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答题万能句子(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等撰写的编年体通史著作,共二百九十四卷,历时19年完成,约300多万字,在我国史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赏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梁纪》。勤俭节约,可以彰显一个人的美德。
二、明者销祸于未萌。
赏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汉纪》。聪明的人总是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三、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赏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魏纪》。一生没有说过任何怨恨的话,恐怕连圣人都很难能够做到。
四、欲知其人,观其朋友。
赏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唐纪》。要想知道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可以观察他身边朋友的素质。
五、欲知其人,观其所使。
赏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唐纪》。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可以观察他所使用的人。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六、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赏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唐记》。发怒的人,我们时常看到。但是那些时常将笑容挂在嘴边的人,确实深不可测的。
七、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赏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家中贫困的时候,就想要有一个能操持家务限量的妻子。国家发生动乱的时候,就想要有位能够治国的宰相。
八、见黄雀而忘深阱,智者所不为。
赏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梁纪》。看见黄雀就一心想捕捉它,而忘记了前面还有陷阱;这种事情,聪明人不会去干。比喻利令智昏的人,一心想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他。
九、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赏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周纪》。所谓的才学,是道德的资本。所谓的德行,是才学的主帅。这其实是说,个人的道德素质,要高于个人的才学。这是因为一个人无才,但是有德的话,只不过平庸,难以成大事而已,如果一个人有才却无德,那对于社会的危险就大了。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对其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的培养,然后才是知识、技能方面。
十、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赏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德行胜过了才能,可以称之为君子,才能盖过了德行,可称之小人。这在于告诫人们,在加强自身技能、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
读懂《资治通鉴》后,明白了人生哲学
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顾炎武评述《资治通鉴》: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曾国藩评价此书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
作家冯唐更说: “如果只读一本书,我就选《资治通鉴》。”
茶余饭后可以多读读这类史书,毕竟,即使史书种类众多,《资治通鉴》地位仍然数一数二,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仿佛与古人在对话,了解过去的故事的同时还可以以史为鉴,学习生活的经验,不断充实自我。
然而《资治通鉴》原著百万字,即便是个成年人一生也不一定能看得完,更何况孩子呢。
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这套4位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历时5年编写的《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
她们用120个经典故事,就把读《资治通鉴》至该理解的人、事、聪慧通通呈现。
故事描写生动有细节,还有“历史关键的”“人物引见”等各个板块,让孩子真正读懂、读通、读透。
给孩子看的书,不光要有学问,更要有颜值。
特别是历史,插画越精巧,历史的单调感就越少,孩子看的越有味。
这套书,包含了400幅精巧插画,每一幅都是依据严肃史料绘制而成。
让孩子理解千年历史的根本概貌的同时,取得美学的熏陶。
历史不只仅是故事,更是一个国度构成的记载,民族文化的传承。
翩翩少年,风华正茂,吸取学问的良机,莫负好光阴。
视频加载中...
整套书内容含金量十足,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读;高中、初中、高中的孩子可以独立阅读,为将来的汉语和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套书原价276元,咱们争取到的团购价仅169元!性价比毋庸置疑,无敌超值~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45976.html