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阅读

值班的心情搞笑句子(春节值班)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骨子里代代相传的情结,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首个春节,为了减少春节期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全国各地紧急倡导“就地过年”,平稳度过疫情防控期。更多的人选择积极响应号召“非必要不流动”“就地过年”。《医师报》以“春节不回家的医生们”为主题,邀请多家医院坚守岗位的医务工作者,讲述他们“异乡过年”的故事。

连环夺命CALL

时间:2021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三

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一区

人物:任传云 主任医师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异乡春节”并不突然。因为早在2020年11月下旬,就已经收到“非必要不离京”的倡议。为此,本打算休息几天回老家陪陪妈妈的愿望,瞬间变成了奢望。所幸,这次我不需要因再一次食言向家人解释,因为疫情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让他们对疫情形势非常了解,也愿意始终如一地支持我工作。

我的夜班排在初二。按照值班医生的执念,除非迫不得已,我们都不愿意换班。因为招惹了“夜班之神”,会带来不好的运气。这当然只是说说而已,更重要的原因是医生都会把值班看成“天职”,一切安排都以不影响值班为前提。

春节期间,病房里留守的患者不多,但个个都是危重症。我本想着趁着人少和清闲的时候清理一下平时郁积下来的工作,可并非事遂人愿,刚刚查完房,电话会诊就开始了“连环夺命Call”。随后,休克的、呼吸衰竭的、阵发心动过速的、发烧的、腹痛的、因紧张焦虑需要陪聊的患者便开始不断涌现……晚10点,一位长期透析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患者体征维持不住,我一边抢救用药一边安排电话通知家属到医院。如果抢救最终失败,家属需要办理后面的手续。幸而,患者在家属赶到医院之前,生命体征恢复到了正常。

夜深人静时,我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白天处理的那么多患者一个一个复盘,不可有一丝闪失。前一天还信心满满准备完成的文字工作,必然又原封不动地留到了明天。

初三早上八点,准时下夜班,这便是春节假期的福利。总之,医生时间永远不够用。一天的工作也是一年的工作,甚至一生工作的缩影;一个人的工作也是一个科室的工作,甚至一个医院工作的写照。

牛年春节没出门,彻彻底底地宅光了所有的空闲,难得做了几顿饭,如果有时间,我很享受自己做饭的过程。尤其是自己做的一桌子饭菜被家人一扫而空的时候,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不亚于治好一位患者。我理想的生活,就像这样,有时间做饭,还要有胃口吃。

春节值班,赶上“夺命连环Call”是什么体验?| 医生们的异乡春节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一区医护为患者送上新春祝福

留守规培生

时间:2021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四

地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人物:吴阳医师

新春正佳节,阖家当团圆。但总有一些人依然坚守在一线,年味,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份职业的责任、一份博爱的情怀、一份无私的奉献及对生命的坚守,他们就是医务工作者。

2021年的春节,为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号召,一部分本可以与家人团聚的医务人员也选择了留守,他们就是医院里的医学生和规培生。

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规培的住院医师吴阳就是其中一员,她作为阎德文主任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在我院进行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正在轮转内分泌科,并且参与科室的一线值班。

今年,是吴阳第一年留深过年,她对我说,她很荣幸能成为其中一份子,但第一次留深过年,心中还是有百般情愫:一面是身为医生的责任与担当,另一面是身为女儿难免想家。

确定留守的第一晚,她就打电话对父母说她不回家了。开始时,父母并不理解,毕竟作为医生,一年到头基本只有春节这个假期能回家一趟。但她还是坚持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留了下来。她对电话那头的爸爸妈妈说:“我要与我的同事、我的老师们一起坚守阵地,守护健康”。她还说,这段时间是她在内分泌科轮转学习的宝贵机会——过年期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会放松,糖尿病相关急症会相对增多,这是积累临床经验的好时机。

春节值班的早查房对吴阳来说是特殊的,病房仍有因病情尚未控制而无法出院的“留守患者”,他们春节留院过年亦实属无奈,所以,医生在查房了解病情指导治疗的同时,也需要理解患者盼出院、盼团圆的心情,闲暇时去病房与他们聊聊家常,让患者体会春节病房的“人情味”。

