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女人胖的美的句子(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
前不久,随着在长安城大唐不夜城不倒翁表演的兴起,使得人们又再度梦回千年以前的大唐盛景,一时间涨粉无数,各地游客纷纷慕名到此观赏合影留念。
不过,唐朝也有一个特殊的“嗜好”便是以胖为美,在民间流传了许久,于是每当中国网友看见胖女孩跳舞时,就会调侃:这种身材要是活在唐朝,绝对是个贵妃啊。
那么历史上的唐朝真的存在这种情况吗?唐朝的著名贵妃杨玉环真的是个胖子吗?当这段被公众误解了N多年的真相被揭开后,许多的现代女子都笑不出来。
初唐建立时女子全都纤细苗条
如果要深究唐朝何以要“以胖为美”,时间就要追溯到初唐开国期间。
早在公元六一八年,当时的唐高祖李渊在顺利攻占下长安城后,就迅速逼迫隋恭帝杨侑退位,并将皇位拱手相让于他,随后登基称帝,建立了历史上最有名的朝代之一——唐朝,为中国古代历史又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我们将其称为“初唐”。
纵观这个时期的名画,譬如《步辇图》,你就会发现上面画的都是一群身材匀称、体态苗条的宫女;还有在诗歌《怨歌行》中,写下过这样的句子:小腰丽女夺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顾。由此可见,初唐是不存在肥胖女子为美的证据的。
盛唐的女子又是何光景
时间再来到了盛唐时期(650年——755年),这一百年来是整个唐朝最富裕、最辉煌、最强大的高光时刻,也是政绩卓著、国泰民安、人才辈出的年代,唐诗就是那时起的文化巅峰成就。
现如今已被全世界知晓,像李白、杜甫和王维等著名诗人全都生活在盛唐时期,当然还有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杨贵妃,可能是盛唐的生活条件十分不错,衣食无忧,生活幸福,所以当时才会如此盛行所谓的这种“胖”吧。
历史上关于杨玉环的真实记载
史书典籍《资治通鉴》曾这样描写杨玉环,说她“素有肉体,天资丰艳”,杜甫在《丽人行》中也有着同样颇高的评价: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因此杨玉环只是体态丰满而不是如流传那般所言的“肥胖”,而且杨玉环最擅长的便是胡旋舞,此舞对操作者的要求极高,这样才能达到身段轻盈、翻越如风,让人看了觉得头晕目眩的效果,其二是长期练舞之人必定会损耗脂肪,从而使肌肉紧绷,每每有人欣赏起杨玉环的舞蹈时,都不经赞叹:她的肌肤就像胭脂散发着迷人的光泽,令人爱慕。
所以说,杨玉环与“肥胖”一词是连一点边都沾不上。
后来有关专家还专门对这个课题做了一定的研究,从文献及棺椁的大小来推测出杨玉环的身高大约在一米六至一米六五之间,体重大约是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斤左右,所以说杨玉环并不是一个“胖子”。
其实大家根据现实猜一下也未尝不可,你可以大胆想想你是否愿意看一个体重达近两百斤的胖子在那里翩翩起舞?作为皇帝,是否愿意在侍寝时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况且胖不胖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有的人喝口水都能胖一圈,有的人怎么吃喝都不会发胖,难道你能说他们不美吗?因此,唐朝并不是“以胖为美”的,而是“以丰腴为美”。
至于晚唐期间是否会存在胖女子,我想不必多说这个谣传也会不攻自破。
在每个朝代的末年,人民都难逃战乱之苦,这似乎是一种特定的无法摆脱的命运,那时的他们会常常吃不饱饭,到处流离失所,这样的日子是过得极为困苦的,不会存在盛唐时期的安逸富足,因此也不会存在“以肥胖为美”这一说了。
小结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要让什么“以胖为美”成为安慰你自己不去减肥继续懒懒散散的借口,还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好锻炼身体的具体规划,懂得“贵在坚持”的原则,让自己一下子便能拥有和杨贵妃一样迷人的火辣身材吧。
赶紧运动起来,要知道经常运动的人和那些从不运动的人所发生的肥胖概率真的要低出很多,在相同情况下燃烧多余体脂是很难发胖的,拥有一个较好的身材和健康的身体才是最最重要的。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3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