已换成保温杯泡枸杞。
以前在网上看小视频,只看娱乐或者搞笑相关的,现在看到养生类的也会不自觉地多看两眼。可能自己的身体还没有变老,自己的心却提前做好准备了。
2
开始“认怂”
向命运妥协,对生活不再有激情
一个人是不是已经开始变老了,常见的迹象就是消极悲观,对生活不再怀有激情,不再斗志昂扬,对命运低头妥协。
在这种情绪的裹挟下,很多人虽然心中仍有不甘和梦想,但已经没有勇气去抗争和战斗了。
这不由让我想起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有些人死于25岁,葬于75岁。”
换句话说,有些人在25岁这样的花样年华其实就已经老去了,只不过行尸走肉般的继续活了几十年而已。
前几天看了一期芒果台的《少年说》,一名高二的男生站在勇气台上,对着楼下打扮精致时髦、从事教师工作的姥姥喊:“您都70多岁了,能不能别再起早贪黑地出去工作了,让大家少操点心?”
姥姥问:“那你觉得70多岁的老人应该做什么呢?”
少年答:“在家带带娃,出去遛遛弯,没事搓个麻将,跳个广场舞也挺好的。”
姥姥却说:“有些老年人是这样,但那不是我的生活,我希望我能够有我的人生价值。虽然我72岁,但是,做着春天的工作,让我觉得自己很年轻。”
最后,姥姥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说出了爱迪生的名言:My philosophy of life is work!(我的人生哲学就是工作)
其实,真正让人变老的,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心态的老化。
3
懂得沉默
从朋友圈的话痨,慢慢变成一声不响的孤独人,是初老症状之一。
当年在酒桌上一边喝着酒一边高谈论阔如今开始慢慢喝着闷酒听着歌。从咋咋呼呼到闷声不发。从年轻时对父母儿女的暴戾到如今避世般的沉默寡言。
圈子越来越小,结交朋友不再容易,这是中年人的窘境,也是自我封闭的必然结果;不愿意和人交流,越来越沉默,烟瘾越来越大,开始与酒精作伴,这些是越来越封闭的表现。自我封闭久了,就会表现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唉声叹气,老气横秋,满满的负能量,谁也不想搭理,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搭理他。如此陷入恶性循环,越来越失去与人沟通的可能。
现在的我们,就算受了天大的委屈,也独自一人忍忍就过去了。朋友圈里,朋友越来越少,我们逐渐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不会在朋友圈里伤春悲秋。
正如灰姑娘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里说的:“当你终于沉默,成熟才刚刚开始”。
4
排斥新兴事物
曾经有段时间,一则“河北撤销收费站遭员工集体抗议”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
视频中一位从事了多年收费工作的大姐振振有词地说:“我已经36岁了,我的青春全都献给了收费站,除了收费啥也不会,也学不会什么,以后怎么活?”
但你一定也听过这样一则新闻:83岁的学霸奶奶应聘到阿里巴巴40万年薪的工作,从30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产品体验师。
从客观的年龄上看,36岁和83岁,到底哪个更年轻呢?显然是36岁的大姐。
那为什么有的人看着还年轻,其实已经垂垂老矣?
因为他们早已停止了努力,放弃了自我成长。
在舒适区待得久了,人就不想折腾了,容易产生惰性,慢慢失去斗志,继而逐渐丧失竞争力。人生还是要“折腾”,不“折腾”就不知道还会有怎样的出路,不“折腾”就会越来越被动。毕竟,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挑战自我。
年龄只是一串没有意义的数字,只要心不老,就可以永远年轻地活着。艺术大师王德顺,44岁才开始学英语,49岁北漂研究哑剧,50岁开始健身,57岁创造“活雕塑”,65岁学骑马,78岁骑摩托,79岁上T台……
电影《王牌特工》里有一句台词是:If you're prepared to adapt and learn, you can transform. 如果你愿意改变和学习,你就能脱胎换骨。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3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