吴阳说,看到患者眉头紧蹙到笑逐颜开让她感到欢喜,也深刻感受到春节坚守岗位的价值,舍小家,顾大家,献出微薄之力,为不平凡的年增添一份平凡的守护。

春节值班,赶上“夺命连环Call”是什么体验?| 医生们的异乡春节

春节值班的早查房,对吴阳医师来说是特殊的学习机会

站在“生死门口”守护“人间团圆”

春节值班,赶上“夺命连环Call”是什么体验?| 医生们的异乡春节

2021年2月11日,农历除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医务部副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赵炜像往常一样一早出现在病房,查阅患者病历、查房、开具医嘱……这一天,两位呼吸衰竭的肿瘤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全力抢救转危为安,即将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出。赵炜说:“我们又一次将患者平安地交给了家属。”

重症医学科被称为“生与死之间的最后一道门”,也是经常被称作“创造奇迹的地方”。在这里,随时能听到急救的警报,随时能看到生死离别的场面……

有人说,春节是用一年的光景盼来的“人间小团圆”。

站在“生与死之间的最后一道门”的门口,赵炜和同事们一年又一年精心守护着这场人间期盼的“小团圆”。他常说,“我们的每一次竭尽全力,换来得很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在春节里的‘团圆’。”

为生命守岁

除夕,一个让千家万户驻足小息的驿站,一个在寒冷冬日里阖家团聚彼此温暖的特殊日子,一盏点燃在所有的中国人心中回家的明灯。而我,却要逆向而行,奔赴我的工作岗位。

我叫金彦彦,是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的一名医生。白衣代表我对生命的责任,除夕夜,我要为生命守岁。

来到医院,换上白衣,查房、交接班。急诊抢救室里,几乎每张病床上都躺着患者,急性心梗、急性心衰、肺栓塞、猝死复苏后……医生、护士在病床间忙碌的穿梭,患者们用虚弱、孤独但充满希望的双眼注视着我们。

因为疫情防控,病房外缺少了焦急等待的家属。交接班顺利,交班的同事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那是交班同事在大年最后一天的如释重负。接力棒拿在手中,今天,我跑最后一棒。

窦主任的年夜饭

春节值班,赶上“夺命连环Call”是什么体验?| 医生们的异乡春节

尽管除夕没有值班任务,但喜爱烹饪的北京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五区主任窦金娟还是早早起床,准备用荤素搭配的拿手好菜犒劳科里的值班人员。油焖大虾、凉拌木耳、萝卜丸子、油炸金针菇、糖醋排骨、蒜香鸡翅,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

除夕夜,科里收治了一名八旬脑梗患者,由于保姆请假,这名独居老人出现症状几天后才被子女送往医院。大年初一出门诊的窦金娟仔细查看了患者情况,为他进行治疗。“辛丑年第一天值班,收住院的第一个患者!牛年都平平安安的啊!”窦金娟在朋友圈写下她的新年愿望。

“老兵”的春节

田嘉伟、曹学雷、于涛三人都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平均年龄只有36岁的他们,都已是急诊一线的“老兵”了。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们的春节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

2021年,为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号召,他们再次选择了就地过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说:“在今年这种特殊情况下,作为一名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更应当义无反顾,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患者平安 就是他们的节日

春节值班,赶上“夺命连环Call”是什么体验?| 医生们的异乡春节

2月17日是2021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年味变淡,大家都在享受假期尾声,但忙碌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医护早已在辞旧迎新中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每日的日常工作。

17日,肾内科两个病房共有7名患者出院,收治10名患者,对于医生来说,这是最平凡的日子,但是要知道这关乎着多少患者的健康,关乎着多少家庭的幸福和笑脸,患者的平安,就是他们的节日,而他们的每一天都不平凡。

春节长假,本应该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然而,这一切并不属于医务人员,他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就地过年,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奋斗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0,我们为每一位逆行者喝彩,加油,天使们!加油,肾内人!2021预祝肾科患者身体健康,医务人员平安顺利,预祝中国迎来崭新的一年,开启平安中国年!

#医师报超能团#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3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